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0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01.
近日,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办的第二届"精神科学研究高峰论坛"于成都举行.卫生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领导,以及30多位国内主要精神卫生机构的专家共聚一堂,交流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及其血清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5名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F-κB的活性,同时采用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蛋白水平和PBMC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结果患者组的NF-κB活性及血清IL-1β、IL-6、TNF-α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PBMC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NF-κB的活性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二者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8、0.532、0.536、0.454,P均小于0.05),而对照组中NF-κB的活性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二者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6、0.549、0.519、0.513,P均小于0.05)。两组中NF-κB的活性与血清IL-6及其mRNA均无明显相关(P均大于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激活状态的PBMC是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之一;精神分裂症中活化的NF-κB对IL-1β、TNF-α的基因转录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2005~200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研究,对14个研究共12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来源、样本量、研究持续时间、疗效与安全性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临床痊愈率及有效率阿立哌唑与其它抗精神病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末阿立哌唑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分低于其它抗精神病药组(P<0.05);阿立哌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静坐不能、震颤、肌强直及体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其它抗精神病药(P<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疗效与其它药物相当,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有一定优势,锥体外系及体重增加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04.
105.
精神分裂症单胺病理假说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几年抗精神病药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对精神分裂症单胺病理假说的修正做了回顾性介绍 ,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反映P450酶的亚型1A2(CYP1A2)活性的咖啡因试验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氯氮平稳态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16例精神分鲜明症患者单一口服氯氮平,剂量范围300~450mg/d剂量固定〉1周,早晨服药前采血,在口服氯氮平采血的同日给予单剂咖啡因150mg口服,第5小时末采血。结果 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反映了CYP1A2活性的血清次黄嘌呤/咖啡因的比值与去甲氯氮平和氯氮平浓度的比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7.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6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阳性对照试验。共入组24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试验组(艾司西酞普兰)120例和对照组(西酞普兰)120例。试验组剂量为10~20mg/d,对照组剂量为20~40mg/d,评估量表为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安全性评估包括评估不良事件、体检、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结果 212例患者完成了研究,试验组108例,对照组104例。全分析集(FAS)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试验组的HAMD减分为(15.4±7.1)分,对照组为(14.5±7.1)分;试验组的有效率为78.3%,临床痊愈率为57.5%,对照组分别为73.3%、5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均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各访视点CGI严重程度评分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周时,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5%,10.8%,χ^2=5.88,P=0.02),临床痊愈率也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7%,2.5%,χ^2=7.66,P〈0.01)。试验组中有39例(32.5%)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37例(30.8%)发生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12.5%)、口干(10.0%)、头晕(9.2%),对照组为恶心(14.2%)、口干(7.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与西酞普兰的疗效相当,耐受性好,起效可能更快。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价米氮平 (商品名瑞美隆 )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 3版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分别对服用瑞美隆和氟西汀的 9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 6周的观察,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估和比较这两种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经过 6周治疗,瑞美隆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 85%和 63%,与氟西汀组 (90%, 56%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 2=0.38~ 0,39,P >0.05).而两组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和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t=0.52~ 3.94, P< 0.01).治疗 1周后,瑞美隆组的有效率 (63% )高于氟西汀组 (31% ),差异有显著性 (χ 2=9.41,P< 0.05).与氟西汀组相比,瑞美隆组嗜睡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 (χ 2=5.55,P< 0.05).氟西汀组失眠、兴奋或激越等副反应发生率高于瑞美隆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χ 2=4.44,P< 0.05).不同起始剂量瑞美隆和氟西汀的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无显著差异 (t=1.57~ 2.09,P >0.05),但起始量 15 mg/d的瑞美隆的嗜睡和眩晕或头昏副反应发生率低于 30 mg/d者 (χ 2=5.35~ 9.52, P< 0.05). 结论 瑞美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起效较快,且有改善焦虑及睡眠作用,治疗宜从低剂量开始.  相似文献   
109.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别的生物膜结构,由机体的多种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唾液、血浆、乳汁等体液中。外泌体中有蛋白质、mRNA、microRNA、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受体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microRNA是短链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凋亡等生命活动。外泌体源性microRNA具有生物学特性和靶向特异性,不仅可作为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重大精神疾病的分子诊断标志物,甚至有潜力成为上述疾病的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精神病未治疗期(DUP)对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汉化的诺丁汉发病症状量表评定39例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UP,以其中位数为界将患者分为长DUP组和短DUP组,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受教育年限、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得到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资料,以DTI-Studi0软件和统计参数图软件(SPM5)对所得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的分子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在SPM5软件中进行两样本t检验,获得两组FA差异统计参数图.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受教育年限、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值小于0.001(未校正)水平下,长DUP组患者大脑右侧前扣带束(x=8,y=40,z=24)和左侧前额叶白质(x=32,y=34,z=4)FA值较短DUP组降低.结论 延长的DUP会降低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