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评价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筛选适合经导管封堵治疗IVSD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及肺动脉瓣距离,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建立动静脉轨道,经7~12F输送鞘管通过右股静脉途径释放封堵器.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的VSD直径5~7mm,平均6.5±0.5mm,大血管短轴切面上缺损位于12点至1点钟位,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3mm,平均2.5±0.5mm.PDA封堵器的直径7~10mm,平均8.5±1.5mm,20例IV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术后杂音消失或明显减弱(4/6级降至1~2/6级),左心室造影无分流现象,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无主动脉瓣返流,无穿膈血流.随访5个月~6年(平均36±12个月)未见穿隔血流、明显主动脉瓣返流以及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PDA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近期疗效佳,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对1例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都很高、存在心悸及气促症状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后立即进行左心耳封堵,观察手术即刻效果、并发症,术后华法林抗凝45 d,改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随访3月,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出血及血栓事件。 结果 成功同期实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无心包填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作心悸、气促,左心耳封堵器未见血栓及残余分流,双联抗血小板期间出现牙龈出血,停用阿司匹林后未再出血。 结论 对符合适应证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是可行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反流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二尖瓣狭窄合并三尖瓣反流患者,以76%泛影葡胺17 ml递增法扩张,每次增加0.5~1 ml,扩张终点使左心房压下降50%以上,或左心房平均压达到15 mmHg以下,二尖瓣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消失或明显减轻.结果:60例患者经PBMV后二尖瓣口面积(1.6±0.3)cm2,较术前(0.9±0.3)cm2显著增加(P<0.01);术后三尖瓣反流面积(6.2±4.0)cm2,较术前(10.3±6.4)cm2显著减少(P<0.01);术后左心房直径(45.4±7.4)mm,较术前(49.7±7.9)mm显著减小(P<0.01),术后右心房直径(28.7±5.6)mm, 较术前(46.5±6.3)mm显著减小(P<0.01),术后左心房平均压(15.6±6.1)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25.5±6.6)mmHg显著减小(P<0.01),术后右心房压力(13.2±2.4)mmHg较术前(18.5±4.7)mmHg显著下降(P<0.01);二尖瓣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从中重度减为轻度,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从术前0~1/6级升高到1~2/6级,胸闷气促症状明显缓解,即术前可登楼2~4层即感觉胸闷气促,术后可以登4~7层,随访2个月~9年,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合并三尖瓣轻中度反流患者,可以减轻症状,减轻三尖瓣返流面积,改善生活质量,近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 of coronary artery accounts for 10 % - 20 % in coronary intervention cases. It is the most challeng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t present and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difficult issue for intervention doctor. Herein, we report a case in a 55-year-old woman with right coronary artery opening total occlusion who was treated with retrograde guide wire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经导管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住院患者98例,其中阵发性房颤50例、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6例、心房扑动9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9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频发室性早搏24例。在EnSite NavX或Array系统(72例)或CARTO系统(26例)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结果:84例一次手术成功(85.71%),7例再次导管消融成功,成功率合计92.86%。50例房颤一次手术成功,5例再次消融后3例成功。9例心房扑动患者中7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9例房速中7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24例室速、室早患者中20例一次消融成功,4例行再次消融2例成功。共有并发症6例:心包填塞4例,左前降支远端栓塞1例、术后肺栓塞1例。结论:三维标测系统可清晰地显示心脏三维立体结构,对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并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纤维蛋白原(FIB-C)和血管内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0例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次日凌晨分别空腹采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定血清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的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作对照,观察ACS患者PCI前后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CS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清CD62p、GPⅡb/Ⅲa、 FIB-C和hs-CRP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分别P<0.05,P<0.01,P<0.05,P<0.01);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分别P<0.05,P<0.01,P<0.05,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上述指标也有所不同,急性闭塞组高于3支病变组(P <0.05),3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均P<0.05),双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也明显增高(分别P<0.05, P<0.05,P<0.05,P<0.01).UAP和AMI组PCI术后CD62p、GPⅡb/Ⅲa、FIB-C和hs-CRP的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增高(均P<0.01).结论: 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在AC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PCI术后血小板和炎症反应物质有一定程度的激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以及纤维蛋白原(FIB-C)]和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ACS患者入院后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CD63及GPⅡb/Ⅲa;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vWF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ET-1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浆NO的含量;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FMD。选择健康体检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30例作对照,观察ACS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FIB-C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也增高(P〈0.01或P〈0.05)。血管内皮损伤指标vWF和ET-1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也增高(均P〈0.01);FMD和血浆NO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也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损伤在老年ACS患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降压药物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并评价比较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6wk)分3组(n=6),其中两组分别使用尼群地平、卡托普利,另一组为对照组;肾血管性高血压Wistar-Kyoto(WKY)大鼠(RHR,16wk)共6组(n=6),其中5组分别使用卡托普利、美多洛尔、普萘洛尔、硝苯地平、哌唑嗪,另一组不用药。再设一正常对照WKY(16wk,n=6)组。治疗8wk后,连续5d进行跳台试验,每天10次。结果:两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大鼠d5的主动回避反应计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SHR:0.9±1.1,RHR:4.2±1.2vs,WKY:8.7±1.8,P均<0.01);用药SHR两组与对照SHR组相比(3.6±16,4.3±1.8vs0.9±1.1,P<0.05),记分明显改善;RHR美多洛尔7.7±1.6,RHR普萘洛尔8.3±1.9,RHR卡托普利8.0±2.0,RHR硝苯地平7.2±1.7,RHR哌唑嗪7.3±1.7,与RHR对照(4.2±1.2)比较,P均<0.01;主动回避反应计分有显著提高。进一步比较不同药物治疗组,当降压程度相似时,各组主动回避反应计分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期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已知心肌再灌注导致1,4,5—三磷酸肌醇[Ins(1,4,5)P_3]释放及去甲肾上腺素兴奋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导致心律失常。研究凝血酶激发Ins(1,4,5)P_3释放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方法和结果 离体灌注的大鼠心脏先行[~3H]肌醇标记,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状态下的[~3H]Ins(1,4,5)P_3释放。在体缓冲液灌流大鼠心脏进行心律失常研究。心脏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