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3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正交设计优选连钱草的醇提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连钱草的醇提生产工艺。方法以总黄酮、熊果酸及出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连钱草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确定连钱草的提取工艺为10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结论通过正交试验对连钱草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进而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开发和利用连钱草植物资源及工业化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白果仁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六烷酸(Ⅰ)、棕榈酸(Ⅱ)、白果醇(Ⅲ)、β-谷甾醇(Ⅳ)、正十六烷酸-1-甘油酯(Ⅴ)、熊果酸(Ⅵ)、金松双黄酮(Ⅶ)、银杏黄素(Ⅷ)、异银杏黄素(Ⅸ)、胡萝卜苷(Ⅹ)、银杏内酯A(Ⅺ)、银杏内酯B(Ⅻ)、银杏内酯C(ⅩⅢ)、尿嘧啶(ⅩⅣ)、松柏苷(ⅩⅤ)、甘草苷(ⅩⅥ)、腺苷(ⅩⅦ)、D-葡萄糖(ⅩⅧ)和蔗糖(ⅪⅩ)。结论化合物Ⅵ、ⅩⅤ~Ⅹ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Ⅴ、Ⅶ~Ⅹ、ⅩⅣ为首次从白果仁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3.
目的:应用液质联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ESI-Q-TOF)技术,采集不同类型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保留时间和质谱信息并建立质谱信息库,应用Masslynx工作站的Chromalynx XS模块的Identify功能,自动快速鉴定色谱图中各个色谱峰;运用保留时间校正方法,对相同化合物在不同色谱系统下的保留时间进行校正,以扩大该方法适应性。结果:该方法中建立的质谱信息库现收录了包含生物碱类、黄酮类、醌类、苯丙素类、萜类等不同类型的210余个化学成分的液质联用信息,包括正负离子模式下各成分的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及其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使用该方法进行样品成分鉴定测试,检出准确率90%左右。结论:与人工成分鉴定相比较,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率高。保留时间校正方法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色谱系统下保留时间不同导致质谱库无法统一的问题,扩大了本方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4.
不同树龄银杏叶在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银杏叶最适宜采收季节。方法:采用HPLC法(二级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分别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结果:不同树龄,不同季节的银杏叶总黄酮、总内酯含量不同,结论:银杏叶的总黄酮、总内酯以二、三年生的为高,总黄酮在5月份,总内酯在9月份含量为高。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补肺活血胶囊(Bufei Huoxue Capsules,BHC)在大鼠血浆、胆汁、尿液、粪便中的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归纳总结不同类型化合物的体内代谢规律。方法 大鼠igBHC后,收集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样品并进行预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及质量亏损过滤技术,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共检测到没食子酸、芍药苷、毛蕊异黄酮、新补骨脂异黄酮、(S)-异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苷等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67个,其中酚酸类成分10个、单萜类成分7个、黄酮类成分35个、香豆素类成分12个、皂苷类成分3个,主要代谢途径包括氧化、还原、甲基化、葡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等。结论 初步阐明了BHC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其代谢转化特征,为基于体内过程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许小雪  郭盛  尚尔鑫  朱悦  严辉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23,54(11):3594-3607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含姜-枣药对的方剂信息,分析其配伍特点及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指导。方法 检索含姜-枣药对的方剂数据,采用Excel软件提取方药信息,并运用R语言、Cytoscape软件对方剂组成、剂量、配比、功效、病证等进行频次统计及关联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847首含姜-枣药对的方剂,涉及中药475种,使用频次9786次,常用药对为生姜-大枣和干姜-大枣,其次为炮姜-大枣、煨姜-大枣、姜炭-大枣。目标方剂共涉及19种功效及63种病证,其中功效以补益、和解应用最为频繁,且生姜-大枣侧重于解表,干姜-大枣侧重于温里;病证以内科病证为首,主要为虚劳、腹痛、感冒等。大枣每人日服量集中于20枚以下,与补益、和解、解表等关联较强;生姜每人日服量主要为<20 g,与和解、解表相关联;干姜每人日服量主要为<5 g,与温里、和解相关联。生姜-大枣配比以>1为主,与补益、安神、和解相关联;干姜-大枣用于补益、安神时配比<1,用于和解时配比≥1。与生姜-大枣、干姜-大枣高频配伍的药物组成相近,均有甘草、人参、白芍、茯苓等药味;核心药物组成有所不同,与生姜-大枣相关的核心药物组成为生姜-大枣-甘草-人参、生姜-大枣-白芍-甘草,与干姜-大枣相关的核心药物组成为干姜-大枣-甘草-人参、干姜-大枣-当归-甘草、干姜-大枣-甘草-肉桂、干姜-大枣-茯苓-甘草。结论 含姜-枣药对方剂功效以补益、和解为主,针对不同疾病姜-枣的剂量和配比需适当调整,与姜-枣药对配伍的高频药物主要为甘草、人参、白芍、茯苓。  相似文献   
77.
