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呼吸系统合并症主要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各种病原体所致,包括早期、中期、后期合并症,各个期的临床表现不相同.  相似文献   
82.
目的:寻求靶向与缓释能力强且安全高效的阿霉素(DOX)载体以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方法:设计序列为FOVVVEF(苯丙氨酸-鸟氨酸-缬氨酸-缬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的多肽;调整多肽浓度、DOX浓度以及pH验证该多肽的成胶能力;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圆二色谱、流变学检测、药物释放以及体外细胞实验考察水凝胶的微观形态、二级结构、机械强度、pH敏感性、生物相容性以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通过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的多肽纯度 > 95%,其质谱测得的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该多肽能够在多肽浓度为20 mg·mL-1、DOX浓度为2 mg·mL-1、pH为7.4时形成稳定的载药水凝胶,其构象以β-折叠为主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pH 5.8时由于质子化程度增强,二级结构瓦解,药物释放增加。结论:该pH敏感性的多肽水凝胶同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优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3.
丝素蛋白对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已有的研究证实在磷酸钙骨水泥中添加适量的丝素蛋白能增加其抗压强度同时仍保持其可注射性,但制备的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是台仍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尚不确切.目的:将人骨髓间充质十细胞与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共培养,评价该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体外实验,于2007-09/2008-03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磷酸钙骨水泥由上海瑞邦公司提供.丝素蛋白由苏州大学材料学院提供.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优化分离培养.浸提法制备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及磷酸钙骨水泥的浸提液.用MTT法测定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及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力,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第1,3,5,7人的相对增殖率并进行毒性分级;流式细胞仪检测丝素蛋向/磷酸钙骨水泥及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培养第4天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倍体情况;扫描电镜观察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第1,3,5,7天细胞的黏附及增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毒性分级.②细胞周期.③细胞黏附、增殖情况.结果: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及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活力,其毒性分级均为0或1级;流式细胞仪检测见两组细胞均为二倍体细胞,未见异倍体细胞,两组G0/G1期、S期、G2/M期及细胞增殖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复合材料上能黏附、生长,并随时间的推移材料表面的细胞数呈增长趋势.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体外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84.
张波  刘璠  陈晓庆  王洪 《实用骨科杂志》2013,(11):1036-1039
目的探讨影响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切开复位解剖钢板或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7例,男15例,女22例;年龄17~68岁,平均42.3岁。按照Schatzker分型,V型21例,Ⅵ型16例。采用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评分评价手术疗效。影像学检查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法对手术时机、骨折类型、是否合并软组织血管损伤、关节面塌陷程度、内固定类型、骨折复位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观察这些因素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37例患者随访1~5年,平均2.9年。术后根据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评分标准评分,优7例,良13例,差17例,优良率54%。创伤性骨性关节炎发生率62%,并发膝关节强直68%,感染11%,内翻畸形22%,外翻畸形14%。结论延长术前准备时间、解剖复位并植骨恢复平台关节面有利于促进骨折早期愈合,降低骨折愈合不良的风险。合并半月板及关节内、周围韧带损伤会加快膝关节的退变,增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特需药房2012年通痹灵片和二藤通痹舍剂的使用现状,为挖掘医院特色制剂的优势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特需药房2012年通痹灵片和二藤通痹合剂的使用资料,以及两者在我院类风湿病科临床应用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痹灵片和二藤通痹合剂在医院特需药房使用广泛,两者2012年较2011年增长率分别为81.38%,50.75%,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结论医院制剂在医院特需门诊仍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建立滁菊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方法采用C18(5μm,4.6 mm×250 mm)岛津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质量分数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6 nm,记录滁菊的HPLC图谱并生成共有模式图,进行相似度对比,并与其他4个品种的菊花进行比较.结果 滁菊各批样品HPLC图谱与共有模式相似度均在0.920以上,其余4种菊花相似度介于0.846~0.887之间.结论 滁菊HPLC指纹图谱与其余4种菊花存在一定差异,HPLC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滁菊与其他菊花,且本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滁菊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卒中足内翻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肌内效贴布加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测量足内翻角度、临床痉挛指数量表.结果:观察组病人足内翻角度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肌痉挛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1).结论:肌内效贴布可以有效改善足内翻,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评价可注射丝素蛋白增强型磷酸钙(silk fibroin/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F/CPC)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应用于绵羊腰椎椎体间融合的效果.方法 24只绵羊均建立L1.2、L3.4和L5.6前路椎体间融合模型.每只绵羊的3个腰椎间隙随机植入SF/CPC、CPC/rhBMP-2、SF/CPC/rhBMP-2和自体髂骨中的3种.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各处死12只绵羊.每个时段均获得36个腰椎手术节段,每种材料9个节段.通过大体观察、手触检测、CT扫描、非破坏性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观察分析脊柱融合状况.结果 术后6个月时,手触检测SF/CPC、CPC/rhBMP-2、SF/CPC/rhBMP-2以及髂骨的融合率分别为0、33.33%(3/9)、55.56%(5/9)和77.78%(7/9);12个月时为11.11%(1/9)、44.44%(4/9)、77.78%(7/9)和77.78%(7/9).生物力学显示6个月时,前屈、后伸、左屈和右屈的融合刚度:髂骨>SF/CPC/rhBMP-2>CPC/rhBMP-2>SF/CPC;12个月时SF/CPC/rhBMP-2刚度与髂骨相近,SF/CPC最小.组织学定量表明:6个月时,髂骨新生骨量>SF/CPC/rhBMP-2>CPC/rhBMP-2>SF/CPC;而钙磷残留量依次增多;12个月时,SF/CPC/rhBMP-2新生骨量与髂骨相近;SF/CPC最少;钙磷残留量依次增多.结论 SF/CPC/rhBMP-2人工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性,降解与成骨能力匹配,是一种理想的脊柱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和硫酸钙骨水泥(CSC)在椎体内的演变过程,为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中寻找更为合适的充填材料.方法 对24只成年雌性绵羊的L2~L5椎体制作骨缺损,随机注入CPC、CS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其中剩余的椎体作为空白对照,并以L6椎体作正常对照.术后2周、12周和24周分别随机处死其中8只绵羊,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试、不脱钙组织学分析.结果 CSC组和CPC组椎体被填充材料明显增强,但CSC组椎体力学性能自2~12周呈现下降趋势,而到24周时又出现回升.CPC组椎体力学性能自2~24周呈上升趋势.12周时3组新骨形成量差异不明显,CSC已被大部分吸收;植入24周时新骨形成量CSC组>空白组>CPC组,CPC出现了明显的吸收,而CSC仅有少量残留.结论 CSC与CPC初期均能明显增强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CSC在体内降解迅速,而CPC在体内降解缓慢.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索建构主义教学观在PBL临床教学案例中人文关怀情境建构与实践效果。方法遵循建构主义教学原理,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临床教学案例中,隐性建构人文关怀情境。通过强化医学生人文关怀认知和学习动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PBL教学案例学习过程中,建构真实情境,体现无处不在的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结果学生在临床案例分析解决医学科学问题过程中,能主动建构人文关怀情境,注重医患沟通,体现人文关怀。结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念与PBL教学法相辅相成,使医学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在PBL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和提高了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意识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