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是一种以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网织红细胞减低和骨髓中红系前体细胞显著减低或缺如为特征的综合征[1]。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透析患者合并PRCA的病例临床较少见,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引起的获得性PRCA为主,非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抗体相关的PRCA报道少之又少[2-3]。近期出现的罗沙司他是一种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为CKD贫血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4-6]。本文报道罗沙司他应用于透析合并非EPO抗体相关原发性获得性PRCA患者1例。病例资料患者,女,38岁,主因发现血肌酐升高5年,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优选藏药打箭菊中木犀草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实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犀草素含量为指标,对影响木犀草素提取条件进行筛选.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用过5~6号筛的打箭菊粉末、加50倍量甲醇、水浴回流提取1 h.结论 打箭菊粉末粉碎度对木犀草素提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3.
Hangman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颈椎骨折,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治疗、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等,其临床应用各有利弊。针对不同类型的Hangman骨折,在治疗方式选择上仍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脊柱矢状面平衡的研究逐渐被更多学者重视,颈椎矢状面平衡相关参数的影像学分析成为治疗方式选择上重要的参考。该文就Hangman骨折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矢状面平衡相关影像学分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考察雷公藤与白芍配伍后对雷公藤甲素和2种生物碱类成分(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透皮吸收的影响,从经皮转运的角度探讨雷公藤与白芍配伍减毒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小鼠离体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以20%乙醇生理盐水为接收介质,通过HPLC测定接收液中雷公藤甲素(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和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57∶43),检测波长230 nm]的含量,计算其累积渗透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等渗透动力学参数。结果:与雷公藤乳膏相比,雷公藤-白芍配伍乳膏均能降低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的累积通过量,但对雷公藤甲素的累积透过量无影响;其中雷公藤-白芍以比例1∶2和1∶3配伍的乳膏中雷公藤吉碱和雷公藤次碱的24 h累积透过量呈明显的降低趋势。结论:雷公藤与白芍配伍经皮给药能降低毒性成分的透过量,同时不影响主要活性物质雷公藤甲素的透过量,从而达到了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采用改良后的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腹部皮肤为模型进行体外透皮扩散,收集不同时间点的接收液,用HPLC测定其中阿魏酸的浓度、用LC-MS/MS测定雷公藤甲素的浓度,比较醇质体凝胶、普通凝胶、乳膏3种剂型的透皮速度、透皮量与皮肤储量的差别,以探索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中阿魏酸、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透皮特性并与普通凝胶组和乳膏组比较。结果,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普通凝胶和乳膏中阿魏酸稳态透皮速率分别为5.268 5,8.990 9,12.042 0μg·cm~(-2)·h~(-1),皮肤滞留量分别(30.234 8±1.525 4),(20.402 6±0.402 6),(7.635 3±1.094 2)μg·cm~(-2);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中雷公藤甲素的稳态透皮速率为67.238 0 ng·cm~(-2)·h~(-1)约为乳膏的1.24倍,普通凝胶的3.28倍,皮肤滞留量为(371.351 4±35.317 1)ng·cm~(-2)约为乳膏的3.35倍,普通凝胶的5.25倍。故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凝胶透皮效果良好,有助于临床安全给药。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制备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透皮扩散特性。方法:以混合乳化剂Tween80/Labrasol 1:4,助乳化剂无水乙醇,油相:油酸/Gemseal402:3,水相,泊洛沙姆407制备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测定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pH、稳定性等理化性质。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比较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和乳膏的经皮渗透特性。结果:制备的微乳澄清透明,呈现轮廓分明分布均匀的球形,平均粒径(27.8±0.3) nm,且PdI(0.2±0.004),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均较好。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和雷公藤甲素乳膏24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4.33±0.17)、(7.07±0.16) μg·cm-2,2种剂型中雷公藤甲素的渗透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透皮速率分别为1.9871,0.9149 μg·cm-2·h-1。结论: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和乳膏均具有缓释释药效果。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显著提高了雷公藤甲素的经皮渗透量及透过速率,且较乳膏强,可为雷公藤甲素经皮给药制剂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雷公藤减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雷公藤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尤为显著。但严重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肝肾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故雷公藤的减毒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主要研究雷公藤的经皮给药对其减毒增效的作用,但目前雷公藤的应用困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故对2006年至2016年近10年来雷公藤减毒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包括传统的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和现代的制剂减毒、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以及其相互的联合应用等,分析雷公藤的减毒现状和困境,对比现存减毒方式间的差异,为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比较挥发油不同加入方式(直接加入法、微乳法和β-环糊精包合物法)对止痛凝胶贴膏剂的影响,确定该制剂中挥发油的最佳加入形式。方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赋形性为指标,比较凝胶贴膏剂基质的物理性质;以阿魏酸和藁本内酯为指标成分,比较挥发油3种加入方式对止痛凝胶贴膏剂中指标成分体外释放度的影响;以挥发油含量为考察指标,比较该制剂的稳定性。结果:与空白基质比较,挥发油的加入降低了基质的黏附力,但对赋形性无影响;挥发油以直接加入法、微乳法和β-环糊精包合物法方式加入时,制备的止痛凝胶贴膏剂中阿魏酸的24 h累计透过量分别为563.45,419.50,454.40μg·cm~(-2),藁本内酯依次为871.40,550.07,792.60μg·cm~(-2);与β-环糊精包合物法、直接加入法相比,微乳法制备的止痛凝胶贴膏剂稳定性最佳。结论:挥发油的加入对止痛凝胶贴膏剂基质的物理性质、体外释放量及稳定性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微乳法对基质的黏附性影响较小、稳定性较佳,但该方式有效成分的体外累计透过量不及直接加入法和β-环糊精包合物法制备的止痛凝胶贴膏剂。  相似文献   
39.
朱卫丰  赵加茜  刘小林  管咏梅  金晨  杨明  陈丽华 《中草药》2017,48(16):3322-3326
目的建立金水宝胶囊发酵虫草菌粉多糖的指纹图谱。方法沸水回流提取金水宝胶囊中的发酵虫草菌粉多糖,经酸水解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后采用HPLC法分析,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OOG-4252-EO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5 mol/L磷酸盐缓冲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结果对组成发酵虫草菌粉多糖的11种单糖成分进行鉴别,并建立了发酵虫草菌粉多糖指纹图谱。通过指纹图谱分析10批金水宝胶囊中各单糖成分,相似度均大于0.99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发酵虫草菌粉多糖指纹图谱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够客观评价金水宝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对比脑肿瘤患者的静息态功能MRI(rs-fMRI)与任务态功能MRI(task-fMRI),评价rs-fMRI在脑肿瘤患者运动皮层术前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脑肿瘤患者行fMRI,所有数据均采用FSL软件多元线性优化分解的独立成分(MELODIC ICA)分析方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肿瘤越靠近大脑中央沟附近(例1、3、7、8、11患者),rs-fMRI和task-based fMRI的激活差异较大;而病灶远离大脑中央沟(例2、4、5、6、9、10、12患者),rs-fMRI和task-based fMRI叠加图像比较相符;患侧激活较健侧激活有所减弱。结论 rs-fMRI及task-based fMRI可以作为脑肿瘤患者运动区术前定位的一种辅助方法,且rs-fMRI尚不能替代task-based fMRI而作为一种单独的术前定位运动皮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