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陈可冀院士在老年医学、心血管病防治、清宫医案整理等多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陈老师基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我国丰富的老年医学理论和经验,形成了自己老年医学的研究特色和体系。陈老师建议对长寿老人进行社会性的调查研究,观察总结长寿的经验;并提出在长寿社会调查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学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包括:明确调查对象和长寿的标准;结合中医老年病学理论和经验,应用多元分析方法,进行社会性考察,探索长寿规律,注意准确性。与临床治疗治疗相比,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是有效控制衰老的更有效手段。对老年失能者,要建立多学科合作,社会、家庭、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大康复”机制。介绍了其通过对清代宫廷医案进行整理挖掘,优选出的一批清宫最为常用的方剂(包括食疗方),并证实了其在老年病的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阐述了陈院士对血栓性疾病病机的认识和治疗观念,并介绍了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老化、冠心病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心衰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的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其短期死亡率及长期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该院CCU收治的症状发作48h之内的AMI患者,记录入院时的SUA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终点为短期(住院期间或症状首次发作30d内)死亡率,次要终点为远期(出院后或症状首次发作30d后)全因死亡率.结果 共入选523名患者,男性312例,女性211例,平均(67.3±15.6)岁.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入院时高的SUA水平与AMI后高的住院死亡率(RR,1.016;95%CI,1.001-1.031,P=0.043)、高的30 d死亡率(RR,1.016;95%CI,1.003-1.029,P=0.018)、以及远期生存率的下降(HR,1.105;95%CI,1.020-1.195,P=0.010)独立相关.结论 入院时(症状发作48 h内)高的SUA与AMI后高的短期死亡率和低的远期生存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通脉养心丸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肌核素显影SSS评分与血浆标志miRNA-126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在规范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脉养心丸进行干预。治疗4周后,通过一般疗效性心绞痛疼指标观察、心肌核素显影对患者进行预后程度判断及血浆中分子标志物miR-126检测。结果临床试验后,试验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评分方面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心肌核素显影SSS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病变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效果更为明显;试验组血浆中miR-126表达显著性上调。结论相比常规西药,联合使用通脉养心丸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通脉养心丸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显著减少微血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蛋白排泄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是否优于C反应蛋白(CRP)。方法连续入选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AMI并收住我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于入院第1、3、7天检测CRP和24 h尿蛋白排出量,并计算尿蛋白/肌酐比率(ACR)。随访时间为5年。结果共入选209例患者,年龄47~83岁,平均(68.3±15.6)岁,女性62例(29.7%),合并心力衰竭81例(38.8%)。校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延迟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心力衰竭及肌酐清除率后,CRP和ACR均与5年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独立相关。但CRP与远期死亡率不相关[HR 95%CI:1.1(0.7~1.8),P=0.65],而ACR与近期和远期死亡率均独立相关[OR 95%CI:3.9(2.0~9.0),P<0.0001;1.4(1.1~1.8),P=0.01]。结论 ACR对AMI远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优于CRP。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层粘连蛋白受体(LN-R)在卵巢上皮性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卵巢上皮性肿瘤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5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MMP-9,LN-R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MMP-9和LN-R在年龄与病理组织分型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Ⅲ-Ⅳ期较Ⅰ-Ⅱ期MMP-9和LN-R阳性表达高,低分化者较高分化者、有盆腹腔转移者较无转移者MMP-9和LN-R表达有增高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MMP-9和LN-R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MMP-9和LN-R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其有无及多寡可作为评定肿瘤侵袭程度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急诊ACS患者的资料并检测其CRP水平。入选患者随访3年,内容包括死亡,因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而再次住院情况。结果共有446名患者入选,CRP升高的患者的死亡率和因CHF的再次住院率均高于CRP正常的患者(P<0.05)。校正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后,急性期CRP>7.44 mg/L与发病后3年内的死亡率和因CHF再住院的风险增加仍显著相关。结论在胸痛早期就出现CRP升高的ACS患者的晚期死亡率和CHF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存在心房纤颤(AF)是否会增加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风险.方法 收集我院2001-07~2006-08急诊室胸痛患者的资料,分为AF组和对照组.观察是否发生ACS[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评估发生ACS的相对危险与AF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140例AF患者和683例符合标准的对照患者入选.AMI的发生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4%和10.8%,UA分别为16.4%和15.8%,ACS分别为27.9%和26.7%.AF患者发生ACS的相对危险没有增加:AMI 1.05[95%置信区间(CI)=0.63~1.75],UA 1.05(95%CI=0.6~1.7),ACS 1.05(95%CI=0.78~1.04).结论 在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中,AF与发生ACS的风险增加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对阔韧带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阔韧带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栓塞组和消融组各24例。栓塞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消融组采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肿瘤体积、术后症状缓解时间以及雌激素变化,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2组间肌瘤体积、症状缓解时间以及雌激素变化水平的差异。 结果栓塞组、消融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5.83%,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消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17%、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消融组肌瘤体积明显小于栓塞组[(22.45±6.78)cm3 vs(32.82±8.63)cm3;(3.25±1.34)cm3 vs(8.26±1.47)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0、12.399,P均=0.001)。消融组压迫症状缓解时间和痛经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栓塞组[(6.42±1.34)d vs(8.92±1.65)d;(10.27±2.13)d vs(13.74±2.5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62、5.081,P均=0.001)。治疗前、后2组患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聚焦超声消融治疗阔韧带子宫肌瘤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效果相当,且能明显减小肌瘤体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9.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主要降解细胞外基质完成肿瘤的侵袭过程,层粘连蛋白受体(LN-R)通过与其基底膜上的层粘连蛋白(LN)结合完成肿瘤的黏附和降解,LN-R作为跨膜蛋白,可以通过与细胞外基质中LN的结合来激活细胞某些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蛋白水解酶MMP-2,MMP-9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以及血清尿酸水平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就诊患者,测定血尿酸水平。分别分析不同性别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并识别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选1 600名患者,男性821 例,女性779 例,年龄26~99岁。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0.58%(169/821),女性患病率为30.55%(238/779)。男性高尿酸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血肌酐升高和应用利尿剂;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是年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肌酐升高和应用利尿剂。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有3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男性为76.92%比59.67%;女性为67.64%比46.77%)。结论 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高尿酸血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群聚性;女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于男性;除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血肌酐升高和应用利尿剂外,女性高尿酸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还包括年龄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