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同时期严重程度相当的中度以上烧伤住院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按烧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特重烧伤每次300kU,中重度烧伤每次200kU,每日2次,连续使用5~7d。两组创面均外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聚维酮碘)软膏及解毒烧伤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心肌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动脉血气分析、创面细菌培养等。结果 应用乌司他丁患者均能平稳渡过休克期、感染期和围手术期,创面渗出、水肿减轻,28d病死率为0。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度烧伤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重度以上烧伤患者各项检测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有效保护严重烧伤患者的脏器功能.适用于严重烧伤的急救治疗。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选择?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最佳条件.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进行.以阳离子脂质体Oligofectamine转染体外培养的第2~6代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记录荧光素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用流式细胞术作荧光细胞计数和观察细胞凋亡,通过不同细胞接种数量、反义寡核苷酸浓度和脂质体量转染条件的比较,逐步获得各转染过程中的最佳条件.结果①在6孔板上转染反义寡核苷酸,所用各转染条件未引起细胞凋亡.②其最佳转染条件为接种细胞数量32.25×104/皿,反义核酸浓度150 nmol/L,脂质体量3 ?L/孔;转染后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有荧光素聚集.结论获得?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最佳转染条件,可为下一步试验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比改良后方小切口入路(CH-DSA)与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assisted total hip approach, SuperPATH)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外展角与前倾角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断为单侧股骨颈骨折的201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CH-DSA组和SuperPATH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测量术后双髋正位和患髋侧位X线平片对比髋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以Lewinnek“安全区”为标准对比两个角度的可接受率。结果:CH-DS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SuperPATH组(P<0.001),切口长度明显长于SuperPATH组(P<0.001)。CH-DSA组外展角(43.54°±8.94°)明显大于SuperPATH组(40.66°±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CH-DSA组外展角可接受率(71.0%)与SuperPATH组外展角可接受率(80.2%)无统计学差异(P>0.05)。CH-DSA组前倾角(16.81°±5...  相似文献   
24.
1972年,Gery等[1]在人的周围血巨噬细胞(M少)培养上清中发现了一个能促进鼠胸腺细胞增殖的因子,命名为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ythphcytsetly。tingfactor,LAF),1979年改称白细胞介素1(Int。rleukinl,IL-1)。在中枢神经系统,IL-1表现有神经递l调质和生长因子的作用,参与脑损伤的修复,Lindhol。等人’“’研究发现,几一1参与了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现就IL-1在周围神经系统的研究综述如下。1周围神经损伤后几一1的表达几一1在生理状态下含量很低,但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分泌增多。大鼠单侧坐骨神经钳夹伤,术后1~2天血清中IL-1有一次急速…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基因物质 p63、β1整合素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在 5例正常人尸体上各取 2 1个不同部位的全层皮肤组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用基因物质 p63、β1整合素作为第一抗体标记表皮干细胞 ,并通过图像分析 ,研究表皮干细胞在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头皮 p63的PU值 [阳性单位 (% ) ] (4 2 .17± 3 .10 )最大 ,与面皮、腋部、上臂内侧、前臂内侧、腰背部、手背、足背及足底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足背p63的PU值(2 1.19± 6.89)最小 ,与身体其他部位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头皮CD2 9的PU值 (2 9.13± 4.99)最大 ,与身体其他部位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足底CD2 9的PU值 (11.89±1.5 2 )最小 ,阴囊与面皮、腰背、上臂内外侧、手掌、手背、腹部及足底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2 )正常人不同部位多毛组与汗毛组 p63、CD2 9的PU值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0 1)。(3 )躯干组与四肢组p63、CD2 9的PU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4 )屈侧与伸侧p63、CD2 9的PU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 p63、CD2 9对正常人不同部位皮肤表皮干细胞的表达不同 ,头皮、阴阜、阴囊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较高 ,而其他部位皮肤组织中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在不同类型创面上有无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56例患有不同类型创面的患者,用胶原蛋白海绵敷贴于取皮区、Ⅱ度烧伤、慢性溃疡创面上或填塞于压疮所致的窦道的底部为实验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愈合的经过、愈合的时间,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4例取皮区创面使用胶原蛋白海绵的愈合时间是(2.86±0.86)d,对照组为(4.14±0.86)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组愈合时间是(6.75±1.39)d,对照组为(10.63±1.19)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肉芽创面、慢性溃疡创面、压疮创面总显效率83.3%,总有效率100%;组织病理:对照组肉芽组织中可见较多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簇及扩张的新生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周围有散在新生的纤维母细胞。