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氨甲喋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氨甲喋呤 (MTX)对急性胰腺炎时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探讨氨甲喋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用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1正常对照组 (6只 ) ;2胰腺炎组 (8只 ) :采用开腹胰管注射质量分数为 5 %的牛磺胆酸钠 (1.0 m l/ kg)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 ;3氨甲喋呤组(6只 ) :胰腺炎诱导成功后 0 .5小时静注氨甲喋呤 (1.2 m g/ kg)。制模后 2、6和 2 4小时处死动物 ,分别取血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 1(IL 1)、IL 6、IL 10和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及胰淀粉酶、胰腺湿重、白细胞计数。结果 :急性胰腺炎时血中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均显著升高 ;使用氨甲喋呤治疗后 ,上述细胞因子均下降 ,其中 TNFα、IL 1和 IL 6在 2、6、2 4小时均明显下降 (P均 <0 .0 5 ) ,IL 10和TGFβ在 2 4小时均下降明显 (P均 <0 .0 5 ) ;制模后 2 4小时大鼠胰腺湿重〔(1.5 3± 0 .13) g〕和血淀粉酶含量〔(1817.2 5± 4 5 9.35 ) U/ L〕均较正常对照组〔(0 .5 3± 0 .0 9) g和 (374 .2 0± 92 .84 ) U/ L〕增高 ;经氨甲喋呤治疗后 2 4小时 ,胰腺湿重和淀粉酶均明显下降〔(0 .88± 0 .13) g和 (76 6 .33± 373.37) U / L ,P均 <0 .0 5〕。结论 :氨甲喋呤可以同时抑制急性胰腺炎时  相似文献   
2.
生长抑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免疫调节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时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从免疫角度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用雄性SD大鼠分 3组 :(1)正常对照组 (n=6 ) ;(2 )用开腹胰管注射 5 %牛黄胆酸钠 (1 0ml/kg)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 (n =8) ;(3)胰腺炎诱导成功后皮下注射生长抑素 (3μg/kg) ,12h重复一次。手术后 2、 6、 2 4h处死动物 (每时段 n =7) ,分别抽血查TNF α、IL 1、IL 6 ,IL 10 ,TGF β及胰淀粉酶、胰腺湿重、血中白细胞计数。结果 在急性胰腺炎时血中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均显著升高 ,在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后 ,上述因子均下降 ,TNF -α、IL 1、IL 6在 2、 6、 2 4h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10和TGFβ在 2 4h时段下降最为明显(P <0 0 5 )。 1组、 2组和 3组动物 2 4h胰腺湿重分别为 (0 5 3± 0 0 9)g ,(1 5 3± 0 13)g ,(0 6 8± 0 15 )g。 3组动物 2 4h淀粉酶分别为 (374 2± 92 84 )U/L、 (1817 2 5± 4 5 9 35 )U/L、 (797 4± 2 2 5 9)U/L ,对比生长抑素治疗前后 ,可见反映胰腺炎病情严重性的胰腺湿重和淀粉酶两项指标均明显好转 (P <0 0 5 )。结论 生长抑素可以同时抑制急性胰腺炎时血中过高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 ,从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小儿内科收治入院的120例确诊为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直接荧光免疫技术检测鼻咽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总结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合胞病毒感染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毛细支气管感染率为40.00%,支气管肺炎感染率为49.17%,支气管炎感染率为10.83%;男性患儿感染率为65.00%,女性患儿感染率为35.00%;2岁以下患儿感染率为75.83%,2岁以上患儿感染率为24.17%;临床症状:咳嗽95.00%、咳痰95.00%、发热85.00%、气喘83.33%、流鼻涕95.83%;重症患儿35.83%,轻症患儿64.17%;冬春两季RSV发病率为86.67%,夏秋两季RSV发病率为13.33%。结论:儿童RSV感染主要爆发于冬春两季,儿童年龄越小,RSV感染率越高,男童较女童更易感染RSV,临床症状以轻症为主,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气喘及流鼻涕。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2 7岁 ,诉左肾区不适 2年 ,1月前院外B超提示“左肾囊肿”、“左肾积液” ,门诊以“左肾囊肿”复查收住入院。B超发现 :患者双侧肾脏大小外形正常 ,被膜光滑 ,实质清晰。左肾集合部轻度分离 ,为 7.4cm× 1.3cm的无回声区 ,其内未见强回声团或实质性占位。左输尿管全程轻度扩张 ,内径上段 0 .7cm、中段 0 .5cm、下段 0 .4cm ,腔内未见占位。右输尿管不扩张。膀胱充盈欠佳 ,壁光滑 ,未见异常声像图。令患者饮水 5 0 0ml ,10min后再次检查 ,于左输尿管末段探及一个向膀胱内突起的 ,时长时消 ,规律性变化的囊性包块…  相似文献   
5.
