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老鹰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动态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鹰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方法:3月至8月定期采集老鹰茶样本,分别以芦丁和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在510 nm和753 nm波长下测定样品溶液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测定不同月份的老鹰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计算不同月份老鹰茶样品的EC50值,并用SPSS软件计算老鹰茶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EC50值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结果:3-5月份的老鹰茶总黄酮含量(17.96%-21.81%)高于6-8月份的含量(12.05%-13.64%),其中5月份的老鹰茶总黄酮含量最高;3-5月份的老鹰茶总多酚含量(8.03%-8.15%)高于6-8月份的含量(5.96%-6.16%),其中3月份的老鹰茶总多酚含量最高;3月份老鹰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好(EC50 5.293μg·m L-1),随着月份的累积活性降低;老鹰茶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总黄酮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与总多酚的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总多酚是老鹰茶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建议老鹰茶的采集时间在每年的3-5月,其中以3月最佳。  相似文献   
62.
非洲有许多传统草药,长久以来被当地人用来治疗疾病,其中有些草药可当作茶饮,对身体健康起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这部分茶具有抗肿瘤、降血压、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作用,并且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综述了非洲主要别样茶的来源、分布、民间用途、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目前开发状况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对我国别样茶(Other Kinds of Tea)中藤茶的古今应用历史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调查,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藤茶在我国南方民间应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具有别样茶的特征。现代化学研究表明藤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以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藤茶具有消炎抗菌、抗肿瘤、保肝、降血糖降血脂等活性。因此藤茶是预防、防治慢性代谢性疾患非常有前景的一个研究对象。对藤茶进行深入整理研究,不仅能够对我国茶文化多样性研究起到推动作用,也能够为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新药开发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4.
HPLC测定不同来源大黄中蒽醌和二蒽酮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哲  许利嘉  何春年  彭勇  肖培根 《中草药》2011,42(6):1114-111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番泻苷A、番泻苷B的HPLC法,并对不同来源的大黄样品进行测定。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1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分别为254 nm、340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30℃。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番泻苷A、番泻苷B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符合要求,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可同时对多种来源大黄药材进行测定。结论不同来源大黄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其中种植大黄样品中总蒽醌及总番泻苷的量均少于野生样品。  相似文献   
65.
植物活性成分结构多样性和其作用多靶点的特点, 已使其成为寻找抗HIV-1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从植物中获得结构新颖的抗HIV-1活性先导化合物, 本文应用HIV-1蛋白酶(PR)、逆转录酶(RT)和整合酶(IN)筛选模型, 对45个来源于毛茛科、芸香科和五味子科等植物的结构清楚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活性测定。12个三萜类化合物中8个具有抑制HIV-1 PR活性, 其中2个还具有抑制IN活性; 1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中2个具有抑制HIV-1 RT活性。6个生物碱类、7个黄酮类及5个其他结构类型的化合物都无明显抑制3种复制酶的作用。植物来源的三萜类化合物抑制PR或IN的活性较好, 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6.
决明子是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成熟种子,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能。现代化学研究表明,决明子富含蒽醌、萘并吡喃酮和脂肪酸等类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润肠通便、保肝、明目、抗氧化、抗衰老、抑菌及抗癌等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亚健康状态在人群的比例越来越高。决明子属于药食两用的药材之一,在民间拥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具有一定的药效学基础,因而是保健品的重要原料之一。本文对决明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雅贡作为安第斯地区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有500余年的食用历史,在我国已有引种。雅贡作为 食物、功能食品和食物补充剂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广泛应用,民间也有用雅贡叶泡茶的应用记载。雅贡的主要化 学成分有糖类、酚酸类、萜类、挥发油类、苯丙酮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双向调节血糖、降脂、杀虫、杀 菌、抗氧化、抗肿瘤、抗抑郁等作用; 本文对近年来雅贡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开发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其 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紫草科苦丁茶厚壳树Ehretia thyrsiflora叶粗提物的各个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反相C18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1),咖啡酸(caffeic acid,2),槲皮素(quercetin,3),山柰酚(kampferol,4),山柰酚3-O-α-D-阿拉伯糖苷(kaempferol 3-O-α-D-arabinoside,5),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quercetin 3-O-α-D-arabinoside,6),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 benzoic acid,7)。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9.
沉香在我国已有悠久的使用历史,近年来其非药用部位叶开始被研究。据文献报道,沉香3种来源植物(Aquilaria sinensis、A.malacensis、A.crassna)的叶中主要含黄酮和二苯基酮苷类成分及少量挥发油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调血脂、抗肿瘤、抗抑郁、解热镇痛等活性,但相关的机制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沉香叶经一系列工艺处理后制作成沉香茶,在我国南方几个省广受欢迎,具有一定市场。但相应的研究现状还缺乏总结。因此,对目前沉香叶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沉香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0.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DAD)建立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中R/S-异奥卡宁-7-O-β-D-葡萄糖苷、对羟基桂皮酸甲酯-4-O-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万寿菊素-7-O-β-D-葡萄糖苷、异奥卡宁、槲皮素-7-O-葡萄糖苷、马里苷、金鸡菊苷、奥卡宁、圣草酚、紫铆花素10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两色金鸡菊药理研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和乙腈;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紫外检测波长为285 nm与378 nm;进样量为3μL。结果:建立两色金鸡菊总黄酮部位超高效液相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要求,测定了10种成分含量。结论:建立的两色金鸡菊总黄酮部位10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为两色金鸡菊总黄酮部位的质量控制及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