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本文基于疫情常态化以及中医创新人才急缺的背景下,针对目前高校疫病学及经典考试情况,建立以博学、深思、践行、心悟为评价目标,以疫病类经典古籍为考核重点的“学-思-践-悟”四维考核体系。通过不同评价方式与考核方案,以试促学,以试促教,培养并筛选中医防治疫病专业人才,为世界抗疫贡献中医药力量。  相似文献   
12.
“化瘀祛痰、健脾化浊”法是中医治疗高血脂症的常用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高血脂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重要因素,而血脂代谢主要在肝脏内完成,其中线粒体在血脂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NAFLD能导致肝功能异常。AS主要表现为血瘀、痰浊内阻(标实)与脾虚、血气虚弱(本虚),而中医中的“脾”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肝、胰、胃等脏器。“化瘀祛痰、健脾化浊”法能通过改善脾虚、痰浊血瘀而改善高血脂症与NAFLD,进而改善AS。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探讨以肝细胞线粒体为靶点,采用“化痰祛瘀、健脾化浊”法防治AS的作用,进而丰富中医藏象理论内涵,为防治AS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尾部悬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悬吊组、补肾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头低位-30度尾部悬吊连续21 d模拟失重,后3组大鼠从实验第1天开始分别按剂量11.4,5.7,2.8 g·kg-1·d-1给予补肾健脾方ig 21 d,其余各组大鼠ig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成脂分化诱导,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滴形成情况,Real Time PCR法和Western bolt法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在成脂诱导分化的第7,14,21天分别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较正常组,悬吊组大鼠BMSCs经成脂诱导后7,14,21 d TG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成脂诱导21 d成脂能力,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较悬吊组,补肾健脾高、中、低剂量组大鼠BMSCs经成脂诱导7,14,21 d后TG含量降低(P0.01,P0.05),经成脂诱导21 d后成脂能力均明显减弱(P0.01),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P0.05);较补肾健脾中剂量组,补肾健脾高剂量组大鼠BMSCs经成脂诱导14,21 d后TG含量降低(P0.05),经成脂诱导21 d后补肾健脾高剂量组成脂能力均减弱(P0.05),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P0.01),补肾健脾低剂量组PPARγ蛋白表达增多(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具有抑制尾部悬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作用,以补肾健脾方高剂量作用为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PAR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就诊的脂肪肝患者26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流行病问卷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症状、体征等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证型的发病率依次为脾虚湿滞型、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脂肪肝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1~60岁,不同性别、年龄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肝郁脾虚型患者多见于无业及退休人员,脾虚湿滞型患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湿热困脾型患者分布于各职业类别中。结论脾虚湿滞型是脂肪肝的常见证型,41~60岁是脂肪肝发病的高峰期,脂肪肝的中医证型与职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生物化学实验改革中的探索经验,提出了在中医院校建立生物化学分级实验教学模式,把实验内容分成基本实验技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三个部分.不同级别实验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完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其理论体系和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素有医学科学"世界语"之称.但是其抽象枯燥的特点使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教师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高度异质型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因其密度、颗粒大小、电荷和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不同的亚类,不同的亚类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影响和在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抗炎、抗氧化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均不相同。综述高密度脂蛋白亚类分布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及寻找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的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严重危害生命健康。基于经络学说的针刺疗法治疗冠心病确有疗效。《黄帝内经》作为经络学说的奠基之作,较完善的记载了经络系统的循行和病候,是经络辨证的基础和依据。从经络角度系统地梳理与冠心病发病相关的经脉、络脉,有利于全面总结针刺治疗冠心病的选穴规律和机理,以此为经络辨证论治冠心病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丰富冠心病的中医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何首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搜索中医药数据库和文献,从中对何首乌有效成分及靶点蛋白进行筛选整合,在TCMSP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并获取何首乌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何首乌的化合物-靶点网络及其相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何首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并绘制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预测得出治疗AS的药物活性成分8个和有效靶点109个,并推断奎硫醇、大黄酸、扁蓄苷等成分具有潜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如钙调蛋白、醛糖还原酶、胰蛋白酶等靶基因可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了何首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多活性成分-多作用靶点-多联系通路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系统阐明何首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科教融合背景下,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结合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逐步建立集在线课堂、理论课堂、实验课堂、科研平台为一体的科研培养模式和课程教育体系,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创业实践的中医药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