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7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书军  高文远  贾伟  肖培根 《中草药》2005,36(8):1216-1220
目的为了能够更加充分了解贝母属药用植物,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对两种贝母——浙贝母和平贝母中所包含的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热分析(TGA)的方法对两种贝母中淀粉的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两种贝母淀粉的晶体类型都为典型的B型,这与马铃薯淀粉的晶体类型是一致的。浙贝母和平贝母淀粉的结晶度分别为29.9%和20.1%,而马铃薯淀粉的结晶度为44.9%。从两种贝母淀粉的结晶度可以看出,平贝母淀粉中直链淀粉的量要高于浙贝母淀粉中直链淀粉的量。两种贝母淀粉的颗粒尺寸为5~40μm,而且他们都小于马铃薯淀粉的颗粒尺寸。两种贝母淀粉颗粒的形状是圆形的和椭圆形的。热稳定性表明由于植物来源的不同导致淀粉颗粒结构不同,从而热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两种贝母淀粉由于来源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 6例胸内吻合口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痊 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于胸内吻合口瘘,除要继续抗感染、营养支持外,还要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从小鼠胶质瘤组织中提取的热休克蛋白70肿瘤肽复合物(HSP70-PC)及其抗胶质瘤免疫保护效应.方法自小鼠胶质母细胞瘤G422肿瘤组织提取HSP70-PC,小鼠分别以HSP70-PC(10μg/只)、细胞裂解液(10μg/只)免疫后分别在其颅内和皮下接种肿瘤,比较颅内荷瘤组与未免疫组的成瘤率及生存时间;皮下荷瘤组与未免疫组的成瘤率、肿瘤重量,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小鼠心腔血中淋巴细胞百分比、CD3 CD8 和CD3 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果颅内荷瘤组小鼠成瘤率为100%、100%、83.3%,平均生存期为(16.00±0.58)d、(18.70±1.33)d、(25.33±1.86)d;皮下荷瘤组小鼠成瘤率为100%、100%、33.3%,肿瘤重量为(6.00±1.67)g,(2.30±1.23)g,(0.12±0.20)g,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淋巴细胞群为(32.65±9.06)%、(51.30±7.72)%、(67.42±6)%;CD3 CD8 T淋巴细胞为(4.30±1.97)%、(7.06±2.20)%、(11.75±3.57)%;CD3 CD4 T淋巴细胞为(14.28±6.75)%、(17.17±5.04)%、(22.5±5.18)%.结论热休克蛋白70肿瘤肽复合物可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延长小鼠生存期,具有明显的抗胶质瘤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人类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12)为研究对象,利用载体pGEX-5X-3在大肠杆菌(E.Coli)BL21中原核表达其编码序列,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复性及酶活检测。方法:首先利用PCR技术从克隆载体pDONR201-T2得到ppGalNAc-T2全长编码序列,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5X-3,形成重组表达质粒pGEX-5X-3/T2。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测序鉴定后转化BL21,异丙基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后,表达产物为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融合蛋白。对其复性后用谷胱甘肽-琼脂糖(Glutathio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然后根据ppGalNAc-T2的催化功能,设计底物,建立酶促反应体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酶活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载体pGEX-5X-3/T2,通过蛋白质电泳检测到分子量约为90 kD的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亲和层析得到纯化的酶蛋白,并经Western印迹得以验证。反应后体系上柱洗脱后出现酶促反应的产物洗脱峰。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5X-3/T2,ppGalNAc-T2伞长编码序列被成功表达、纯化及复性,检测到具有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制剂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制剂新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方法:查阅了近年来的文献,综述近年来制剂新技术.结果: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得到广泛应用.结论:制剂新技术必将促进中药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论空间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空间技术的应用。国外空间植物学的研究已经由传统的利用空间条件进行育种、观察染色体变化实验阶段发展到植物生长与人类空间生存一体化研究阶段。我国空间植物学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 ,实验多在空间育种方面 ,对返回地面的材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等基础研究。关于植物搭载设备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植物在太空生长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我国空间技术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研究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小型生物舱可以用来搭载药用植物的种子 ,种子太空飞行后可通过仪器检测将种子区分成微重力组和太空射线击中组 ,但遗传育种以及有效成分变化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未来的空间药用植物学研究一方面要探讨药用植物在空间生命支持系统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还应探讨中药在宇航员飞行过程中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在胸部外伤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全组30例,均具备开胸探查指征;均行双腔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应用VATS进行诊断治疗。结果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105min,平均70min。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其他并发症,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VATS下治疗胸部外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检查术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48例患者进行该项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腹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及专用腹腔镜超声探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超声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贾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5,(9):1243-124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2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获得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非发酵菌的临床科室分布以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2012年细菌培养分离的非发酵菌,细菌分离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VITEK-2Compact分析仪鉴定到种,体外药敏试验采用纸片K-B法,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非发酵菌4 225株,前3位为鲍氏不动杆菌1 636株、铜绿假单胞菌1 537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26株,分别占38.7%、36.4%、10.1%;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76.8%,其次为分泌物与脓液,分别占9.3%;分离菌株主要来自ICU占22.4%和儿科占18.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最高为93.7%,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为18.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结论非发酵菌在临床标本的分离率较高,耐药率也普遍较高,应加强耐药监测,从而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