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9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郭素芳 《河北中医》2007,29(5):427-427
发热不仅是指体温升高而言,而且也包括五心烦热等自觉症状在内,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以在许多疾病中出现。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发热,血液病、结核病、肿瘤,以及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和原因不明的发热,可按本证辨治。中医学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而内伤发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我国已婚妇女现在避孕方法的使用情况及其续用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三阶段与规模成正比的容量比例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入户对抽中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现场调查时间为2005年11~12月。结果:总的来讲,已婚育龄妇女中现在避孕率为84.5%。现在避孕方法构成中,宫内节育器所占比例最高(51.8%),避孕套的比例较低(13.1%)。现在避孕的妇女中,对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为82.2%,对宫内节育器的满意度为83.9%,对避孕套的满意度为80.4%。避孕方法总的续用意愿比例为69.1%,愿意续用宫内节育器的比例最高(83.6%),避孕套的续用比例为68.2%。续用意愿较差的方法中,大多数人在重新选择时选择了宫内节育器。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避孕方法的续用情况主要受方法本身及其使用满意度情况的影响。结论:在我国,育龄人群的避孕服务利用情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今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应该在于进一步提高避孕服务的质量,加强男性参与的宣传,促进育龄人群避孕套的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63.
我科自1982年2月至1983年5月,采用以细辛为主辨证论治病窦综合征14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4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病窦综合征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窦综合征2例;心肌病、病窦综合征1例;病窦综合征,原因不明9例。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37岁。病程最长19年,最短3个月。14  相似文献   
64.
影响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多水平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分析个体及社区因素对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影响 ,从而制定优先的降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措施。方法 :采用在吉林、新疆、湖南、贵州、海南 114个县调查的 1997年的全部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县级加和资料以及相应的县级人口、经济、卫生资源等方面资料 ,采用多因素、多水平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部分贫困、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因素。结果 :采用多因素、多水平分析的方法发现 ,影响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产前检查率低 ,每千人口卫生人员少、每千人口儿科床位数少、人口密度低 ,人均收入低 ,以及儿科医生的技术水平 ,而个体因素对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影响较小。结论 :降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把重点放在人口稀疏地区和贫困人口 ,开展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 ,加强孕产妇危险因素的筛查和管理 ,加强保健服务能力并提高群众利用保健服务的能力 ,健全妇幼卫生队伍 ,提高基层儿科医生的服务技能等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常见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我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协会(CLSI)2017版判断结果。结果 2018年我院临床分离细菌共6573株,革兰阴性菌4701株(71.5%),革兰阳性菌1872株(28.5%)。主要来源于痰、伤口脓液、血液和尿液标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离率分别为20.9%和72.7%。MRSA对绝大多数测试药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所有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未出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屎肠球菌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CRE分离率2.6%,较上一年度(2.4%)略有上升。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仍然较为严重,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8.7%和50.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9.7%和12.3%,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E)和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分别为22.0%和 50.1%。结论 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仍然呈现多重耐药,近年CRE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的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对临床各科送检标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 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86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分离率居前3位科室依次为呼吸内科、ICU(重症监护室)、普通外科,分别占40.6%、29.1%、18.0%。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低的是米诺环素35.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43.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1.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大于90.0%。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十分严重,临床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多为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临床应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7.
目的从人群角度出发了解近32年来我国育龄妇女实际的剖宫产率变化情况及其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的与规模(育龄妇女人数)成正比的PPS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入户对7307名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资料录入使用EPIDATA2.1软件,采用双录入法,数据分析使用SPSS11.5版。结果随着时间推移,调查对象剖宫产率不断提高由1971至1980年的0.9%增高到2001至2002年的20.2%,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妇女主动要求进行的剖宫产比例不断增加,由1971至1985年的19.3%增加到2001至2002年的49.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于30岁、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非农业脑力劳动及未就业、东部地区、产前检查次数9次及以上、进行了B超检查等特点的妇女剖宫产的可能性大。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增加迅速。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围产科学理念的进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使得符合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医疗机构和某些人口社会学因素使得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比例迅速增加,从而导致孕妇主动要求剖宫产的比例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8.
城乡生殖道感染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调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自述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妇女利用卫生服务的影响。方法:采用Aday和Andersen的社会行为模式,于1998-1999年在河北省发迁县和北京市,对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已婚妇女共86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城市和农村已婚妇女自述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35.6%和46.8%,自述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妇女的就诊率分别为2.5%和2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自述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城市妇女中,干部组、医疗付费方式为公费者、本次患病严重既往看病医生提供的信息多且医生服务态度好者,出现生殖道感染症状后利用卫生服务的可能性大。在自述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农村妇女中,自我治疗生殖道感染方面的知识水平高,自我感觉患者生殖道感染后社会对他们无不良看法,认为生殖道感染很严重、家庭收入高、既往生殖道感染的症状严重、本次患严重者,出现生殖道感染症状后利用卫生服务的可能性大。结论:很有很必要针对城乡妇女,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疾病的认识,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并且应对妇女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69.
70.
不同时期育龄妇女产前保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提供状况及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三阶段的容量比例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入户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产前检查的覆盖率和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次数的比例均不断增加,但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比例还较低(〈60%)。不同地区比较,中部地区产前保健利用情况发展较快,西部地区相对较慢。城乡比较,农村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在绝对值上各个时期城市都明显好于农村。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妇女分娩时期、妇女居住地以及妇女的家庭和个体特征影响妇女产前检查次数。结论在提高产前检查覆盖率的同时,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未及人群的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