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Blimp-1)、重组人SLAM家族成员6(SLAM6)表达及意义。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AA患者89例(AA组),其中非重型AA患者51例,重型AA患者38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Blimp-1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查SLAMF6表达、CD3+、CD4+、CD8+、调节性T细胞(Treg)。 结果AA组Blimp-1 mRNA相对表达量、SLAMF6表达、CD4+和Treg细胞分别为(0.65±0.20)、(55.10±11.82)%、(23.39±3.11)%和(3.03±0.9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为(40.02±5.5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组重型患者Blimp-1 mRNA相对表达量、SLAMF6表达和Treg细胞分别为(0.45±0.12)、(47.02±11.04)%和(2.19±0.70)%,明显低于非重型患者(P<0.05),而CD8+为(47.54±7.21)%,明显高于非重型患者(P<0.05);Blimp-1 mRNA相对表达量与Treg呈正相关(r=0.589,P<0.05),SLAMF6表达与CD8+呈负相关(r=-0.320,P<0.05);AA组治疗后Blimp-1 mRNA相对表达量、SLAMF6表达、CD4+和Treg细胞分别为(0.82±0.16)、(62.01±10.12)、(32.02±5.09)%和(6.62±1.1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CD8+为(31.15±6.68)%,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AA患者Blimp-1和SLAMF6表达下调,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其中Blimp-1表达与Treg呈正相关,SLAMF6表达与CD8+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旨在探讨氯法拉滨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U937自噬性死亡的机制。不同浓度氯法拉滨作用U937细胞24、48 h后,用MTT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及氯法拉滨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自噬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0.01和0.15μmol/L氯法拉滨作用U937细胞48 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6.92±4.24)%和(86.10±1.16)%,IC50为0.022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和0.1μmol/L氯法拉滨作用U937细胞48 h,自噬率分别为(11.0033±1.4387)%和(59.4133±3.5409)%,且呈剂量依赖性增强(r=0.99);随药物浓度的增加,Beclin 1表达逐渐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法拉滨对U937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eclin 1的蛋白表达诱导U937细胞自噬性死亡。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动员方法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移植后受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本院4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分为单纯动员和联合动员两组.单纯动员组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 μg/(kg·d)皮下注射,动员4-6天开始采集;联合动员组在单纯动员基础上于采集前2-4h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观察不同组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及其与采集前外周血MNC数的关系,观察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回输不同组供者造血干细胞后受者造血重建情况.结果表明:两组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数均满足移植需要,单纯动员组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均高于联合动员组.两组采集物中MNC与采集前外周血MNC计数均呈正相关;联合动员组采集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幅度较单纯动员组明显.单纯动员组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及逆转,联合动员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预处理方案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联合动员组相应的受者造血重建时间较单纯动员组明显缩短.结论:在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时加用地塞米松,可以减少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不良反应,可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数,采集前外周血中MNC计数仍可以作为评估采集物中MNC高低的一项参考指标,特别是联合地塞米松动员干细胞对于受者造血重建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探讨As2O3对于NB4细胞蛋白酶体β1亚基的影响,以阐明As2O3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以0.5μmol/LAs2O3干预NB4细胞,分别提取干预24小时及48小时后的总蛋白;以Westernblot检测蛋白酶体β1亚基及PML—RARα融合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灰度分析。结果表明:经As2O3干预的NB4细胞中蛋白酶体β1亚基表达在As2O3干预24小时后明显升高,48小时后回落至基线水平。PML—RARα融合蛋白表达在干预24小时后明显降低,48小时后维持在明显低水平。结论:As2O3对于NB4细胞中蛋白酶体β1亚基有诱导上调作用,且与As2O3诱导NB4细胞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及NB4细胞分化凋亡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H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llo-HSCT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HC的发生率、发生中位时间及治疗转归。利用多因素分析观察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移植前疾病状态、移植类型、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ATG、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含有CTX、干细胞来源、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血小板植入时间、CMV感染、EBV感染、BKV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是否为发生HC的高危因素。结果:153例allo-HSCT患者中,25例发生HC,发生率为16.34%,发生的中位时间为31 d,治疗后全部好转,无1例遗留膀胱刺激症状及膀胱挛缩。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类型、预处理中含ATG、CMV血症以及a GVHD 4项因素(R值分别为1.036、3.234、3.298、2.817)是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患者尿BKV检测均为阳性,主要发生在移植后13-56 d。HLA配型半相合、含ATG的预处理方案、CMV血症及a GVHD是allo-HSCT后发生HC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
针对中国目前医学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借美国希望之城贝克曼研究中心访学之机,深入剖析了美国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而从课题设计能力、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实验技能、导师参与度及实验目的五个方面对中美医学博士生培养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8.
Objective: A murine model of mixing syngeneic and haploidentical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O matched bone marrow cells transplan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plenocytes in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and host-versus graft reaction (HVGR). Methods: BALB/C recipient mice were lethally conditioned with 8. 5 Gy and injected with different grafts which consisted of syngcneic bone marrow cells plus splenocytes (SPLCs) and haploidentical MHC matched hone marrow cells (BMCs) plus different closes of splenocytes. Recipient mice were detected for the percentage of haploidentical MHC matched mouse origin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cells and checked daily for the appearance of GVHD symptom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multiple organs from moribund mic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grades of GVHD. Results: Recipient mice infused with 10×106 haploidentical MHC matched SPLCs and 5×106 syngeneic splenocytes showed a higher level and more stable chimerism with GVHD II degree histo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Histopathological results of GVHD in other group's hosts were not obvious, and the levels of chimerism were unstable. All of the mice survived over 150 d. Conclusion:The proportion and dose of syngeneic and haploidentical MHC splenocytes are of importance for inducing stable en-graftment on the basis of nonlethal GVHD and to balance GVHD and HVGR.  相似文献   
49.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网络资源,完善导师制度,规范临床实习模式等措施,从而使临床实习有的放矢,有利于七年制临床实习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出一代医疗技术精湛、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世纪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50.
牙釉质形成是有赖于多层机制协同调控的复杂生理过程, 包括组织发生、形态发生、细胞分化等重要阶段, 最终由牙源性上皮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性成釉细胞, 分泌基质并介导矿化。这一过程对各种局部和全身干扰因素非常敏感。牙发育与萌出过程始于胚胎阶段, 持续至青春期甚至成年后这一漫长时期, 各种干扰因素都可能使乳牙及恒牙的硬组织基质形成和矿化异常, 导致牙釉质发育缺陷性疾病。其中, 生命早期(从受精卵开始到8岁前)是对环境因素暴露最敏感的时期, 同时也是乳牙及恒牙牙釉质发育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环境因素暴露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釉质发育缺陷。本文回顾了环境因素影响牙釉质发育缺陷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概述了环境因素导致牙釉质发育缺陷性疾病的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机制, 总结了针对该类疾病基于三级预防的临床管理策略, 以期为从生命早期关键时间窗口预防牙发育异常, 提供优生优育健康咨询及促进儿童口腔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前移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关口, 创建妇幼友好型社会, 提高新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