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接受化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43例年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65岁)作为对照组,老年患者(≥65岁)37例,接受5-Fu为基础的方案化疗。化疗过程中记录毒副反应。[结果]老年组腹泻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8.9%(7/37)和48.6%(18/37),而对照组为7.0%(3,43)和51.2%(22/4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白细胞、血小板及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7.8%(14/37)、13.5%(5/37)和13.5%(5/37),而对照组依次为34.9%(15,43)、9.3%(4/43)和11.6%(5/4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为18.9%(7/37),较对照组11.6%(5/43)高,但统计学分析提示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两组中肝肾损害及发热的发生率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出现Ⅲ级毒副反应的例数极少,差异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Ⅳ级毒副反应出现。[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如果身体状况良好,对化疗具有与年轻患者相似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2.
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胃损伤的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甾体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是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荼普生、布洛芬、炎痛喜康等一类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的药物,经常在癌症止痛以及有关的抗肿瘤治疗中使用。临床上早就有NSAID引起消化道损害的报告,但真正加以认真研究只是近几年的事。作者综述NSAID引起胃损伤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3.
例1,男,100d,因发作性抽搐20d住当地医院。患儿既往身体健康,病程中无明显发热,抽搐间隙一般情况尚好。检查:脑脊液及脑电图正常。经大量补钙及止痉药物处理,症状未见好转,于住院第6d转我院。入院时体检,头颅五官无畸形,发育一般,营养欠佳,精神萎糜。前囟1×1 cm~2,平软。两肺闻及细湿罗音。心率108次,律齐,无杂音,心音低钝。肝肋下3.5cm,剑下4.5cm,质软。神经系统无异常。胸片提示心脏横径增大,两肺野斑片状模糊阴影,未见胸腺阴影。EKG示T波变化,左室高电压。WBC22.4×10~9/L,N0.60,L0.40。拟诊支气管肺炎、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维生素B_1缺乏症。给予抗感染、补钙等对症处理,抽搐始终未完全控制,后因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4.
有少数癌症病人直至病情晚期仍无提示癌症的明显线索,导致误诊误治。本文总结17例以肩(颈)背或腰(骶)腿痛为首发症状的晚期癌症的诊治教训。资料与结果一、资料本组17例,系1984~1988年住院病人,其中男16女1,年龄25~69岁,  相似文献   
25.
<正> 一、材料1、百日咳 I 相菌悬液30亿/ml 并加入适量美兰染液。2、所用试管,吸管均干烤灭菌。3、U 型板,0.025ml/滴的标化滴管,二、方法243份血清用两种方法同时测定,其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标准均按1983年《中南区计划免疫监测资料汇编》实施。凡效价≥1:320者判为阳性。凡两法结果不符合者均做重复试验后确定之.  相似文献   
26.
吡柔比星(吡喃阿霉素,Pirarubin,THP)是半合成的新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阿霉素相似。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心脏毒性明显低于同类药物,疗效也优于第一、二代蒽环类抗生素。我们应用THP联合治疗乳腺癌3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自1995年6月~1996年12月住院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女性29例,男性1例,年龄29~65岁,平均44岁。近期未用其它药物治疗,kps≥60′。病理类型:单纯癌22例,导管浸润癌4例,粘液腺癌2例,混合瘤1例,不典型髓样…  相似文献   
27.
例1:女,25岁。孕_2产_0孕36周临产,妊娠毒血症,于1986年1月18日入院。近一周纳差、巩膜皮肤黄染,下肢浮肿明显,尿蛋白(++)。一天前出现不规则宫缩收住院。  相似文献   
28.
29.
乳腺癌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与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呼出气体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Tedlar袋收集36例正常人、27例乳腺腺病及33例乳腺癌术前患者的呼气样本,经固相微萃取浓缩后经气相色谱/质谱对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检测,筛选出乳腺癌的挥发性标志物,以标准曲线法定量,并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它们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价值.结果 在乳腺癌患者呼气标本中筛选出两种挥发性标志物,分别为苯乙酮和十六烷.在健康人与乳腺癌患者中,苯乙酮和十六烷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乙酮用于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0%和50.0%,十六烷为75.8%和61.1%;在乳腺腺病和乳腺癌患者中,两种VO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腺病患者和健康人中,苯乙酮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六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乙酮和十六烷可能作为乳腺癌患者呼气中的标志物,两者都不能正确区分乳腺癌和乳腺腺病,但苯乙酮可能对鉴别健康人与乳腺腺病有帮助.  相似文献   
30.
不同剂量多西紫杉醇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周方案和三周方案治疗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3例用多西紫杉醇治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周方案治疗43例,有效率37.2%(16/43),三周方案治疗30例,有效率33.3%(12/30),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疲劳、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多西紫杉醇周方案治疗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三周方案轻,患者易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