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形成,胶原纤维排列无序,部分融合。实验组早期及中期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的时期较对照组早,胶原纤维的产生增加,排列更有序。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对创面修复及愈合,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慢性溃疡和压疮创面生长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嗅神经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4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SD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40~260g。随机分为3组:基因修饰组,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组,每组16只。均首先行大鼠脊髓损伤造模。基因修饰组和嗅鞘细胞移植组分别移植神经生长因子、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修饰的嗅鞘细胞和单纯嗅鞘细胞,脊髓损伤组不做治疗。移植后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对损伤区的脊髓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主要观察bcl-2(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ax和fas(细胞凋亡诱导基因)阳性表达的情况评估经基因修饰和未经基因修饰的单纯嗅鞘细胞对脊髓神经凋亡的抑制及诱导作用。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结果:基因修饰组细胞凋亡数低于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组最高。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Bcl-2蛋白表达的顺序为基因修饰组&;gt;嗅鞘细胞移植组&;gt;脊髓损伤组(20.79&;#177;6.40,13.54&;#177;3.66,9.34&;#177;2.12,P&;lt;0.05);Fas,Bax蛋白表达的顺序均为脊髓损伤组&;gt;嗅鞘细胞移植组&;gt;基因修饰组【(24.98&;#177;4.32,40.48&;#177;2.05),(18.92&;#177;4.74,25.54&;#177;3.82),(11.78&;#177;3.81,16.87&;#177;3.30),(P&;lt;0.05)】。结论:单纯移植嗅鞘细胞其存活时间与分泌有限。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营养因子的主要成员,用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嗅鞘细胞后可提高嗅鞘细胞的生存时间和提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功能,移植后具有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Bankart损伤)可以得到镜下修复。 用于固定的修复锚钉主要有金属材料及可吸收材料两种"其中可吸 收锚钉因其可吸收性及无害性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可。  相似文献   
29.
NGF、BDNF基因修饰的BMSCs静脉注射治疗脊髓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rve growth factor,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静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方法]SD大鼠制备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A组)、BMSCs静脉移植组(B组)、NGF、BDNF基因修饰的BMSCs静脉移植组(C组)、正常对照组(D组)。治疗后2、6、10周,每组动物分别进行联合行为评分(GBS)、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查、双下肢功能测定(爬坡试验),评价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时间的延长,C组GBS、MEP、SEP及下肢功能明显改善。与其他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GF、BDNF基因修饰的BMSCs静脉移植能部分恢复损伤脊髓的功能。  相似文献   
30.
胶原蛋白海绵在多种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在不同类型创面上有无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56例患有不同类型创面的患者,用胶原蛋白海绵敷贴于取皮区、Ⅱ度烧伤、慢性溃疡创面上或填塞于压疮所致的窦道的底部为实验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愈合的经过、愈合的时间,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4例取皮区创面使用胶原蛋白海绵的愈合时间是(2.86&;#177;0.86)d,对照组为(4.14&;#177;0.86)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组愈合时间是(6.75&;#177;1.39)d.对照组为(10.63&;#177;1.19)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肉芽创面、慢性溃疡创面、压疮创面总显效率83.3%,总有效率100%;组织病理:对照组肉芽组织中可见较多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簇及扩张的新生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周围有散在新生的纤维母细胞。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形成,胶原纤维排列无序,部分融合。实验组早期及中期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的时期较对照组早,胶原纤维的产生增加,排列更有序。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对创面修复及愈合,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慢性溃疡和压疮创面生长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