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2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349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123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73篇
口腔科学   125篇
临床医学   1369篇
内科学   1064篇
皮肤病学   373篇
神经病学   195篇
特种医学   3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48篇
综合类   2692篇
预防医学   1049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1281篇
  9篇
中国医学   1047篇
肿瘤学   47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674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406篇
  2000年   391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23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4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另选32例冠脉造影、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十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10例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890.5×109/L[(630~1 250)×109/L].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例(6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例为回旋支),右室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前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前降支),高侧壁心肌梗死1例(犯罪血管为回旋支).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且重度狭窄,2例狭窄程度为85%~100%;冠脉内可见大量血栓,中度狭窄,5例狭窄程度为50%~75%;冠脉内未见明显血栓,冠脉轻度狭窄,程度50%~55%者2例;可见冠脉闭塞,未见血栓1例.10例患者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指标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增高,分别为(6.13±0.85)%、(8.39±1.56)%及(81.60±10.20)%.随访半年,4例同时行降低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未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其余患者中有3例患者半年内再次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3例患者在心肌梗死后常规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表现.1例患者心肌梗死术后2个月出现下肢动脉栓塞.结论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累及右冠状动脉,多可见大量血栓,复发率高,需同时行降血小板治疗,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注意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病变程度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已确诊的ARVC患者病历资料,通过心脏MRI检查结果,按照病变侵犯部位分为局部病变组、弥漫病变组及双室病变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晕厥病史、黒蒙病史、心悸及胸闷症状、家族史、持续或非持续的LBBB型室性心动过速及24 h室性早搏发生总数大于1 000次.[结果]心脏MRI检查表现可反映ARVC患者的病变程度;ARVC患者的黑蒙症状与病变程度相关;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晕厥与病变程度无相关性.[结论]ARVC患者各病变程度中均存在晕厥及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高危险因素,应提高对ARVC早期局部病变患者的预防治疗意识,以避免心脏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可塑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可塑形钛板治疗Sanders Ⅱ~Ⅳ型跟骨骨折31例34足,其中Ⅱ型7足,Ⅲ型19足,Ⅳ型8足.结果 随访6~36个月,平均14个月,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优14足,良14足,可6足,优良率82.4%.结论 应用可塑形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获得良好效果,但需要恰当选择手术时机并注意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核因子(NF-κB)的表达,进一步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PH 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治疗组),每组8只.PH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一次性腹部皮下注射MCT(60mg/kg).治疗组自注射MCT之日起以阿托伐他汀(10mg/kg)灌胃,每日1次.3周后达实验终点,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肥大指数均较PH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大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PH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于PH模型组(P<0.01).大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与平均肺动脉压成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MCT所致的肺组织NF-κB的表达,具有抑制MCT诱导的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误诊原因,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本组6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血清培养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并与已证实的脊柱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影像学资料比较。结果本组误诊为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的布氏杆菌性脊枉炎病灶均发生于腰椎,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椎间盘累及轻,病灶周围有增生、硬化,关节面增生、硬化,少或无椎旁囊肿。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化脓性脊柱炎影像学表现有相似之处,需病理和血培养证实。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对胸部结节病的回顾性分析,认识典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方法复习1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中,10例表现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仅有纵隔淋巴结增大,占16.7%,低于统计资料。结论胸部结节病影像不典型时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资料或治疗中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清胰化积(Qingyi Huaji , QYHJ)方对人胰腺癌CFPAC-1细胞系裸小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裸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移植胰腺癌瘤块建立荷瘤模型。造模成功的裸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培他滨组、低剂量(36 g/kg)清胰化积方组和高剂量(72 g/kg)清胰化积方组,每组10只,分别采用含阿拉伯胶的柠檬酸缓冲液、卡培他滨混悬液及清胰化积方药液灌胃。治疗5周后,眼眶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脱颈椎处死裸小鼠,剥取肿瘤,称取质量,测量肿瘤直径,计算抑瘤率。结果:低剂量清胰化积方组CFPAC-1裸小鼠移植瘤质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高、低剂量清胰化积方组裸小鼠血清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 .01) ,且低剂量清胰化积方组和卡培他滨组血清IL-8水平低于模型组(P〈0 .05)。相关分析显示,裸小鼠移植瘤质量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 .01)。结论:常规剂量的清胰化积方对裸小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9.
李瑞峰  吕建通  焦建民  宋文棉 《西部医学》2010,22(11):2132-2133
目的探讨产褥期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产褥期烟雾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甚至意识模糊、昏迷。DSA示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大脑前动脉、中动脉不规则狭窄,脑基底部异常烟雾状血管网形成。经内科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好转,随访未发现后遗症。结论产后血液呈高凝状态,并处于低血容量状态是诱发以缺血性病变为特征的烟雾病的主要因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影像学检查能明确血管病变部位、性质及继发脑实质异常,是本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手术治疗能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00.
孕妇在妊娠期可并发各种疾病,为了更好的治疗,本人参考有关资料,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如下:每年有许多孕妇在知道自己怀孕之前已经用过药物,孕妇不知是否安全,是否使胎儿致畸而要求终止妊娠.胎儿的发育与胎盘的特点有关.受精一周后,受精卵尚未种植于子宫内膜,一般不受孕妇用药影响.受精后8-14天内,受精卵刚种植于子宫内膜,胚层尚未分化,药物除了可导致流产外,并不致畸,受精3-8周后是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各器官的萌芽都在这阶段内分化发育,最易受药物和外界环境影响致畸,受精8周后,既停经10周后,各器官已分化完成,孕妇用药引起畸形的可能性也就很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