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1.
痛经是指女子经期或行经前后1周内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厥逆者。痛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痛经是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故又称功能性痛经。笔者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经前针刺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月经来潮前7 d进行针刺治疗,对于改善原发性痛经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予针刺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48例为空白对照。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的语言评价表(VRS)评分及痛经伴随症状评分(RSS)总分,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VRS及RSS评分在持续下降,第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个月至随访3个月VRS评分及RSS总分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针刺对于改善原发性痛经及其伴随症状具有较好效果,治疗3个月后仍能保持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前7天进行针刺治疗对原发性痛经的镇痛作用及疗效。方法将9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针刺治疗组48例,予针刺治疗3个月经周期;空白对照组48例,不予针刺。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经期疼痛症状持续总时间。结果针刺治疗组48例患者中痊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针刺治疗组治疗的第1—3个月经周期及治疗后随访1~3个月VAS评分及经期疼痛症状持续总时间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随访1~3个月时的VAS评分及经期疼痛症状持续总时间与治疗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针刺法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且随访3个月后仍能保持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周德安教授是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深得教诲,在此期间,共观察面瘫病人45例,对面瘫的不同阶段及不同证型,采取了不同的治法和手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45例,其中男性26例,占58.22%;女性19例,占4...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透穴埋线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对照组各脱落1例。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给予微创透穴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修订Barthel指数计分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P0.01,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透穴埋线法可提高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予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头痛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脱落3例(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30/31),对照组为93.33%(28/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痛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疗法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较常规针刺疗效更佳,可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氏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是全国名老中医、北京针灸三通法学会会长、北京中医院贺普仁教授经过 5 0余年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提出的针灸学术思想。微通法是以毫针疗法为代表 ,温通法是以火针疗法为代表 ,强通法是以放血疗法为代表。笔者作为贺老的弟子 ,有幸侍诊于其左右 ,深得教诲 ,并将三通法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头痛 ,大多表现为一侧、有时亦可见到双侧或全头部疼痛 ,以颞额部为主 ,呈搏动性跳痛 ,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不等。笔者用针灸三通法治疗偏头痛 4 8例 ,…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骨质增生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笔者自1999-2002年间用针刺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北京市平谷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中医体质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区肥胖患者的中医体质情况,为中医参与肥胖患者的健康管理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公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北京市平谷区175例肥胖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在偏颇体质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频次逐渐增加,各年龄段出现频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度肥胖患者偏颇体质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1度、2度肥胖人群相比较,其中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在各人群中出现频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区肥胖症患者的中医体质以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为主,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肥胖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的差异,在进行中医干预及中医健康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周德安教授治疗小儿发育迟缓主张取穴以治神为主,其应用"针灸四神方"以醒脑开窍、健脑益智;以督脉十三针、任脉穴位以平衡阴阳,调节元神功能;取肾经、手足阳明经穴位以补益先天和后天。共同达到健脑益智、填精益髓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