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赵静波  祝超慧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3):2850-2855
背景 近年来,医患冲突加剧、医患信任危机的状况时有发生,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医患信任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究,但目前对患者攻击性、患者人格对医患信任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的路径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患者攻击性、医患信任、大五人格间的关系以及患者大五人格在这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8家医院患者,采用中文大学生版Buss-Perry攻击性量表(CC-BPAQ)、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中文版(C-WFPTS)、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TIPI-C)进行调查。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攻击性、医患信任及大五人格间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者的攻击性、医患信任及大五人格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 20.0软件拟合中介模型,采用Bootstrap程序分析中介效应。结果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4份,有效回收率为76.8%。男性患者CC-BPAQ总分、身体攻击、冲动维度得分高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患者CC-BPAQ敌意、易怒维度得分、C-WFPTS总分、仁爱、技术能力维度得分、TIPI-C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C-BPAQ总分与C-WFPTS总分(rs=-0.173)及TIPI-C外向性(rs=-0.185)、宜人性(rs=-0.296)、尽责性(rs=-0.237)、情绪稳定性(rs=-0.422)、开放性维度得分(rs=-0.140)均呈负相关(P<0.05),C-WFPTS总分与TIPI-C宜人性(rs=0.207)、情绪稳定性维度得分(rs=0.211)呈正相关(P<0.05)。患者攻击性对医患信任的间接效应的估计值为-0.33〔95%CI(-0.92,-0.09)〕,大五人格在患者攻击性和医患信任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患者攻击性以大五人格为中介对医患信任有预测作用,而人格特质是患者对医师信任的保护性因素,能够预防攻击性特质高的患者暴力伤医等攻击性行为,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医师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了解目击伤害的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应对方式及安全感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方便抽样法抽取广州某大学大一和大二的学生800名,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安全感量表(SQ)进行调查.结果 曾目击某人被杀死或被严重伤害的大学生有155人,阳性率为20.5%.与未目击伤害的大学生相比,有目击伤害经历的学生安全感总分[(50.78±5.63)分,(52.01±5.19)分]和积极应对因子分[(34.94±5.42)分,(35.88±5.45)分]、确定控制感得分[(25.07±4.25)分,(26.11±3.71)分]均明显偏低,PTSD症状总分及各因子分和消极应对得分均明显偏高,除人际安全感因子外,两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 表明:目击伤害的大学生PTSD的因子分、总分与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因子分、安全感总分均呈负相关,绝大多数相关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有目击伤害经历的大学生,其PTSD症状明显、安全感较差,消极应对方式多、积极应对方式较少.  相似文献   
43.
本文观察3例Joseph病黄氏家系患者的周围神经、肌肉及皮肤活检病理。根据临床症状,3例分别为Ⅰ型、Ⅱ型及Ⅲ型,所有病例均有共同的病理学改变,即周围神经的有髓纤维减少、轴索粗细不等;电镜证实轴索退变,所绕髓鞘或增厚,或分层,雪旺氏细胞有轻度增生;肌肉呈不同程度的神经性肌萎缩,Ⅲ型者萎缩尤著,肌组织大部分为脂肪结缔组织所取代,残留的萎缩肌纤维一部分有继发退变,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线柱体退变及肌纤维坏死;第Ⅰ、Ⅲ型取皮肤活检,均示真皮弹力纤维断裂。以上所见说明Joseph病具有明显的慢性周围神经病变及肌肉萎缩,病变程度与临床亚型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44.
楔形缺损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疾病。银汞合金修复需要制备成有潜凹的洞形,牙体组织磨除较多,材料颜色病人也不易接受。近二十年来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由于其磨牙少、黏结性强、色泽美观,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楔形缺损的修复。.本研究采用FujiⅨ修复楔形缺损,并以3MZ250作对照,观察了1年和2年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a-人心房利钠多肽(a-human 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是一种心肺脑肽。宅存在于心房肌细胞、肺和脑内。但迄今为止对脊髓内的 ANP 研究尚少,还未见形态学的报告。本工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镜观察,首次发现在人的脊髓神经元内含有大量的 a—hANP 免疫阳性反应颗粒,它主要存在于脊髓的前角细胞内。  相似文献   
46.
