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释义: 近端交界性后凸:是脊柱矫形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因手术近端内固定交界区的应力改变引起,是一种与脊柱融合相关的邻近节段疾病。 近端交界区后凸角:采用 Cobb 角测量法测量,它被定义为最上端固定椎体的下终板和上2个相邻椎体的上终板之间的后凸角,若该后凸角大于10°,且同术前相比增加10°以上,则认为发生了近端交界性后凸。 背景:对于实施脊柱畸形矫形的患者,近端交界性后凸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成年人和青少年脊柱畸形患者多种不良临床预后。因此,有必要对可能导致矫形术后患者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扩大对近端交界性后凸的认识并为预防其发生提供指导。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价影响脊柱畸形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 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检索截止至2019年5月发表的公开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收集相关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评估荟萃分析结果。 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26篇文献,总计4 498例患者,其中921例患者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经分析后显示脊柱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发生率为25%;②年龄,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手术椎体数量,最上端固定椎体至胸腰段(T10-L1),最下端固定椎体固定至骶骨/骨盆/髂骨,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和矢状面垂直偏移,术前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变化、腰椎前凸角变化和矢状面垂直偏移变化,以上指标在近端交界性后凸患者和非近端交界性后凸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而性别、截骨、前后联合手术、术前近端交界区后凸角、术前腰椎前凸角在近端交界性后凸患者和非近端交界性后凸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该荟萃分析显示,非手术因素中高龄、体质量指数、骨质疏松;手术因素中固定节段> 5个椎体,最上端固定内固定至胸腰段,最下端固定至骶骨/骨盆/髂骨,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垂直偏移,术前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垂直偏移变化较大是近端交界性后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可通过干预高危人群及手术方案的制定,降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率。由于多种非手术因素和手术因素共同作用产生近端交界性后凸,仍需进行更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减少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提供可靠证据。 ORCID: 0000-0002-1890-0731(张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过选择性切断运动、感觉神经,并在手术过程中考虑到了脊神经节的影响作用,而把节前切断和节后切断分别进行实验分组,观察不同性质神经损伤后骨折愈合的情况,探讨不同性质神经纤维对骨组织的生理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了解我县高血压防治现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为今后制订慢性病防治策略和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xcel软件分析海安县2008~2010年高血压报告资料。结果:到2010年底,全县高血压患者累计报告53 314例,35周岁以上人群报告患病率为8.18%。其中,报告患病率最高的墩头镇为13.10%,最低的海安镇仅有3.45%。2008~2010年35周岁以上门诊患者首诊测血压率保持在95%以上,高血压患者医院报告率分别为76.19%、87.00%、94.12%,高血压随访每年人均分别为3.55次、3.06次、3.54次,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1.28‰、1.61‰、1.07‰。结论:我县高血压防治工作质量逐年提升。但35周岁以上门诊患者首诊测血压效果不佳,高血压患者发现率不高,随访管理的成效也不很高。应加强门诊血压异常患者的追踪定诊,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减少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生物矿化是新近发现的纳米细菌的特性之一,机体感染后产生的炎症反应是其主要的致病原因.纳米细菌的生物矿化特性受到感染机体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故生物矿化过程表现为时急时缓,感染的病症也相应地表现为反复迁延.临床类风湿性关节炎部分病例的发病或许即由纳米细菌感染所致,然而对这一认识的缺乏使得很多病因研究误入歧途.该文就纳米细菌生物矿化的特性进行综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学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6.
两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AO和Orion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36例,随访7-24个月,观察各固定系统固定颈椎节段的稳定性、颈椎融合程度及相应的并发症。结果两种钢板螺钉系统固定颈椎节段后患者脊髓功能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别(P=0.876),治疗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提高分数无显著性差别(P=0.698);植骨一期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别(P=0.760),并发症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别(P=0.819)。AO钢板系统固定螺钉打入角度较难控制,技术要求较高。结论AO与Orion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固定系统固定效果良好,后者更易操作。  相似文献   
7.
居民文化水平对了解肿瘤相关知识等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居民文化水平对了解肿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有整群抽样方法,对8788人肿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本问卷调查。结果:居民肿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与文化水平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关联,结论:文化水平是居民肿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南通市城乡居民恶性肿瘤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城乡居民恶性肿瘤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将恶性肿瘤发病率相似的海安县与如东县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县(均衡抽取22个乡镇、53个行政村)常住居民中15岁以上的城乡居民恶性肿瘤知信行情况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男性9750人,占48.4%,女性10389人,占51.6%,平均年龄(58.2±8.3)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构成无显著差异,P>0.05。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行政干预、社区干预、传媒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综合干预的方法对干预组实施为期3年的恶性肿瘤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后以与基线调查相同的方法再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除了对吸烟、饮酒这一行为改变效果不显著外,干预组对恶性肿瘤的知识、信念、行为的正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原来的64.3%上升到87.1%,信念态度正确率由原来的64.1%上升到84.3%,健康行为形成率由原来的63.5%上升到74.4%。结论对城乡居民开展恶性肿瘤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可增加其预防恶性肿瘤的知识,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恶性肿瘤发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海安县2006-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寿命损失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海安县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登记报告数据库及人口资料,进行恶性肿瘤死亡率、累积死亡率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各种率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简略寿命表计算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和因恶性肿瘤死亡期望寿命损失百分率;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去恶性肿瘤死因期望寿命变化趋势;采用潜在减寿年数(YPLL)、标化潜在减寿率(SYPLL)、平均减寿年数(AYLL)进行减寿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海安县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31.99/105、111.79/105;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3.08%; 2006-2010年海安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0.58岁,去恶性肿瘤平均期望寿命为84.38岁,寿命损失3.80年;男、女性去恶性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平均每年分别增加了0.453 9岁和0.448 4岁,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P<0.05).1~69岁居民恶性肿瘤累计PYLL为62 352.5人年,AYLL为5.72人年,SYPLL为18.80‰.结论 海安县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各年份存在轻微波动,下降趋势不明显,仍位于全死因、减寿顺位第1位.应重点加强对严重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癌种进行干预,应用适宜推广技术开展对高危人群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海安县2003~2010年食管癌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海安县2003~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登记报告数据库及人口资料,计算食管癌死亡率、累积发病率、截缩率;并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的方法,分析各种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海安县2003~2010年居民食管癌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分别为63.22/10万、28.87/10万、28.98/10万,35~64岁截缩率为31.30/10万,0~64岁和0~74岁累积死亡率分别为0.82%和1.91%。2003~2010年食管癌均居海安县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第1位。中标率、35~64岁截缩率、0~64岁和0~74岁累积死亡率的EAPC值分别为-4.41%、-7.76%、-5.59%、-2.93%(P均<0.05),呈下降趋势。男性食管癌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女性在不同年龄组食管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但在壮年期食管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壮年期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50岁以上居民尤其是男性居民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应作为食管癌的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