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71.
林彬  郭晓山 《贵州医药》2004,28(10):943-943
小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好发于下腰椎.单侧或双侧.见于一个或多个水平,是临床上产生小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及引起椎管狭窄的重要因素,X线平片不易全面显示小关节的解剖形态,以致本病常被忽略,CT可充分地显示小关节的骨关节结构,还可辩认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变.及侧隐窝、椎管狭窄,为本病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根据。本文对34例经CT诊断的小关节退行性关节病病作一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以及和正常淋巴结两者ADC值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Toshiba at-las 1.5 TMR扫描仪,58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和22例颈部淋巴结正常者进行DWI序列扫描,得出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和区域,并计算两组淋巴结的ADC值。结果 58例患者中51例(91.1%)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转移49例(84.9%)。鼻咽癌患者转移淋巴结全淋巴结ADC值和最大层面ADC值(×10-3mm2/s)分别为0.783±0.086、0.678±0.134,对照组为0.955±0.126、0.934±0.157,两者差异显著(P<0.01)。ADC值取值0.863 mm2/s时,区别鼻咽癌转移淋巴结和对照组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72.1%。结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有其分布规律,DWI序列有助于鉴别是否为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73.
第三骶骨置钉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第三骶骨的解剖学测量,探讨第三骶骨螺钉固定的安全性。方法:在32具骶骨标本上做标记,设定进钉点分别为第2骶后孔最下缘与第3骶后孔最上缘连线的中点(O点)和以O点作水平线交与骶外侧嵴的点(O’点)。骶正中嵴距进钉点的距离分别为X和X’。S3内侧置钉钉道长度为D1和D1’;S3垂直置钉钉道长度为D2和D2’;S3外侧置钉钉道长度为D3和D3’;S3横截面内侧置钉最大偏移角度为a和a’;S3横截面外侧置钉最大偏移角度为b和b’。结果:O点为进钉点,X,D1,D2,D3,a,b值分别为(19.71±1.87)mm,(20.12±2.54)mm,(15.66±2.22)mm,(28.64±5.19)mm,(33.06±9.29)°和(47.00±4.74)°;O’点为进钉点,X’,D1’,D2’,D3’,a’,b’值分别为(27.56±2.20)mm,(30.62±3.15)mm,(17.18±3.51)mm,(24.66±5.13)mm,(52.00±7.55)°和(39.00±5.50)°。结论:了解第三骶骨的解剖结构和精确的螺钉放置可以保证第三骶骨螺钉固定成功。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术后使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需要进行TKA患者,共有38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研究组18例,在行TKA后1周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 mg;对照组20例,使用等量的安慰剂,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后续反应。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其骨密度,同时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部位和假体周围的新出现的骨折以及TKA术后HSS功能评分。结果:术前研究组腰椎(L2-4)、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骨密度(g/cm2)分别为0.642±0.059,0.621±0.059,0.601±0.051;对照组分别为0.654±0.062,0.623±0.061,0.602±0.057。术后3个月研究组腰椎(L2-4)、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骨密度分别为0.785±0.078,0.797±0.064,0.757±0.063;对照组分别为0.652±0.067,0.621±0.059,0.601±0.059。2组术前、术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其他部位骨折发生率,HSS评分分别为5.56%、82.2分,对照组为20%、76.6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TKA后使用唑来膦酸安全有效,不仅降低假体周围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膝关节周围、腰椎骨密度,增加膝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75.
杨雷  郭晓山 《中国骨伤》2019,32(2):97-100
<正>随着年龄的增高,相应增龄性风险因素增加,导致因跌倒发生骨折的风险也不断提高。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发生于股骨转子间线至小粗隆下方股骨髓腔起始段的增龄性伤病。患者往往健康状况不佳,脏器代偿能力较弱,且常合并多种内科基础疾病,麻醉与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局部骨质量和骨强度降低,骨质疏松导致界面把持力降低而使内植物失败的风险增高。因此,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充满挑战。老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解剖学基础、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 方法 通过对18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观测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的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2001年7月-2008年1月,对68例(71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设计的经跗骨窦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6足,Ⅲ型32足,Ⅳ型13足. 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9.3个月(13~85个月),随访时骨折均愈合.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疗效:优33足,良29足,可6足,差3足. 结论 经跗骨窦入路软组织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跟骨关节内骨折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儿童及青少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62例年龄4~16岁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牵引加髋"人"字石膏(保守组)治疗14例,钛弹性钉或克氏针结合石膏(微创手术组)固定38例,钢板(传统手术组)固定10例.对本组患者的影像学结果、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早期影像学结果Beaty评分:保守组满意5例,手术组满意44例;晚期影像学结果Theologis评分:保守组满意9例,手术组满意46例(P<0.05).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保守组优11例,良3例,手术组优43例,良5例(P>0.05).微创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及Sander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能获得更满意的早期及晚期影像学结果.微创手术比传统手术具有更佳的疗效.针对患儿年龄、体重、骨折特点及软组织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78.
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2月,采用手法复位,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29例。在术前、术后2 d、随访期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29例36个椎体手术成功,CPC平均充填量:胸椎3.8 m l,腰椎5.0m l。VAS术前7.6±1.3,术后2d 2.8±1.0,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随访时为2.3±0.9,比术后2 d又略有下降。活动能力评分,术后2d 1.6±0.7较术前2.3±0.9明显改善(P<0.05);随访时为1.4±0.5,行动能力进一步改善。止痛药使用评分,术后2d0.6±0.5较术前2.3±0.5显著改善(P<0.01);随访时为0.8±0.7,与术后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对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交通事故伤及其他意外伤的增多,高能量、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比例日渐增多。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NumelockⅡ桡骨远端掌侧多轴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15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蒲枚  郭晓山 《贵州医药》2016,(5):535-537
肾动脉的病变易引起相应肾实质区域的血供异常[1],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肾性高血压,肌纤维发育不良等;肾动脉血管成像有 DSA、CT、MRI 及超声等,DSA 其有创伤性;彩超成功率在50%~100%之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对于碘过敏、孕妇等使用对比剂有很大的风险,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含钆对比剂会导致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风险[2];因此,无对比剂MR 血管成像成为研究热点;空间双重标记反转脉冲(T-SLIP)技术为新兴的非增强 MR 成像技术,其最佳黑血反转时间(BBTI)为选择性标记脉冲施加起到数据采集前的时间,与血流速度有关,不同年龄段可能会存在不一致的 BBTI 值[3],而适当的 BBTI值是 T-SLIP 技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