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31.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3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风患者中有20%左右的患者出现尿失禁,其主要原因是脑损害而出现神经原性膀胱造成的排尿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讲,排尿障碍比步行障碍更影响生活自理,加重家庭及护理者的负担,更使患者痛苦不堪,诱使褥疮发生率上升。笔者近年来采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栀子苷经鼻给药醇质体喷雾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鼻黏膜渗透性规律和该制剂的鼻黏膜纤毛毒性.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栀子苷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栀子苷醇质体制备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透射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仪考察其药剂学性质;以离体猪鼻腔黏膜为模型,考察栀子苷醇质体喷雾剂的体外透黏膜给药规律,并与其脂质体及水溶液进行比较;以在体蟾蜍口腔上腭纤毛在药物溶液作用下持续摆动的时间评价制剂的鼻黏膜纤毛毒性.结果 最优处方条件下制备的栀子苷醇质体粒径为(173.40±71.02) nm,Zeta电位为(-42.50±8.27)mV,包封率为(65.80±2.53)%,载药量为(5.25±0.15)%.栀子苷醇质体300 min经鼻黏膜单位面积渗透量为23.39 μg/cm2,是其脂质体的2.17倍、水溶液的11.03倍.此外,该制剂基本无鼻黏膜纤毛毒性.结论 优选得到的栀子苷醇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能够显著提高栀子苷的鼻黏膜渗透性,可用于鼻腔给药.  相似文献   
33.
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颁布以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取集中化管理的方式,将全院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全部集中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其中复用鼻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主要是以1:270的多酶清洗剂浸泡后再由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为主。在清洗消毒过程中,由于鼻镜结构较复杂,个别器械未达到《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了提高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34.
青藤碱传递体经皮给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传递体对青藤碱经皮给药的影响。方法 通过薄膜分散法制备青藤碱传递体,并测定经皮给药和静脉注射给药2种给药方式下动物血药浓度和脑组织中药物的含量,以及不同给药方式下小鼠镇静镇痛和抗炎镇痛作用效果的变化,考察传递体对青藤碱在体内吸收、分布以及它对青藤碱止痛效果的影响。结果 经皮给药传递体能提高青藤碱的透过量,显著升高血液和脑组织中药物的浓度,提高镇痛疗效。静脉注射青藤碱传递体能提高脑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增强中枢镇痛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药浓度,影响外周抗炎镇痛效果。结论 传递体能改善青藤碱吸收、分布,影响药物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5.
青藤碱水凝胶贴剂的微针经皮给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甄小龙  刘婷  杨文婧  程昊  郝保华 《中草药》2010,41(6):892-896
目的在微针作用下,考察青藤碱水凝胶贴剂透皮给药的特点与规律。方法制备不同长度的微针,并制备青藤碱水凝胶贴剂;离体小鼠皮肤经不同针形微针预处理相同时间、相同针形微针预处理不同时间后贴敷青藤碱水凝胶贴剂,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青藤碱的透过规律并与未处理皮肤的被动扩散进行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藤碱的含量。结果 100μm微针、200μm微针预处理皮肤后青藤碱透皮速率分别是未经微针预处理的40.7、52.4倍;200μm微针预处理皮肤7 min后青藤碱的透皮速率是未经微针预处理的142.0倍。200μm微针经不同的力预处理后,青藤碱的透皮速率随着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力大于5 N时透皮速率趋于平衡。结论微针与水凝胶贴剂结合经皮给药时,透皮速率显著提高,并且微针针形、预处理时间和所受的力对药物的经皮渗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6.
子午流注针法是我国针灸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历史上有关子午流注形成的时间存在着疑点,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关于子午流注产生的大约时间,有起源于战国说、隋唐前南北朝说、南唐说和宋金元时期说等几种,且各有依据。实际上,子午流注的形成年代应更早一些。它的最早传人应为“贾氏”,贾氏是仔午流注针经件反复援引的另外一个人,贾氏撰有《贾氏井荥六十首》等书,今已佚失,但在《子午流注针经》里被援引十数处之多,阎明广还明确指出:“明广今辄将贾氏各分头首运行十千六十首注穴之法,集其枢要,述之二图,庶令览者易览”。此外还写…  相似文献   
37.
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关.要控制这些疾病最根本的办法不是靠药物。而是靠健康教育来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那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应掌握哪些注意事项和方法,就这一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38.
传明酸传递体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传明酸传递体的处方。方法 逆向旋蒸法制备传明酸传递体;通过考察膜材比、脂药比及脱氧胆酸钠用量对包封率、载药量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确定最优处方为膜材比2∶1、脂药比6∶1、脱氧胆酸钠用量为20 mg;以该处方制备所得传明酸传递体的包封率为(81.28±1.06)%、载药量为(4.67±0.28)%、平均粒径为(105.3±7.2)nm、Zeta电位为(?38.5±2.3)mV,且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偏差较小。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传明酸传递体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透皮给药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注入法制备甘草次酸醇质体,考察其包封率、粒径与表面电位,再制备成水凝胶贴剂;采用改良Franz立式扩散池,HPLC法测定甘草次酸含量,评价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体外透皮给药规律与特点。结果甘草次酸醇质体外观为圆球形或椭球形,具有层状结构;其对于甘草次酸的包封率为(75.63±1.86)%,粒径为(106.2±20.54)nm,表面电位为(-41.3±2.8)mV。与甘草次酸水凝胶贴剂比较,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透皮给药速率与累积渗透量高于甘草次酸水凝胶贴剂,24 h时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累积渗透量是甘草次酸水凝胶贴剂的5.55倍,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est,P<0.01)。结论甘草次酸制备成醇质体后能够显著提高水凝胶贴剂的透皮给药效果,表明醇质体水凝胶贴剂是甘草次酸透皮给药的一个理想的载体。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探索其体外透皮给药的规律与机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以丙二醇为柔软剂的盐酸青藤碱纳米柔性脂质体,考察卵磷脂、胆固醇与丙二醇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青藤碱的量,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和光子相关光谱仪(PCS)描述其物理性质。采用双室扩散池法研究其体外透皮给药规律,透皮给药结束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皮肤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 卵磷脂、胆固醇和丙二醇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02%、25%时,制备的柔性脂质体对盐酸青藤碱的包封率为(66±2.3)%;其外观为圆形或椭圆形,内部为多层囊泡结构,粒径为(170±26)nm,表面电位为-(43±3.4)mV。柔性脂质体能够使角质层结构变得紊乱无序,角质细胞间隙增大而提高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结论 纳米柔性脂质体能够显著提高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效果,可作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新型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