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61.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瘫痪肢体肌肉痉挛是导致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抑制患者肢体肌肉痉挛和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减轻由于偏瘫肢体痉挛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是脑卒中治疗的主要任务.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中枢性痉挛状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2.
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不仅限制关节运动,而且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刺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主要方法,前期有研究证实针刺对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及其受体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假设以GABA消除的相关因素为主要靶点,应用阴阳跷脉理论,将跷脉"阴缓而阳急、阳缓而阴急"的致病特点与现代医学痉挛的产生及缓解机制相结合,提出针刺跷脉腧穴可能是通过影响氨基丁酸转氨酶(aminobutyric aminotransferase,GABA-T)对GABA突触间信号传递的精确调控实现的假说。  相似文献   
63.
脑-机接口(BCI)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技术,通过采集分析人脑数据,并转换成相应电信号,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与外界建立一种新的联系。目前BCI技术主要应用在卒中后肢体的运动功能康复、脊髓损伤的康复以及典型的闭锁综合征的康复。但BCI技术在发展的同时也有其不足之处,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对此项新技术做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近5年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概述其研究现状、热点以及热点演变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集2015—2019年rTMS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国家和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时间演化分析、突显词(Burst)分析,同时绘制相应知识图谱。结果:CNKI检索共获得996篇文献,张通为高产作者,机构发文数最多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WoS检索获得2086篇文献,JONATHAN DOWNAR为高产作者,国家发文数最多的是美国,中心度较高的国家是葡萄牙。国内外在rTMS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认知、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研究以及对大脑皮质各功能区的作用机制探索。预测该领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深入rTMS对脑区功能影响的研究,并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结论:运用CiteSpace对国内外近5年rTMS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较为直观地反映了rTMS的研究现状、热点及热点演变趋势,为rTMS研究的选题、发展方向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估太极预防老年跌倒相关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及其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CBM和VIP数据库,收集太极预防老年跌倒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AMSTAR 2工具评价所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并依据GRADE系统进一步对所纳入系统评价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1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10篇研究方法学质量为极低,1篇为低;GRADE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的36个结局指标中,10个结局指标质量为中,20个为低,6个为极低。中等质量的结局指标结果显示,太极组在单腿站立时间[MD=5.33,95%CI(3.35,7.32),P<0.01;WMD=1.76,95%CI(-7.00,10.52),P<0.01]、起立-行走试验[MD=1.04,95%CI(0.67,1.41),P<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MD=2.18,95%CI(0.93,3.43),P<0.01]、总跌倒次数[RR=0.82,95%CI(0.73,0.92),P<0.01]、跌倒2次的发生率[OR=0.69,95%CI(0.49,0.97),P<0.01]和跌倒3次的发生率[OR=0.39,95%CI(0.21,0.73),P<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目前太极预防老年跌倒的相关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较低,证据质量可靠程度一般,无法证实太极能有效预防老年跌倒,有待未来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方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神经功能、肌张力及脑干、脊髓颈、腰膨大部位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钙结合蛋白-D28K(CB)、微白蛋白(PV)表达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模型组、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康复组、电针组、综合组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6d后,检测各组肌张力、神经功能缺损,以及PV、CB的表达情况.结果:6d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以综合组最为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肌张力均有所降低(P<0.05),以综合组最为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鼠脑干、脊髓颈膨大、腰膨大中CB和PV积分光密度值均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综合组增多最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结合电针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的神经功能、肌张力,并可上调脑干、脊髓颈膨大、腰膨大中CB、PV的表达,而尤以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方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7.
CIMT与mCIMT是目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有效疗法,mCIMT是CIMT的改良和优化。本文主要阐述CIMT与mCIMT存在的问题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以探索效果更好的安全疗法。  相似文献   
68.
坐骨神经痛(Sciati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的炎症、水肿,从而产生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所分布区域内(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等)疼痛的临床症状群,  相似文献   
69.
世界全球化在发展,我国经济在腾飞,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加,抑郁的发生已经成为一个重大且常见的社会问题。在普通人群中,有很多人出现了抑郁症状却不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被称之为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SD)。  相似文献   
70.
本文阐述现有的康复人才培养体制及存在问题,着重从康复人才临床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3 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