将30只健康雄性大耳白家兔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仅给基本饲料,后者从耳缘静脉一次注射5%Alloxan 140mg/kg,定期采血测血糖、血脂,定期解剖。结果证明,一次注射Alloxan后能引起血糖持续升高、尿糖阳性、胰岛B细胞广泛坏死、A细胞增生。至17周,胰岛细胞数目减少,以A细胞为主,胰岛大小不一,与晚期糖尿病人胰腺病变有相似之处。主动脉及肾动脉壁内可以看到脂质沉积,动脉内膜细胞增殖。注射Alloxan后一周内心、肝、肾呈现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大多数动物都能耐受,其后病变修复。说明用家兔以适当剂量的Alloxan复制糖尿病血管合并症模型是可行的。文内讨论了血管合并症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47.
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分析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采用白酒灌胃和腹腔内注射两种酒途径复制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比较两者间肝功能改变及肝组织学改变特点。结果表明,白酒灌胃制作模型优于腹腔内注射。表现为肝功能改变明显,在肝内可以形成与人类似的病变如肝细胞脂变、糖原明显减少、多数坏死灶形成伴 中性粒细胞浸润等。此外,本模型符合人的饮酒途径且制作方便,还可避免腹腔脏器粘连、感染和腹水形成等特点。认为复制争性酒精性损伤大鼠模型以白酒灌胃途径为佳。  相似文献   
48.
1 资  料患者 ,女性 ,5 1岁 ,诊断偏执型分裂症。病期 15年 ,住院至今已 14年。现服用甲硫哒嗪 2 5 0mg/d治疗。患者目前表现被动、孤僻退缩 ,无幻觉妄想。近几年常有过多饮水 ,伴呕吐清水、多尿现象。 2 0 0 3年 5月 19日下午 3时 ,患者呕吐清水约 80 0mL ,当时意识模糊 ,约 15分钟后进入浅昏迷状态。测体温 35 6℃ ,血压 12 0 / 80mmHg ,瞳孔等圆等大约5mm ,口角抽动 ,双手细微震颤 ,肌张力正常 ,未引出病理反射。血生化结果 :K+ 4 0 1mmol/L ;Na+ 117 4mmol/L ;CI-89 3mmol/L ;Bs5 4 2mmol/L ;BUN4 74mmol/L ;Cr115 7mmol…  相似文献   
49.
1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安全已成为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1 计算机系统安全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各种非故意的错误与损坏;二是防止系统及数据被非法利用或破坏。两者虽有很大不同,但又相互联系,无论从管理上还是从技术上都又难以截然分开,因此,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0.
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的生存理由及其相关因素,为大学生自杀的预测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9月23日对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全体3 133名大一新生进行自编大学新生留守基本情况问卷以及青少年生存理由量表测试.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生存理由总分及家庭凝聚力、同伴接纳、自我接纳得分(4.94±0.56,5.12±0.67,4.84±0.69,5.16±0.65)均比无留守经历大学新生(5.00±0.57,5.22±0.66,4.92±0.71,5.24±0.65)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有留守经历新生中,父母一方外出组生存理由所有因子得分均高于父母皆外出组,其中家庭凝聚力和自我接纳因子得分(5.18±0.67,5.21 ±0.66;5.06±0.67,5.1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留守开始年龄中,13~]8岁期间开始留守组自杀恐惧、家庭凝聚力、同伴接纳、生存理由总分均最高(F值分别为3.953,5.980,3.638,5.747,P值均<0.05).在与父母联系频次方面,与父母联系1~<2次/周的留守新生组自杀恐惧、家庭凝聚力、生存理由总分均最高(F值分别为5.954,15.566,11.373,P值均<0.05).方差分析发现,与父母联系频次对生存理由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5.950,P<0.01).结论 有留守经历大学新生的生存理由比非留守大学新生差.留守经历对大学新生生存理由影响的更多原因是情感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