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1.
中医药治疗胃癌有低毒、有效、价廉的优势,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能改变胃癌前病变状态,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降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率,调节免疫及提高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化疗及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等。  相似文献   
52.
秦皮乙素是陕西道地药材秦皮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信号转导通路紊乱是肿瘤细胞生长失调的重要特征,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可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研究发现秦皮乙素可通过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诱导凋亡及调节肿瘤微环境等作用。现将秦皮乙素抗肿瘤治疗的信号转导通路做一综述,以期为秦皮乙素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3.
辅助化疗可改善日本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围手术期化疗给欧洲患者带来生存获益;辅助放化疗因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成为美国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腹腔化疗亦在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多在亚洲使用.  相似文献   
54.
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中宿主脾虚证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的脾虚证及该模型用于中药抗胃癌作用研究的可行性。方法:所有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造模组和健脾为主中药SRRS复方治疗组,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观察肿瘤生长,转移及宿主体重、进食、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红细胞免疫的变化,并观察健脾复方SRRS干预后肿瘤的进展情况,结果:经病理证实所有造模动物均形成腺胃部位的人胃癌移植瘤,单纯造模组出现较多肝脏、胰腺、横膈等脏器部位的肿瘤转移,动物进食量减少,体重明显下降,NK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较造模前显著增加,而在健脾为主中药SRRS复方治疗组,动物进食量稍减少,无体重下降,NK细胞活性较单纯造模组提高,原位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肿瘤转移灶少,结论: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可造成宿主消化,免疫功能低下等脾虚证表现。该模型作为病证结合的胃癌模型值得进一步研究,健脾为主SRRS复方对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有抑瘤和改善其脾虚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黏蛋白5AC(MUC5AC)是黏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胃特异性相关蛋白,是胃黏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保护胃黏膜免受各种损伤。研究显示MUC5AC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抑制胃癌的生成及进展,在胰腺癌、肺癌等肿瘤中又可促进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文章将从中医"津液"及"痰饮"理论角度探讨MUC5AC在恶性肿瘤中的不同作用,以期通过中医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并探讨中医理论中"津液"及"痰饮"的现代医学内涵。  相似文献   
56.
胆囊癌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常被延误,预后极差,中医药是胆囊癌综合治疗的重要途径。中医药治疗胆囊癌的相关实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新生、抗细胞侵袭转移、诱导细胞自噬、逆转多药耐药、增强放化疗敏感性等。阐述中医药治疗胆囊癌的机理,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目前,文献报道多以中药单体为多,复方较少。如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药理基础实验,对中药复方抗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将胃癌根治术后病例分别纳入中药组(中药+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胃癌根治术后DFS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根据临床病理分期进...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加味四君子汤治疗胃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加味四君子汤的潜在活性化学物质,借助基因注释(Genecards)数据库平台,预测和筛选胃癌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学物质-疾病-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相互作用网络,通过对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获取加味四君汤作用于胃癌的潜在活性成分、相应靶点及信号通路,预测该方剂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结果共筛选出55个潜在活性成分,太子参潜在活性成分8个,白术潜在活性成分7个,茯苓潜在活性成分15个,半夏潜在活性成分13个,藤梨根潜在活性成分4个,壁虎潜在活性成分8个,共涉及与胃癌相关作用靶点121个。加味四君子汤中木犀草素、熊果酸、β-谷甾醇、黄芩素、刺槐素为作用于胃癌的主要活性成分,PTGS2为6味中药共同作用的靶点。拓扑结构分析主要靶基因为33个,连接度较高的分别为PTGS2、PTGS1、ADRB2、PGR和CHRM3。主要靶基因不仅参与调控类固醇激素反应、细胞程序性死亡、氧化应激等过程,还介导癌症通路、细胞凋亡(Apoptosis)、白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5-羟色胺能突触(Serotonergic synapse)、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等。结论加味四君子汤中活性成分作用于PTGS2、PTGS1、ADRB2、PGR和CHRM3等靶点,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白介素-17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协同治疗胃癌。通过挖掘中药复方作用于胃癌的潜在靶点和有关通路,推测加味四君子汤可能具有防治胃癌的效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健脾为主的中药复方对女性晚期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多中心采集女性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以总生存期(OS)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中位OS,各因素组间用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生存分布差异,并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的分析。结果:依据病例选择标准共收集初治女性晚期胃癌患者457例,单因素分析提示,中药(P=0.00)、姑息化疗(P=0.02)是影响女性晚期胃癌生存的预后因素,而原发部位(P=0.71)、组织学分型(P=0.07)、腹膜转移(P=0.17)、靶向治疗(P=0.71)、放疗(P=0.54)则不是。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亦提示,中药(P=0.00,相对危险度为0.62,95%CI:0.48~0.78)、姑息化疗(P=0.01,相对危险度为0.72,95%CI:0.57~0.92)为影响女性晚期胃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发病年龄(P=0.58)、原发部位(P=0.63)、组织学分型(P=0.18)、腹膜转移(P=0.16)、放疗(P=0.98)、靶向治疗(P=0.58)则为非影响因素。中药组中位生存期为17.6个月、非中药组为11.4个月,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中药组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6%、19%、14%,而非中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23%、15%、10%。结论:健脾为主的中药复方可改善女性晚期胃癌的预后,联合姑息化疗是目前我国治疗女性晚期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健脾类中药胃肠安复方对人胃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探讨基因表达谱芯片在中药复方对胃癌细胞多基因表达影响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造模1周后选瘤块直径1.5 mm以上者共16只,随机分为胃肠安复方组及0.85%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每组8只.造模后41 d处死动物.通过RT-PCR反转录、同位素标记、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方法研究胃肠安复方组与对照组人胃癌移植瘤细胞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胃肠安复方组瘤重低于对照组[(0.99±0.49)g:(1.93±0.52) g,P<0.05],胃肠安复方组抑瘤率为48.64%.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比较分析示,胃肠安复方组与对照组样品间共有45个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24个,下调表达21个,35个已克隆基因,10个表达序列标签.结论:健脾中药胃肠安复方抑制人胃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生长,并可能对肿瘤细胞多基因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