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陈晓理  彭其芳 《华西医学》1991,6(3):327-329
作者采用手术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晚期肝癌患者19例,其中12例术后经留置的导管作了重复栓塞。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7月。其中6例生存1年以上,文中介绍了手术插管和术中术后栓塞的技术方法和经验,认为高选择性插管和给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文中对肝动脉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有关问题,如栓塞治疗指征和栓塞剂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5-氟尿嘧啶(5-FU)对重症感染大鼠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探讨5-FU对重症感染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3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重症感染组和5-FU治疗组,每组10只.重症感染组以无菌操作技术将大肠杆菌悬液(1.8×10"cfu/L)注入大鼠腹腔(10 ml/kg),制成重症感染模型;5-FU治疗组在重症感染模型制作成功后40 min再经腹腔注射5-FU(50 mg/kg).观察各组大鼠6 h死亡率和腹水率,然后处死大鼠,抽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浆中自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含量,称取肺组织湿重.结果 5-FU治疗组大鼠6 h死亡率和腹水率均低于重症感染组(P<0.05和P<0.01);重症感染组大鼠肺湿重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1),5-FU治疗组大鼠肺湿重较重症感染组降低(P<0.05),并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症感染组血浆IL-6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5-FU治疗组IL-6水平较重症感染组降低(P<0.01),并恢复到正常水平,IL-10水平较重症感染组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 5-FU可减少大鼠血浆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肺水肿,对重症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晚期肝癌冷冻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经验。方法 对4例晚期肝癌患者施行了术中冷冻,4例中2例已有肝外转移,1例肿瘤占据第一,第二肝门且腹水,黄疸较重,1例2次手术后多数肝段切除后复发。结果 冷冻术后病情相对平稳,患者存活7 ̄15个月。结论 冷冻治疗有不切肝,创伤小,术后免疫效果好等优点,对晚期肝癌患者有选择地施行冷冻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及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大鼠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的变化及生长抑素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胰腺炎组10只,采用开腹胰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1.0-ml*kg-1)诱导急性胰腺炎,不治疗;生长抑素治疗组10只,胰腺炎诱导成功后0.5-h静脉注射施他宁20-μg*kg-1.胰腺炎组和生长抑素治疗组动物在术后2-h(n=6)、6-h(n=6)和24-h(n=8)处死,抽血,用ELISA法检测血中IL-10和TGF-β1及血淀粉酶含量,称胰腺湿重.结果对照组动物血IL-10浓度为(32.05±14.87)ng*L-1,TGF-β1浓度为(66.4±13.20)ng*L-1.胰腺炎组24-h后血IL-10和TGF-β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68.13±19.90)ng*L-1和(103.77±28.95)ng*L-1.生长抑素治疗组24-h血IL-10和TGF-β1浓度分别为(42.20±14.55)ng*L-1和(45.98±18.10)ng*L-1,明显低于胰腺炎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时血中抗炎症细胞因子升高,并可能和胰腺炎后期的免疫抑制效应有关.生长抑素对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升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机制。材料和方法:将大鼠分三组,水肿性胰腺炎组即制备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水肿性胰腺炎 LPS 组即诱导水肿性胰腺炎后再以 LPS 行腹腔注射来模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LPS 组动物单纯接受 LPS 处理。在预定时点测定动物血浆 TNF-α含量,并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组织中 TNF-α的表达。结果:正常动物以 LPS 处理后肺内出现 TNF-α的明显表达,血中 TNF-α含量显著增加,伴有轻度肺损害的表现。水肿性胰腺炎组动物肺组织中也有一定程度 TNF-α的表达,如果再合并内毒素血症,则 TNF-α的生成大大增加,同时出现严重的肺损伤。结论:急性胰腺炎时内毒素血症可以通过诱导肺内 TNF-α等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而导致肺损伤。研究还提示内毒素血症可能在启动 SIRS/MODS 及胰腺炎重症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125Ⅰ核素粒子是一种新型的近距离辐射治疗的核素源,在国外主要用于治疗前列腺癌.近年来我们将其试用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的小肝癌,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体外静脉转流下的肝叶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期将生物泵 (Bio pump)体外静脉转流技术应用于侵及下腔静脉的中央型巨大肝癌及巨大肾上腺肿瘤的切除术 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 男 ,5 4岁 ,因直肠癌行Mile′s手术后 5年 ,行B型超声检查发现右肝占位病变入院 ,查体 ,CEA >10 0 μg/L ,CT示右肾上腺包块 (直径 10cm)右肝多发占位 ,癌组织浸润肝后下腔静脉侧后壁 (图 1,2 )。诊断 :直肠癌术后右肾上腺转移癌、右肝转移癌于 1998年 11月 2 3日于复合麻醉下施术。术中探查证实肾上腺包块已浸润并包绕下腔静脉 ,用两条Fr16号转流导管分别插入左侧股静脉 (…  相似文献   
108.
用结合~(131)碘和化疗药物的明胶微球(~(131)I-CA-GM)栓塞肝动脉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病人9例。术后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发现微球主要集中在肿瘤区,癌与肝的放射性强度比为4.1:1。1例术后死于异位栓塞,5例术后分别生存3、4、5、19、24个月,其余3例已分别生存7、8、12个月仍健在。作者认为~(131)I-CA-GM肝动脉灌注具有血流阻断、定向化疗和同位素内照射三重抗肿瘤作用,并有肿瘤区定向聚集,可在γ-照像或ECT下显影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好治疗前途的栓塞剂。但对异位栓塞和合理剂量选择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报道4例非典型化脓性肝脓肿,均因在BUS和CT检查时发现为实质性占位病变而被误诊为肝癌。文章回顾了肝脓肿在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提出近年来肝脓肿的非典型病例有增加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对CT、BUS、肝动脉造影和诊断性肝穿刺在肝脓肿时的诊断价值作了评价,并讨论了非典型肝脓肿和肝癌的鉴别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凝血系统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互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常的止、凝血功能是通过血管、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协同作用完成的。它们和抗凝、纤溶系统一起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正常地循环流动 ,既不发生出血 ,又不致血栓形成。炎症细胞因子是指由免疫细胞 (单核 /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 )和某些非免疫细胞 (如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 )在受到损伤刺激后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多肽 ,它们作为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分子 ,主要起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的作用。近年 ,临床研究发现 ,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