活络效灵丹为临床常用活血止痛疗效确切的经典名方,为了使其药效直达病灶以提高疗效,该研究优化了活络效灵凝胶贴膏剂的制备工艺,并进一步评价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能,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初黏力、持黏力、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凝胶贴膏剂的基质用量。建立UPLC同时测定贴膏剂中丹参素、阿魏酸、丹酚酸B、丹酚酸A、藁本内酯、丹参酮ⅡA、11-羰基-β-乳香酸(11-keto-β-boswellic,KBA)、3-乙酰-11-羰基-β-乳香酸(3-acetyl-11-keto-β-boswellic acid,AKBA)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评价并比较不加挥发油、直接加入挥发油和加入挥发油微乳的凝胶贴膏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性能。结果表明,活络效灵凝胶贴膏剂基质的最优处方为NP7001.35 g、甘油7.00 g、微粉硅胶1.25 g、羧甲基纤维素钠0.20 g、酒石酸0.06 g、甘羟铝0.04 g;贴膏剂中8种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依次为0.48、0.014、0.95、0.39、0.57、0.055、0.35、0.97 mg·g^(-1);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发现,直接加入挥发油或加入挥发油微乳均可促进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药物透过规律符合零级方程或Higuchi方程。通过最优处方制备的凝胶贴膏剂外观性状好,黏附性好,剥离无残留,具有骨架型缓释制剂的特性,便于减少给药次数,为活络效灵丹外用新剂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乳康舒胶囊中活性物质淫羊藿苷、芍药苷及原儿茶醛的测定.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复方中的淫羊藿、白芍、丹参药材进行色谱鉴别,HPLC法测定乳康舒胶囊中淫羊藿苷和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该制剂中,淫羊藿、白芍、丹参有良好的展开系统,不存在阴性干扰.淫羊藿苷在92.4~3 326.4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回收率为100.4%,RSD为1.84%;芍药苷在93.0~3 348.0n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回收率为100.3%,RSD为1.46%.结论:本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乳康舒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测定库拉索芦荟叶皮层与叶肉组织中芦荟苷和总蒽醌的含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结果 叶皮层中芦荟苷和总蒽醌的含量明显高于叶肉组织 ,鲜品经加热干燥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叶皮层为芦荟的主要活性部位 ,新鲜芦荟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加热处理。  相似文献   
80.
朱玲英  段金廒  沈红  钱大玮  张健 《中成药》2007,29(5):I0002-I0004
菊花为菊科植物(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是常用中药,同时又被广泛用于保健茶饮,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中国药典(2005年版)按照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收载了亳菊、滁菊、杭菊和贡菊,并以绿原酸为对照品对菊花进行质量分析。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国内外已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类、绿原酸等成分。在采摘菊花的同时,大量的茎、叶被丢弃,在利用这部分资源方面,祖国医药学对菊花叶的应用有过记载,菊花叶具有“治疗疮、痈疽、头风、目眩”的功效,与菊花相似,其中黄酮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