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AKT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酶3(Peroxiredoxin-3,Prdx-3)对此作用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10-7mol/L)、AngⅡ+转染对照组和AngⅡ+Prdx-3转染组.脂质体转染法将Prdx-3表达质粒转染心肌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Prdx-3及磷酸化AKT (p-AKT)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脑钠素(BNP) mRNA表达,二氯荧光素二乙酸(DCFH-DA)检测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Prdx-3表达质粒转染心肌细胞后,Prdx-3蛋白表达值为0.94±0.10,高于转染对照组(0.35±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BNP mRNA[(1.0±0.0)比(1.63±0.24)]、ROS水平[(3 631±317)比(4 678±270)]及p-AKT蛋白表达[(0.13±0.05)比(0.44±0.09)]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Ⅱ+转染对照组和AngⅡ组的BNP mRNA[(1.77±0.22)比(1.63±0.24)]、ROS[(4 401±308)比(4 678±270)]及p-AKT蛋白水平[(0.53±0.08)比(0.44±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ngⅡ组比较,AngⅡ+Prdx-3转染组BNP mRNA[(1.63±0.24)比(1.28±0.18)]、ROS [(4 678±270)比(3 933±237)]及p-AKT蛋白水平[(0.44±0.09)比(0.20±0.0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Ⅱ通过线粒体来源的ROS激活AKT通路,诱导心肌细胞肥大,而高表达Prdx-3可通过降低ROS水平来抑制Ang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RL)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例AR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ARL患者中9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2岁。10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确诊AIDS并治疗后7-48个月内发生淋巴瘤,1例患者确诊后未治疗且48个月后发生淋巴瘤症状,3例患者在淋巴瘤诊治过程中发现HIV感染。8例(8/10)患者有结外受累。就诊时CD4~+T细胞中位计数255(69-232)×10~6/L。6例行抗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均低于测量下限,无抗病毒史患者HIV RNA拷贝数为0-45000拷贝/ml。起病时伴发热患者4例(4/10),以局部肿块起病者6例(6/10),2例(2/10)以咽痛、咽部溃疡起病。10例病理类型中7例为B细胞来源,其中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Bur Kitt淋巴瘤;余3例为T细胞淋巴瘤。9例患者同时接受化疗和HAART治疗,化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CR率67%,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结论:ARL临床表现多样,积极的HAART联合规范性化疗可能改善AR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方法 6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0.6%,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左室功能及血压心率的影响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左室射血分数( LVEF)、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参附注射液对CHF患者各指标的影响。方法阳气虚型CHF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1.0 mL·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共2周。治疗前后测定心电图QRS波时限、LVEF值及NT-proBNP水平并评定心功能分级。结果 QRS波时限与LVEF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NT-proBNP及NYHA分级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增多,Ⅲ、Ⅳ级患者减少,且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QRS波时限、血浆NT-proBN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下降,LVEF值增加;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QRS波时限、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差值及LVEF差值均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 CHF患者心电图 QRS 波时限延长与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及心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可用于辅助判断CHF病情及观察药物疗效。参附注射液对阳气虚型CHF患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舒筋正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我院中医科2011-02-2012-05月共收治住院了6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普通针刺、TDP、拔罐治疗,观察组用舒筋正骨技术治疗,两组均1次/d,10 d为1疗程,观察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舒筋正骨技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红细胞寿命变化在淋巴瘤伴贫血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确诊的45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肺泡气CO测定法检测患者红细胞寿命。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6. 7%,红细胞寿命缩短患者占40. 0%,存在溶血状态患者占15. 56%,DLBCL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为47. 1%;患者合并B症状、骨髓受累、脾大或LDH升高时常发生贫血,但仅有脾大和LDH指标与患者红细胞寿命呈明显负相关。采用CHOP±R化疗方案与其他化疗方案(R+MINE/FC/SMILE/GDP)对患者贫血及红细胞寿命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结论:淋巴瘤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较高,红细胞破坏或寿命缩短可能参与了贫血的发生机制;采用强烈的化疗方案可明显缩短患者红细胞寿命而加重贫血。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8.4%及23.3%,有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尿残余量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治疗。  相似文献   
38.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盆腔血管形态学研究的可行性,重建盆腔血管,观察正常人体盆腔血管一般形态。方法:经肘正中静脉为16名正常受试者注射造影剂后,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盆腔扫描,图像采集后经遮盖容积重建(S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盆腔动、静脉,鉴别显影血管及各血管分(属)支。结果:全部受试者中均显示出3-4级血管,平均显影时间为30s时可以清晰的显示动脉系统,90~130s之间为二者共同显示,并且在130s时静脉系统显影最为清晰,而230s后由于组织强化作用显著增强,静脉边缘显示不够清晰,但是相对独立。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作为解剖学手段,应用于正常人体盆腔血管形态学研究,并且随软件的升级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分离动静脉,对于今后临床盆腔血管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10只、清肝化痰活血方干预组(清肝组)10只、胆宁片干预组(胆宁组)10只。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均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SH动物模型,清肝组、胆宁组分别给予清肝化痰活血方药液和胆宁片混悬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时予生理盐水灌胃。造模12周末处死各组大鼠,检测体质量、肝指数、炎症活动度计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和肝组织中TG、FFA、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第12周时模型组和胆宁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炎症活动度计分、血清AST、ALT、γ-GT、TG、TC、FFA水平、肝组织TG、MDA、FF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清肝组(P<0.05),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和清肝组(P<0.05);胆宁组体质量、肝指数、炎症活动度计分及血清ALT、TG、TC和FFA水平、肝组织TG、FFA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清肝组炎症活动度计分、血清TG增高(P<0.05),肝组织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清肝化痰活血方对NASH模型大鼠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减轻脂类在肝脏的积聚,抗脂质过氧化,缓解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合并症的对症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胶囊。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32%优于对照组的67.65%(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