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61.
手术治疗高位食管癌30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位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990年3月~1997年10月,手术治疗高位食管癌306例,其中经左胸径路271例,经右胸径路35例.结果:手术切除率96.7%,吻合口瘘发生率2.0%,一侧喉返神经损伤4.7%,肺炎3.4%,心律失常3.7%,无手术死亡.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3%、42.1%和30.9%.结论: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是治疗高位食管瘤的有效方法.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有无癌转移及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肝门部胆管癌临床上并非少见,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病早期无特异症状,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佳。我院1971~1990年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7例,1991~1992年6月一年半内收治16例。本文报告了1991年后收治的16例的临床资料,讨论该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28~71岁。就诊时间为发病后3天~2年,有3例以肝内胆结石收治。除1例入院后1天出现黄疽外,余均予入院时即有黄疽。1.2分型:按Bismuth分型,刀型3例,皿a型1例,fo型2例,IV型9例,左肝管癌侵及二级胆管分支1例。1.3手术方法:除1例因…  相似文献   
63.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食管癌老年患者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心血管合并症对老年人食管癌手术治疗的影响和分析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对91例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4%(44/91),其中心血管合并症发生率30.8%(28/91),手术死亡率2.2%(2/91),5a生存率29.3%。可以认为高龄和术前心血管合并症是老年人食管癌术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基础,手术的应激反应、术后低氧血症、术前合并的慢性肺部疾病,在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加强术后监护是降低老年人食管癌术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4.
1975年1月-1994年9月.手术切除食管癌2336例,术后并发脓胸16例.发生率为0.7%,死亡2例,腋胸死亡率为12.5%,认为手术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常规,术后确保通畅的胸腔引流,选用有效抗生素可防止脓胸发生。同时对脓胸的原因、预防、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5.
CK20mR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以判断癌细胞有无血行播散。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胃癌3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对照组(非癌肿)10例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靶基因CK20mRNA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非癌肿)10例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mRNA均为阴性表达。胃癌组30例,外周血中CK20mRNA手术前阳性表达率26.7%(8/30),手术后48小时阳性表达率则为33.3%(10/30)。胃癌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细胞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UICC病理贫苦无关,但与肝脏转移有关。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癌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有助于鉴别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和胃癌肝转移。胃癌手术中应采用“不接触肿瘤的游离技术”以养活癌细胞的播散。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I型受体 (TβRⅠ )与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关系 ,并探讨TβRⅠ在胆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5例原发性胆囊癌 ,1 0例胆囊腺瘤及 1 0例慢性胆囊炎进行TβR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两种基因蛋白的检测。 结果 :胆囊癌中TβRⅠ阳性率为 34 .2 9% ,显著低于胆囊腺瘤、胆囊炎 (阳性率均为 70 % ) (P <0 .0 5) ,伴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TβRⅠ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 (P <0 .0 5) ,Nevin分期与TβRⅠ强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 (r =- 0 .3986 ,P =0 .0 1 77)。胆囊癌TβRⅠ表达水平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PCNALI)呈负相关 (r =- 0 .40 2 4 ,P =0 .0 1 66)。TβRⅠ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胆囊癌TβRⅠ表达减少 ,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 ;TβRⅠ的低表达而导致的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负性生长调控作用的逃逸 ,可能是胆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7.
类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8.
甲状腺肿瘤中原癌基因bcl-2的表达及意义朱建伟,陈玉泉,薛华,沈洪薰,芮理,于秀(南通附属医院普外科,南通226001)原癌基因bcl-2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可在多种非造血系统良、恶性组织中表达。为探讨bcl-2的表达在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复方参七汤治疗胃、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1)复方参七汤对人胃癌细胞的体外抑制实验;(2)对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的体内抑制诱癌率实验;(3)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体内抑制实验。结果:(1)复方参七汤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半数杀伤浓度(LC50)为0.048g/ml,随药物浓度增高,杀伤作用亦增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007g/ml,随药物浓度增高,抑制有丝分裂指数逐渐减小,而抑制细胞集落形成亦增大;(2)复方参七汤对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发生率明显降低,实验组为6.9%(3/43)显著低于对照组58.9%(23/39),(P<0.01);对MNNG诱发大鼠腺胃癌组织中PCNA和CyclinD1阳性表达明显降低,实验组为13.88%(5/36)和22.86%(8/35),显著低于对照组75.76%(25/33)和62.86%(22/35),(P<0.01);(3)复方参七汤对人结肠癌LS174t细胞株接种裸鼠肝转移的肝转移数、肝转移癌重和肝癌重/肝重明显降低,实验组为2.42±0.99,63.67±21.29和8.90±3.10,显著低于对照组4.17±1.99,94.32±37....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技术在早期胃癌中的应用及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4例早期胃癌术中亚甲蓝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术后行常规HE病理和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查。结果:34例中33例检出SLN,检出率为97.1%。由SLN状态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率为93.9%(31/33),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100.0%(16/16),假阴性率为11.1%(2/18)。免疫组化法与常规HE法对SLN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免疫组化法共检出12枚/8例SLN存在微转移现象。结论:SLN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免疫组化法较常规HE病理检查更为敏感,AE1/AE3免疫组化法能提高SLN微转移的检测,对确定临床分期、诊疗及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