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男,24岁,因骑摩托车时与汽车追尾,致右上肢及右肩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并头面部多处撞伤及出血,右眼肿胀,右胸前部疼痛。急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部、前额及右上臂皮肤裂伤清创缝合,后转入我院。查体:右上臂近端肿胀明显、异常活动及疼痛,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右肩峰及右肩胛骨外侧压痛。X线片(图1a)及CT(图1b)示:右肱骨近端骨折移位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2005年1月—2015年8月有关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 5.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相关数据。结果 纳入8项研究共6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对于移位型髋臼骨折,经Stoppa入路较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短[加权均数差(WMD)=68.29,95%CI 10.52~126.05,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少(WMD=142.26,95%CI 9.30~275.23,P<0.05),而在骨折端复位满意率[相对危险度(RR)=0.63,95%CI 0.17~2.37), 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RR=0.89,95%CI 0.33~2.40,P>0.05)、术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RR=0.91,95%CI 0.27~3.01,P>0.05)、术后髋关节HHS评分优良率(RR=0.52,95%CI 0.25~1.10,P>0.05)等方面两种入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均能获得基本满意的临床效果,经Stoppa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UBE)和椎板小开窗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骨去除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5例单节段LDH患者,其中54例接受UBE治疗(UBE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18~50 (38.7±9.3)岁:L4-529例,L5S125例。51例接受椎板小开窗术式治疗(椎板小开窗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18~50(39.9±10.0)岁;L4,525例,L5S12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比较两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操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儿童屈指肌腱损伤后手指功能。方法:2010年~2013年收治的15例儿童屈指肌腱损伤患者,均在显微镜下清创,用5/0无损伤线,采用改良Kessler方法缝合,7/0无损伤线周边腱外膜内翻连续缝合,术后逐步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患指术后均Ⅰ期愈合。经过1年随访,按TAM测定法评定,优9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5%。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儿童手指屈指肌腱损伤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儿童难愈性四肢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3例难愈性四肢软组织感染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采用VSD治疗,18例采用常规手术及传统换药治疗,观察比较2组换药次数、满足植皮(皮瓣)条件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SD组患儿在换药次数、满足植皮(皮瓣)条件时间及住院天数3个计量指标上明显低于传统换药组(P<0.01),在住院费用上低于传统换药组(P<0.05);43例患儿中3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35个月,平均13.1个月,创面外观瘢痕大小、植皮区平整度较满意,肢体功能恢复理想。结论 VSD对传统换药疗效差的严重、难愈性感染创面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明显减少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及费用;在应用于儿童时应注意负压值的调节以及儿童自身因素对VS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魏杰  秦德安  郭秀生  陈斌 《中国骨伤》2015,28(6):572-575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大粗隆外侧壁不完整型的疗效和术中关键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FNA 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10例, 男76例, 女134例;年龄46~96岁, 平均71岁。均为外伤所致, 骨折按Evans分型, Ⅰ型5例, Ⅱ型16例, Ⅲ型73例, Ⅳ型116例。观察术后患者下床时间、全身并发症、螺旋刀片移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并采用Baumgaertner标准评价骨折端复位质量, Harris髋部评分方法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 合并症控制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除大粗隆外侧壁不完整型未重建者外, 其余患者均可在术后1周左右扶拐下床, 所有患者约在术后10 d顺利出院。178例术后获得随访, 时间3~17个月, 平均10个月。1例出现螺旋刀片切割, 骨折移位未愈合, 2例出现螺旋刀片向近端移动穿出股骨头, 其余患者在术后12~16周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根据Baumgaertner复位标准, 良好130例, 可以接受45例, 差3例;Harris髋部评分, 优107例, 良65例, 可3例, 差3例。结论:PFNA具有髓内固定的力学优势, 固定牢靠, 手术时间短, 手术创伤小。只要规范掌握固定原则, 术中正确处理不利因素即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对大粗隆外侧壁不完整型术中应重建以确保固定牢靠和早期下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9年l月—2011年10月对我院65例住院的创伤性或非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观察患者康复前后运动、感觉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经过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后,运动、感觉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榷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结论:MRI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早期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在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使用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对偏瘫侧股骨颈骨折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8例患者,男5例,女13例;年龄65~70(66.50±1.38)岁;左侧12例,右侧6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Ⅲ型4例,Ⅳ型14例。偏瘫侧肢体肌力Ⅳ级。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双动全髋关节假体。通过X线检查评价假体植入位置、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Merle D'aubigne髋关节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手术时间70~90(81.56±7.48) min。出血量160~200(170.32±12.56)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28~60(36.0±3.5)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16.94±0.73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6.19±1.27(P0.05)。Merle D'Aubigne评分由术前的3.96±0.06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6.81±0.63(P0.05)。术中未发生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及随访期间无关节脱位、假体内脱位、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大腿前方疼痛、髂骨处自攻螺钉断裂及迟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动全髋关节假体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及假体脱位率低的优点,在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