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228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4篇
  3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1.
目的:以苏州市为例,研究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现状,探讨苏州目前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根据调研及文献检索等方法,从知识生产力、价值影响力、体制引导力、社会影响力等四个方面分析苏州市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现状。结果:①知识生产力:苏州市省名中医人数仅次于南京市、论文发表逐年增加,而专利方面苏州中医院少于江苏省其他地市和中医药企业,连续五年专利申请量下降;②价值影响力:中医类别医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研究生录取分数线高,能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并吸引优秀中医人才;③体制引导力: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政策激励中医药发展;④社会影响力:吴门医派作为苏州中医药文化的代表,影响国内外。结论:分析苏州中医药优势,针对不足提出对策和建议,提升苏州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22.
鱼金清解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鱼金清解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槲皮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GC法对制剂中芳樟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绿原酸进行定量测定;采用GC法对制剂中甲基正壬酮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TLC法能检出鱼腥草中的槲皮苷;GC法能检出金银花中的芳樟醇;绿原酸在0.104~2.60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37%;甲基正壬酮在1.7932~71.728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2.4%,RSD为1.7%。结论本课题所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稳定、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床旁逐个调查和查阅在架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现患率调查表,对2011年9月9日和2012年2月28日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与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40%与3.89%,例次感染率为2.40%与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占77.35%,其次为泌尿道占6.90%,皮肤软组织占3.95%;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和肾内科;多药耐药菌在医院感染病原菌中的比例分别为35.3%和32.1%,限制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36.9%和54.8%;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5.2%和52.0%.结论 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监测与干预,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股骨锁定钢板(PFLP)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组和PFLP组各34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一期愈合,Ⅰ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LP组手术时间少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Harris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N组术中出血量小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LP组手术时间少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Harris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N组术中出血量小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N与PFLP具有相同临床疗效,而Ⅲ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N与PFLP具有相同临床疗效,而Ⅲ型股骨转子下骨折,PFN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5.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恶性浆膜腔积液已成为恶性肿瘤转移的一个突出表现,本研究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进行分析,旨在明确积液中各种脱落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状况,探讨其在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检测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P21 ras蛋白表达状况,探讨其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新鲜浆膜腔积液离心后收集脱落细胞,取部分细胞涂片进行常规细胞学诊断,据此将积液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组.对余下脱落细胞作"标准化"处理,包括去除红细胞、多聚甲醛固定、调整细胞浓度、制备细胞涂片,然后进行P21 ras蛋白免疫化学染色(SP法).结果:共108例浆膜腔积液,恶性53例,良性55例.39例恶性积液P21 fas蛋白免疫化学染色阳性(73.6%),且多为强阳性或阳性;12例良性积液P21 ras蛋白染色阳性(21.8%),且多为弱阳性或阳性,两组间阳性率(χ2=29.02,P<0.001)及阳性强度(Uc=6.786,P<0.001)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21 ras蛋白免疫化学染色诊断恶性积液的敏感度为73.6%,特异度为78.2%,诊断符合率达75.9%.结论:浆膜腔积液中脱落细胞P21 ras蛋白免疫化学染色在肿瘤细胞多为阳性,良性细胞多为阴性,对恶性体腔积液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CGF在上颌窦底侧壁开窗提升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在Minics软件三维重建介导下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收集因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5 mm)拟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的患者20例分为2组:实验组10例(CGF联合骨替代材料组)和对照组10例(仅使用骨替代材料组)。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通过Minics 19.0软件三维重建上颌窦内影像后,测量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窦内骨组织吸收率及骨密度值增长倍数的变化。评估术后并发症、术后满意度(VAS)、存留率等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期内,所有种植体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检评价:实验组平均骨吸收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中CGF联合骨替代材料联合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且CGF的加入可以增加显著上颌窦内骨组织的密度,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结石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肾盏结石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在住院时间、一次碎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一次碎石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结石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 评价骨形态生成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强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复合Bio-Oss骨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12只犬髂部骨髓体外分离扩增BMSC,分别加入含BMP-2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共培养,观察转染效率,并植入裸鼠皮下观察成骨情况.将BMP-2基因强化BMSC-Bio-Oss复合骨随机植入犬一侧上颌窦底提升形成的空腔中为实验组,另一侧植入BMSC-Bio-Oss复合骨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0、60、120 d行大体观察、CT检查、组织学检查和新生骨量分析.结果 裸鼠皮下可见新生骨,荧光显微镜示踪可见BMSC.犬上颌窦底提升30 d后,大体观察和CT检查示少量新骨形成,120 d后上颌窦内新骨生成致密,仅有少量Bio-Oss骨.新生骨量分析显示,与空白对照组[(19.67 ±5.73) mm2]相比,实验组新生骨量[(24.74±6.33) mm2]显著增多(P<0.05).结论 BMP-2基因强化BMSC-Bio-Oss复合骨应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术可获得良好的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