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应用自我面孔识别( self face recognition,SFR)这种认知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阳性与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异常。方法应用自我面孔识别研究范式,对21例阳性症状、21例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例正常被试进行行为学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显示正常被试对自我图片的识别速度快于对陌生人图片的识别速度(P〈0.05);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陌生人图片的识别速度快于对自我图片的识别(P〈0.05);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不同图片的反应速度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正常被试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面孔识别存在着异常,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异常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2.
由国际早期精神病协会组织的第8届国际早期精神病大会于2012年10月11日至2012年10月13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约六百余人参加了大会,其中包括中国、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等地的代表。会议的主题为“早期精神病,从神经生物学到公共政策”,并围绕有关早期精神病的流行病学、症状学、症状筛查、病因、生物学标记、机构设置、干预方式、结局以及长期追踪等几个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1 病史摘要 患者女,22岁.因对周围事物缺乏情感体验,近1年加重而就诊. 现病史:自幼对周围事物没有喜怒哀乐感受.顺利读至高中,成绩一般,但能及格.高中毕业后考入成人大学,因反复换专业后退学,在一家公司工作,工作能完成.  相似文献   
44.
目的应用自我面孔识别这种认知实验心理学范式,探讨抑郁症患者是否存在自我异常。方法对16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以及16例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上相匹配的正常被试进行头像采集,并使用Photoshop、Morph工具处理并合成面孔,使用Presentation心理学软件请被试进行面孔识别并记录反应时;使用Metlab及SPSS工具分析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在识别自我图片的反应速度上较健康被试反应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识别陌生人图片的反应速度上,抑郁症患者和健康被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名人图片的反应速度上,抑郁症患者的右手对名人图片的反应速度较正常被试慢(P<0.05),而左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自我面孔识别在反应速度上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45.
贾竑晓 《家庭医学》2013,(11):20-21
精神分裂症早期因经常会出现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会被误诊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而有些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的早期会有一些类幻觉症状、类妄想症状、一些貌似荒谬离奇的想法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有些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早期会有夸大的想法,活跃但稍显不协调的情感会被误诊为躁狂症,而有些跺狂症早期会有一些类幻觉症状、类妄想症状、  相似文献   
46.
总结贾竑晓教授以五神藏理论辨治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的临证经验。通过阐释五神藏理论的认知心理学内涵,提出以精神分裂症不同认知域损害的症状特点为主辨治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信息处理速度、执行控制能力及意志等认知域损害的关键病机为肾虚肝旺、心神不安,治以益肾平肝、养心安神,方用石珍安神方加减;记忆力和注意认知域损害的关键病机为脾肾亏虚、肺魄不降,治以健脾补肾、益肺降气,方用健脾补肾方加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2名住院或门诊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n=32)和氟哌啶醇(n=30)治疗,随访16周。分别在基线、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自评问卷(Q-LES-Q)、持续性操作测验(CP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以及成人韦氏智力量表(WAIS)中的数字广度项目盲法评定精神症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以及认知功能。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喹硫平组有17例完成16周的随访,氟哌啶醇组为14例。喹硫平组与氟哌啶醇组各时点PANSS评分均比基线改善,组间无明显差异。喹硫平组的4个时点平均(标准差)Q-LES-Q得分改善[分别为:49.0(8.1)分,51.2(7.0)分,54.3(10.6)分,54.1(10.3)分,F=11.70,P〈0.001],而氟哌啶醇组无明显改善[分别为:49.5(7.8)分,51.3(8.0)分,50.0(8.7)分,50.5(8.9)分;F=0.33,P=0.701]。在第16周时喹硫平组Q-LES-Q得分高于氟哌啶醇组(t=2.27,P=0.026)。第8周至第16周,喹硫平组WCST完成分类数、CPT的反应时间、WAIS数字广度评分与基线比均明显改善,而氟哌啶醇组的不同时点间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虽然根据PANSS结果,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的疗效相当,但是持续用喹硫平治疗16周者比持续用氟哌啶醇治疗者的生活质量更好,认知缺陷更少。  相似文献   
48.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未明。自我异常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病理特征,现象学和神经认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动主导感和体验主体感存在异常,而神经认知异常主要是来源检测受损和异常突显,并存在相应脑区的异常。对精神分裂症自我异常现象学和神经认知异常的探索,以期发现精神分裂症自我异常的本质,有助于推进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预防和早期治疗干预,以便改善患者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治疗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的疗效。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配对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另选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中药治疗组患者在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四君子汤,安慰剂组患者在服用氯丙嗪的同时服用安慰剂。正常对照组不用任何治疗方法。中药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受试者分别在入组前和研究结束时做韦氏记忆量表检测,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在入组时做韦氏记忆量表测查。结果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受试者治疗前各记忆项目分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顺数、倒数、背数、记图、再认、再生、联想、理解和MQ值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和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累分项目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和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各记忆项目检测分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对精神分裂症记忆损害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5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氟哌啶醇片治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开始注射之前3 d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患者对利培酮口服液无过敏反应后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注射之日为基线,基线后第3周渐减利培酮口服液用量,第4周停用口服液治疗。分别在基线期、第4,8,12,16周进行PANSS、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量表及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与氟哌啶醇组各时点PANSS量表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F=4.439,P=0.013),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显著性(F=2.013,P=0.162)。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的改善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7.358,P=0.000),而氟哌啶醇组的这种差异不显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第16周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氟哌啶醇组各时点ESRS评分与基线相比具显著性差异(F=45.93,P=0.000),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这种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氟哌啶醇组ESRS评分明显高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F=50.589,P=0.000)。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作用优于氟哌啶醇,两者在改善PANSS量表分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所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