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47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癌(NPC)放射治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笔者对2005年9月~2008年9月收治的经保守治疗无效的37例放射性鼻窦炎患者(放疗后10个月至8年)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 37例NPC放射治疗后鼻窦炎患者治愈15例(40.5%),有效20例(54.1%),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放射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2.
不同自锁托槽摩擦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燥条件下,被动自锁托槽系统与主动自锁托槽系统分别和不同弓丝组合时,在后牙段所产生的摩擦力差异.方法:在干燥条件下,分别测试2种被动自锁托槽系统(Damon 3,3M Smart clip)、2种主动自锁托槽系统(Tomy,Time 2)与3种弓丝(0.019×0.025英寸NiTi方丝、0.019×0.025英寸SS方丝、0.014英寸NiTi圆丝)组合在后牙段的动、静摩擦力.结果:0.019×0.025英寸NiTi方丝组中,被动自锁托槽与主动自锁托槽的摩擦力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大小依次为Tomy>Time2>3M SmartClip>Damon3自锁托槽的摩擦力;0.019×0.025英寸方丝组中,Tomy自锁托槽的摩擦力最大,然后依次为Time 2、3M SmartClip与Damon3自锁托槽(被动自锁托槽的摩擦力无显著性差异);0.014英寸NiTi圆丝组中,4种自锁托槽的摩擦力无明显差异p>0.05).同一自锁托槽系统时,0.019×0.025英寸NiTi方丝的摩擦力最大,其次为0.019×0.025英寸SS方丝、0.014英寸NiTi圆丝.结论:在0.019×0.025英寸SS弓丝-自锁托槽组合中,被动自锁托槽系统产生的摩擦力<主动自锁托槽系统(p<0.05):在0.014英寸SS弓丝-自锁托槽组合中,被动自锁托槽系统产生的摩擦力与主动自锁托槽系统的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口腔疣状癌患者癌组织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 cDNA 芯片技术对4例口腔疣状癌患肯的疣状癌组织及其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 mRNA 进行检测。结果:在3900条基因中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371条,差异表达基因占9.5%,其中表达增强200条(显著增强56条),表达降低171条(显著降低43条)。结论:口腔疣状癌的发生涉及多基因改变,cDNA 芯片技术能高效研究多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口腔疣状癌与口腔鳞癌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探讨口腔疣状癌(oral Verrucous carcinoma,OVC)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基因学基础。方法应用cDNA芯片技术对4例OVC和4例OSCC组织mRNA检测,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学处理,找出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BioStarH-40芯片发现差异表达基因593条,差异表达基因占15.2%,其中表达增强283条(显著增强59条),表达降低310条(显著降低98条)。结论OVC与OSCC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可能在各自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成人正常、炎症牙髓组织匀浆中IL-8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成人正常、炎症牙髓组织中IL-8(Interleuk in-8)的含量,同时探讨IL-8在牙髓炎症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对成人正常、慢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牙髓组织中IL-8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组成人牙髓标本中均能检测到IL-8,其中正常组IL-8含量最低,为0.0026±0.0011 ng/mg;慢性牙髓炎组IL-8的含量升高为0.0120±0.0032 ng/mg;而急性牙髓炎组IL-8含量最高,为0.0224±0.0097 ng/mg;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成人炎症牙髓组织中IL-8的含量高于正常牙髓,IL-8可能参与并调节成人牙髓炎的病理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6.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讨论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1]。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端粒保护蛋白1(protection of telomeres 1,POT1)在人鼻咽癌细胞系及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细胞定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OT1蛋白在人鼻咽癌系、人鼻咽上皮细胞系、鼻咽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OT1蛋白在鼻咽癌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POT1蛋白在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5-8 F、CNE-2、6-10 B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在人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中的表达强度,分别为2.8、2.3、1.9、1.5倍;POT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鼻咽癌组织中POT1蛋白表达量(0.6414±0.097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0.4386±0.09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中POT1蛋白表达强度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T分期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POT1蛋白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放射干预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启动子启动活性以及鼻咽癌靶向调控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GL-3-hTERTp质粒以及pcDNA3.1.hTERT.CD/UPRT质粒,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pGL-3-hTERTp转染鼻咽癌CNE-2细胞以及人成纤维皮肤细胞(HDF),并给予不同剂量放射干预,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其启动活性变化。pcDNA3.1.hTERT.CD/UPRT质粒转染鼻咽癌CNE-2细胞;运用RT-PCR以及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放射剂量下自杀基因表达。结果接受放射干预后,hTERT启动子活性明显增强,给予2、6、10Gy放射干预后,其启动活性分别增加了10倍、19倍和34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F组无论放射与否,其测量值与pGL-3Basic质粒无统计学差异(P〉0.05)。pcDNA3.1.hTERT.CD/UPRT质粒转染CNE-2细胞后,放射剂量增加至6、10Gy检测到目的基因表达。结论放射干预可提高hTERT启动子在鼻咽癌CNE-2细胞中的启动活性,且对其肿瘤特异性无影响。以放疗为主的肿瘤治疗中,hTERT启动子可能为潜在靶向性基因治疗的备选因子。  相似文献   
69.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下咽癌及喉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在下咽癌和喉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下咽癌及喉癌病例,术前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行矢、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及透明重建(Raysum)等后处理技术,综合对喉癌术前分期进行评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术前对下咽癌及喉癌TNM分期与临床最终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其中T1期符合率为81.2%,T2期为88.9%,T3期为84.6%,T4期为75.0%。总体分期符合率为84.4%。结论下咽癌及喉癌术前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明确肿瘤的范围、周围组织受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在下咽癌及喉癌术前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鼻咽癌细胞(NPC)Bax mRNA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NPC细胞,分别在PDT作用12、24、36和48h后用电镜动态观察分析细胞凋亡现象和凋亡指数,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CT-PCR)检测Bax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DT作用12、24、36和48h后NPC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7%、71.6%、86.4%和98.3%,同时Bax mRNA表达检测发现。各对照组NPC细胞仅可见Bax mRNA扩增产物,实验组NPC细胞Bax mRNA表达均呈阳性,随PDT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而者结果呈现一致。结论:PDT体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指数上升与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