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观察氯法拉滨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用MTT法观察氯法拉滨0.01-0.1μmol/L作用于NB4细胞48 h的增殖抑制作用;氯法拉滨0.01-0.1μmol/L作用于NB4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氯法拉滨对NB4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增殖抑制作用。氯法拉滨作用24 h后,NB4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氯法拉滨能抑制NB4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的蛋白表达,诱导NB4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骨髓瘤细胞RPMI 8226凋亡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s2O3作用RPMI 8226细胞48h后,用MTT法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1.0、2.0、5.0μmol/L As2O3干预RPMI 8226细胞48h后的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As2O3作用前后RPMI 8226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As2O3作用前后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As2O3对RPMI 8226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1.0、2.0、5.0μmol/L As2O3干预RPMI 8226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随As2O3浓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2O3干预RPMI 8226细胞48h后,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RT-PCR、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上述浓度的As2O3干预RPMI 8226细胞48h后,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As2O3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下调Bcl-2的表达从而诱导RPMI 8226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Neu-P11对急性高眼压大鼠眼压及视网膜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眼压组、褪黑素治疗组和Neu-P11治疗组,每组6只,后3组采用Trendelenburg卧位法建立高眼压模型,各组通过眼角膜滴注方法给药.正常对照组和高眼压组滴注10 μL生理盐水,褪黑素治疗组和Neu-P11治疗组分别滴注10 μL 100 μmol·L-1褪黑素和NeuP11药物治疗,给药后休息2h,再次置于卧位45 min后每小时测1次眼压,共6次,观察1周,重复实验1次.实验末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大鼠,留取各组大鼠眼球常规组织学切片观察SD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GFAP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眼压为(13.61±0.55) mmHg(1 kPa=7.5 mmHg),高眼压组眼压为(41.26±1.73)mmHg(P <0.01),即急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眼压组大鼠视网膜水肿增厚,层次不清晰,GFAP表达呈强阳性.而褪黑素治疗组和Neu-P11治疗组大鼠眼压较高眼压组显著降低,GFAP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Neu-P11能够降低急性高眼压大鼠眼压,抑制视网膜组织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GFAP表达,保护视网膜.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干扰素联合维甲酸(ATRA)对HL-60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IFNα、IFNγ、ATRA单独或联合作用于HL-60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光镜观察、NBT还原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分化,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PML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两种干扰素分别与ATRA联合应用都能够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两种干扰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别.IFNγ与ATRA联合应用能够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但IFNα与ATRA联合应用却没有此作用.两种干扰素都能够诱导PML蛋白的表达.结论:两种干扰素都能够通过诱导PML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胞生长;IFNγ与ATRA联合应用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可能与两种药物的信号传导途径发生交叉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例(均为复发病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2例(Ⅲ、Ⅳ期或复发病例,IPI评分2-4分)。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前均经化疗及动员剂动员(CHOP方案9例,CHOP+MTX 3例,CEP、大剂量MTX、单用G-CSF各1例)。预处理方案为联合化疗10例(BEAC、CBV方案为主),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5例(TBI、TLI各1例,提前局部照射3例)。结果:移植后白细胞≥1.0×109/L的中位时间为10(9-13)天,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7)天。随访时间为1-11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3(1-110.5个月)个月,3年总生存率(OS)为66.7%。结论:AHSCT是一种治疗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诊治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8例患者早期误诊6例,未行及仅行1次血浆置换者均死亡,完成血浆置换并辅以血浆输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均获痊愈。结论 TTP的误诊率高,早期正确诊断、早期开始充分的血浆置换可明显改善TTP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7.
PB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利用信息资源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血液内科是内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将PBL模式应用于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对血液科临床实习生大有帮助。本文从对PBL的介绍入手,探讨了该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临床教学事业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8.
针对血液内科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广,疾病种类较多以及实习生普遍感觉实习效果不理想等特点和实际情况,作者探讨了有关学生在血液内科实习的方法,如加强实习生临床思维、临床操作技能、医德医风、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9.
贫血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同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30.
1伴有缺氧症状的各种溶血性贫血特别是急性发作,血红蛋白迅速下降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