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松友饮联合化疗治疗6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友饮是我国著名医学专家汤钊猷院士治疗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中医验方,由生黄芪、枸杞子、炙鳖甲、丹参、焦山楂等组成。笔者从2004年3月至2005年9月用松友饮联合化疗治疗60例胃癌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对172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口服与灌肠并用。结果临床四型总有效率为91.28%;纤维肠镜复查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为84.00%,非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为91.03%。  相似文献   
23.
过敏紫癜性肾炎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这一全身性疾病以肾脏为主的病变,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理改变为肾脏弥漫性小血管无菌性炎症,属中医的“血证”、“发斑”等范畴。近年来笔者用自拟抗敏解毒汤治疗过敏紫癜性肾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中,门诊20例,住院1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2岁以下16例,13~18岁10例,19岁以上4例;病程1月以内4例,3~6月8例,6月~1年12例,1年以上6例;病程不超过1年占80%;诱发因素:上呼吸道感染16例,食物过敏3例,原因不明11例。  30例患者出现紫癜时,…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期间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期间凝血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指标,观察两...  相似文献   
25.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是防止卒中复发的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证实,抗凝治疗在心源性栓塞(特别是心房颤动所致)的二级预防中有效。抗血小板治疗对其他类型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降压和降脂治疗对预防缺血性卒中有积极的意义。控制血糖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尚不确定。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对狭窄超过70%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有益,对无症状患者是否有益仍存在争议。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逐渐成为CEA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6.
步长脑心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2 h后拔线再灌注。实验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步长脑心通组(BCNXT),每组20只。观察指标: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脑组织EB含量、金属基质蛋白酶基因表达、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结果:缺血再灌48 h模型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146.1±34.5)mm~3,步长脑心通组(97.2±25.8)mm~3(P<0.01);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自再灌注24 h开始恢复。与12 h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步长脑心通组再灌24~48 h神经功能缺损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好转(P<0.05);模型组大鼠再灌注后脑内EB含量升高,并于再灌后3h与48h出现两个高峰(P<0.05);步长脑心通组各时间点EB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步长脑心通组与模型组相比,在再灌24 h、48 h和120 h的MMP-9 mRNA含量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步长脑心通组各时相血流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0.05)。再灌注48 h模型组内皮细胞线粒体嵴肿胀,部分嵴断裂呈空泡样改变;内质网扩张呈空泡;紧密连接少见,血管基底膜尚完整。步长脑心通组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完整;部分线粒体嵴肿胀断裂呈空泡样改变;基质均匀;内皮细胞所含吞饮小泡很少;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存在;整个基底膜连续完整。结论: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微小循环障碍,脑血流量明显下降,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异常。步长脑心通可明显改善MCAO大鼠再灌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减小脑梗死体积,这种作用与改善脑微小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通过一个局部冲洗的方法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脑局部的微小循环 ,来阻断再建的血流与缺血损伤组织间的相互作用 ,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用一个新颖的中空套管进行大脑中动脉阻塞 ,造成缺血模型 ,在再灌注的超早期用不同药物对缺血灶进行局部冲洗。结果 :(1)肝素冲洗组与模型冲洗组相比 ,再灌注后不同时期血流量明显上升 (P <0 .0 1) ,再灌注2 4h后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 (P <0 .0 1) ;与盐水组相比 ,血流量上升 (P <0 .0 1) ,梗死体积明显减小 (P <0 .0 1)。 (2 )中药冲洗组与模型组相比 ,再灌注后不同时期血流量明显上升 (P <0 .0 1) ,再灌注 2 4h后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 (P <0 .0 1)。中药冲洗组与盐水冲洗组相比血流量上升明显 (P <0 .0 1) ,梗死体积明显减少 (P <0 .0 1)。 (3)盐水冲洗组的血流量 (P >0 .0 5 )和梗死体积的改变 (P >0 .0 5 )与模型组比无显著差异。 (4)肝素冲洗组与中药冲洗组在对脑血流量和梗死体积的改善方面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局部冲洗治疗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的治疗机理并不是单纯的血液稀释和血容量增加的问题 ,而与不同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有关。中药祛风方药小续命汤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8.
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0例采用西医分期治疗,治疗组139例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NIHSS评分、Rankin残障评级和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90天试验终点时间治疗组总有效率73.38%(102/139例),优于对照组的61.43%(86/140例)(P〈0.05)。NIHSS评分改善≥40%者对照组66例(47.14%),治疗组80例(57.55%);Rankin评级0-2级者对照组65例(46.43%),治疗组78例(56.12%);Barthel指数评分≥85分者对照组60例(42.86%),治疗组71例(51.08%);CSS改善≥46%者对照组为61例(43.57%),治疗组为72例(51.80%)。上述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为明显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祛风通络方醇提液经颈内动脉冲洗的方法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脑局部的血液循环,来阻断再建的血流与缺血损伤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用一个新颖的中空套管进行大脑中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模型,在再灌注的超早期通过颈内动脉对缺血灶进行局部冲洗并与腹腔给药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中药组、腹腔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时间段内血流量明显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中药组与腹腔给药组相比,在再灌注后各时间段内血流量变化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中药组与模型组比,再灌注48 h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好转,有高度统计学差异(P<0.01);腹腔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再灌注48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与腹腔给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颈内动脉冲洗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机理并不是单纯的血液稀释和血容量增加的问题,而与不同药物的局部治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0.
对172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口服与灌肠并用。结果临床四型总有效率为9128%;纤维肠镜复查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为8400%.非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为9l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