癌症病人由于化疗所造成的血管损害,一直困扰着护理人员,加之癌症病人进食少,体弱,外周静脉穿刺常常失败,给病人增加了痛苦。近年来,深静脉置管术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我科自1999年1月-2000年6月对30例患者采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病人,男24例,女6例,年龄45~80岁。有肺癌10例,食道癌5例,胃癌5例,直肠癌3例,肝癌5例,淋巴瘤2例。1.2 材料与方法:采用的是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单腔深静脉导管方法,颈内静脉穿刺术,…  相似文献   
6.
大黄对小鼠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黄对小鼠小肠 型磷脂酶 A2 ( 型 PL A2 )、溶菌酶分泌的影响。方法  4 0只健康 ICR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大黄汤剂、生理盐水灌胃 ,每 8h一次 ,每次 0 .3ml。 2 4 h后处死小鼠 ,切取小肠。用 10 0 g/ L 乙酸溶液冲洗肠腔、收集灌洗液及制备小肠组织匀浆。分别测定灌洗液和组织匀浆中 型PL A2 活力、溶菌酶含量。结果 小肠灌洗液中的 型 PL A2 活力和溶菌酶含量实验组比对对照组明显高 (P<0 .0 1) ;小肠匀浆中的 型 PL A2 活力、溶菌酶含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低 (P<0 .0 1)。结论 大黄能刺激小鼠小肠肠壁分泌 型 PL A2 、溶菌酶 ,使肠腔内的 型 PL A2 、溶菌酶含量增加 ,增强肠粘膜屏障。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少见 ,早期诊断极为困难。我院近 10年收治的 4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误诊 18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2 0~ 75岁 ,平均 5 6 .8岁。平均病程 4.2月。临床表现 :体重下降 16例(88.9% ) ,腹痛 8例 (4 4.4% ) ,梗阻 6例 (33.3% )。出血 6例(33.3% ) ,黄疸 6例 (33.3% ) ,腹部包块 2例 (11.1% )。1.2 术前检查 经胃镜检查 16例 ,X线钡餐 14例 ,内窥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4例 ,CT检查 4例。1.3 误诊疾病 十二指肠溃疡、胰头癌、肠梗阻、胆管口壶腹癌、消化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潘立酮多虑平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用多潘立酮、多虑平联合治疗和多潘立酮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多潘立酮多虑平联合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83.6%,多潘立酮组有效率仅为51%(P<0.01),治疗结束后1~3个月随访,两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潘立酮多虑平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不影响肝肾功能,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常用免疫抑制剂对急性胰腺炎免疫异常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已经证实,免疫功能异常是急性胰腺炎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1,2].推测免疫抑制剂可能通过其免疫调节作用,而对急性胰腺炎有普遍治疗效果.为证实这一假说,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氟尿嘧啶,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和氨甲喋呤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及其治疗效果. 1.材料和方法:(1)动物:10~12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由华西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2)急性胰腺炎模型和细胞因子检测:SD大鼠,共分6组,实验前16 h禁食不禁水.1组:正常对照组(n=6).2组:采用5%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开腹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0.6 ml/kg.制成胰腺炎模型;不治疗(n=8).余下各组在胰腺炎诱导成功后0.5 h分别经阴茎背静脉注射氟尿嘧啶40 mg/kg(3组n=6);甲泼尼龙30 mg/kg(4组n=6);环磷酰胺20 mg/kg(5组n=6);氨甲碟啶1.2 mg/kg(6组n=6),所有动物术后皮下输液6ml/kg-1@h-1).24 h后处死动物;抽血采用Bioassay法测定血TNF-α,IL-1,IL-6水平;采用标准商用试剂盒ELISA法测定血IL-10,TGF-β水平及胰淀粉酶,胰腺湿重.  相似文献   
10.
用乳酸钙为助溶剂,考察不同浓度的乳酸钙对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酸钙浓度的提高,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的稳定性也不断提高,当乳酸钙浓度大于等于2%时,该口服液无结晶析出,在贮存期间很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