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型糖尿病(DM)是目前临床常见、多发的内分泌疾病.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临床基础健康教育上加以个性化健康教育,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估个性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从局灶缺血再灌大鼠皮层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脑梗死络损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患侧皮层6-Keto-PGF1α、TXB2含量及二者比值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相关表达。结果: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6-Keto-PGF1α先呈下降趋势,于3h降至最低(P<0.05),随后上升,并于24h达到高峰(P<0.05);TXB2呈上升趋势,于24h达到高峰(P<0.01);二者比值呈下降趋势,且于3h最低(P<0.01);VEGF表达呈上升趋势,并于24h达到高峰(P<0.01)。结论:6-Keto-PGF1α/TXB2平衡失调是脑缺血损害的重要环节,VEGF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发展和修复过程,以二者动态病理改变为代表的微循环灌流障碍可体现脑梗死络损机制。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心脑舒通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心脑舒通组,心脑舒通组灌胃给予心脑舒通混悬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术前3d开始连续灌胃给药(11.57mg/g),1次/d,至术后1d共4d.采用线栓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建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常规苏木-伊红(HE)染色观察患侧皮质病理学改变,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侧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结果]心脑舒通胶囊能明显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病理形态改变,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肾上腺素(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论]心脑舒通胶囊可减轻脑缺血损伤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4.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区分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确定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的分类地位。方法分别提取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的DNA,确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总体积、反应条件。选取8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进行RAPD—PCR扩增反应。将扩增产物制备成DNA图谱,比较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基因组DNA多态性,从DNA水平鉴定这2种蜱。结果2种蜱仅有少部分DNA条带相同,大部分条带不同。结论RAPD技术可准确地鉴别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这2种形态特征十分相似的蜱种。  相似文献   
25.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样品中各组分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在毛细管中按其淌度和分配系数不同进行高速、快速分离分析的一种新技术。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由于它具有高速(理论塔板数大于105)、快速(分析时间不超过40 min)、进样体积小(一般为nl级)和溶剂消耗少等优点,发展迅速,成为电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化学、生命科学和医药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HPCE根据样品在背景缓冲液所起作用的不同,共分为6种分离模式,即: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毛细管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处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0年3月~2005年7月36例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的手术入路分别是:经颈侧切开入路15例,经颈-腮腺入路10例,下颌骨外旋入路4例,上颌外旋入路5例,眶颧入路2例.结果:36例肿瘤中,5例为恶性肿瘤,其余皆为良性肿瘤.31例良性肿瘤皆完整切除.5例恶性肿瘤中有2例为鼻咽黏膜下型鳞状细胞癌颅底咽旁间隙转移,经颈侧切开探查病理确诊后放射治疗,1例随诊3年无复发;1例随诊5年,复发带瘤生存;1例侵犯颅底的恶性神经纤维瘤术后3年复发,放弃治疗死亡;1例侵犯颅底的恶性神经鞘膜瘤术后已随诊3年余,健在;1例腮腺深叶黏液表皮样癌,已随诊2年余,健在.36例中,术后声嘶者3例伴呛咳1例,4例发生Horner综合征;2例发生舌偏斜,3个月后好转.结论:不同的涉及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应根据各自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7.
阿魏酸哌嗪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魏酸哌嗪(Piperazine ferulate,PF)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Ⅰ型胶原(Collagen Ⅰ,ColⅠ)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operated rats,SOR)组、UUO组、氯沙坦(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RB)组和PF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分析实验第14天各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α—SMA和ColⅠ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OR组TGF-β1、α—SMA和ColⅠ均为少量表达,UUO组大鼠上述表达明显增加;ARB组和PF组TGF-β1、α—SMA和ColⅠ的表达均低于UUO组,但高于SOR组,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魏酸哌嗪可以降低肾小管间质TGF-β1、α—SMA和ColⅠ的表达水平,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颈部Ⅱ~Ⅳ区副神经和颈丛耳大、颈横神经解剖标志,为颈部Ⅱ~Ⅳ区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临床解剖资料.方法 在42例(56侧)Ⅱ~Ⅳ区颈淋巴结清扫术中,重点观测副神经、颈丛耳大神经和颈横神经的行程、分布以及与周围毗邻结构关系.结果 副神经进入胸锁乳突肌点距乳突尖的距离(4.93±0.75)cm:其穿出胸锁乳突肌后缘点均位于耳大神经出肌点上方,两者出肌点的距离(1.04±0.59)cm;副神经出肌点到锁骨中点距离(8.09±0.65)cm.颈丛耳大神经穿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在下颌角水平分支,出肌点与分支点的距离(6.37±0.73)cm:耳大神经出肌点到锁骨中点距离(7.67±1.00)cm,耳大神经与前方颈外静脉在同一层面,大多数病例中两者几乎平行,两者距离(1.02±0.61)cm.颈横神经于耳大神经下方穿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近水平在其浅面并于颈外静脉深面向前,其分支点变异较大,分支后呈扇形向前分布颈侧.颈部左右侧各测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入了解副神经和颈丛耳大神经、颈横神经临床解剖资料,功能性颈清扫时保留其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舌动脉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获得舌动脉的临床解剖学资料,为涉及舌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分别在头颈血管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观察舌动脉的起源、形态、走行,测量舌动脉与颈动脉分叉、舌骨大角的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舌动脉主要起源于颈外动脉(CTA组,74.4%;标本组,80%),其次起源于面动脉(CTA组,23.1%;标本组,20%);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者少见,在CTA组占2.5%,在标本组中未发现舌动脉起源于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走行变异较大,在舌骨大角处较恒定,在CTA组舌动脉在舌骨大角上(2.32±1.29)mm、下(2.00±1.68)mm范围内,近似平行于舌骨大角水平向前入舌.在CTA组和标本组,舌动脉起始点到颈动脉分叉水平和舌骨大角尖端水平之间距离分别为(12.93±7.36)mm、(10.40±5.75)mm;(14.80±6.18)mm、(8.35±5.44)mm.结论 舌动脉在CTA上能清楚地显示,并能获得生理状态下的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筛蝶径路视神经减压术对于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47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病例,其中15例行视神经减压,32例行内科保守治疗。根据治疗前视力,将患者分为失明、仅存光感和残存视力3类,随访6个月,比较各类患者中2种治疗方案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19例失明患者中,视神经减压与内科保守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仅存光感患者中,视神经减压治疗有效率显著较内科保守治疗增加(P0.05);5例残存视力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4例有效,1例随访未有恶化。结论外伤性视神经损害病例应适当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病情和视力评估行视神经减压手术,视神经减压术相对较为安全,特别是对仅存光感的患者有助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