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单纯胰酶和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两种不同的消化方式,观察表皮细胞表面抗原α6整合素和转铁蛋白受体CD71表达的变化,为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分选表皮干细胞选择合适的消化方法.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门诊包皮环切手术患者的皮肤标本10份,患者均知情同意,年龄14~22岁.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用胰酶、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进行消化,共20份,分为胰酶组、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10份/组.胰酶组将皮条放入质量浓度为2.5g/L的胰酶中,4℃消化过夜.次日撕除表皮角质层,以弯镊轻刮皮肤上皮面,获得表皮基底层细胞;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将皮条放入质量浓度为2.5g/L的中性蛋白酶中,4℃消化过夜.次日轻撕下皮肤表皮层,将其剪成1 mm×1 mm大小的碎块,以质量浓度为2.5g/L的胰酶消化5 min,获得表皮基底层细胞.分别取两组细胞悬液300 μL,加入碘化丙啶标记死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死亡细胞百分率,计算细胞活力.以荧光标记的α6整合素和CD71抗体标记细胞表面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表达.剩余细胞以表皮细胞培养液重悬,移入预先铺有100 mg/LⅣ型胶原的培养瓶中,接种密度为5×104/cm2,3 d换液1次,观察两组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纳入包皮环切手术患者的皮肤标本10份,每份标本分别用胰酶、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进行消化,共20份,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酶消化后两组细胞活力的比较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胰酶组[(86±1.81)%,(82±1.48)%,P<0.01].②不同酶消化后两组细胞抗原的表达胰酶组α6briCD71dim细胞占(8.00±1.69)%,α6briCD71bri细胞占(36.00±18.03)%,α6dim细胞占(40.00±10.08)%;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3种细胞所占比例依次为(30.00±8.59),(8.00±1.63),(38.00±8.72)%,两组各抗原的表达基本相似(P>0.05).③不同酶消化后两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胰酶组细胞贴壁及伸展较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稍迟0.5~1.0 h,此后培养过程中生长增殖情况无明显差异,一般7 d左右接近融合,传代.培养第7天,表皮细胞体积小,核浆比例大,可见夹杂有成纤维细胞.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细胞30 min内基本贴壁,并有少量细胞伸展,60 min后大部分细胞伸出短小伪足,胞质展开,折光率减低.培养第7天,表皮细胞体积小,核浆比例大,未见夹杂有成纤维细胞.结论从对表面抗原表达影响的角度来看,单纯胰酶消化与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消化后α6briCD71 dim,α6briCD71bri,α6dim这3种表皮细胞的检出率基本相似,两种消化方法可根据习惯选用.但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消化对细胞活力影响小,消化时机容易掌握,对细胞损伤相对小,适用于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分选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2.
P物质对增生性瘢痕中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神经肽P物质(SP)与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人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以及皮肤中肥大细胞(MC)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状态;I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肥大细胞,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SP对分离的MC组织胺释放率的影响,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1)增生性瘢痕中MC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8.6±1.9)%显著高于非增生性瘢痕(6.1±1.5)%及皮肤组织[(5.3±1.2)%,P<0.01]。(2)多数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呈活化状态。(3)增生性瘢痕组织中MC的组织胺释放率随SP刺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递增,与非增生性瘢痕组及皮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P明显提高增生性瘢痕中MC释放组织胺的水平而产生痒觉,这可能是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单纯胰酶和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两种不同的消化方式,观察表皮细胞表面抗原α6整合素和转铁蛋白受体CD71表达的变化,为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分选表皮干细胞选择合适的消化方法。 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门诊包皮环切手术患者的皮肤标本10份,患者均知情同意,年龄14~22岁。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用胰酶、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进行消化,共20份,分为胰酶组、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10份/组。胰酶组将皮条放入质量浓度为2.5g/L的胰酶中,4℃消化过夜。次日撕除表皮角质层,以弯镊轻刮皮肤上皮面,获得表皮基底层细胞;电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将皮条放入质量浓度为2.5g/L的中性蛋白酶中,4℃消化过夜。次日轻撕下皮肤表皮层,将其剪成1mm&;#215;1mm大小的碎块,以质量浓度为2.5g/L的胰酶消化5min,获得表皮基底层细胞。分别取两组细胞悬液300μL,加入碘化丙啶标记死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死亡细胞百分率,计算细胞活力。以荧光标记的毗整合素和CD71抗体标记细胞表面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原表达。剩余细胞以表皮细胞培养液重悬,移入预先铺有100mg/L Ⅳ型胶原的培养瓶中,接种密度为5&;#215;10^4/cm^2,3d换液1次,观察两组细胞的生长情况。 结果:实验纳入包皮环切手术患者的皮肤标本10份,每份标本分别用胰酶、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进行消化,共20份,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酶消化后两组细胞活力的比较: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胰酶组[(86&;#177;1.81)%,(82&;#177;1.48)%,P〈0.01]。②不同酶消化后两组细胞抗原的表达:胰酶组时α6^bimCD71^bim细胞占(8.00&;#177;1.69)%,α6^bimCD71^bim细胞占(36.00&;#177;18.03)%,α6^bim细胞占(40.00&;#177;10.08)%;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3种细胞所占比例依次为(30.00&;#177;8.59),(8.00&;#177;1.63),(38.00&;#177;8.72)%,两组各抗原的表达基本相似(P〉0.05)。③不同酶消化后两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胰酶组细胞贴壁及伸展较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稍迟0.5-1.0h,此后培养过程中生长增殖情况无明显差异,一般7d左右接近融合,传代。培养第7天,表皮细胞体积小,核浆比例大,可见夹杂有成纤维细胞。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组细胞30min内基本贴壁,并有少量细胞伸展,60min后大部分细胞伸出短小伪足,胞质展开,折光率减低。培养第7天,表皮细胞体积小,核浆比例大,未见夹杂有成纤维细胞。 结论:从对表面抗原表达影响的角度来看,单纯胰酶消化与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消化后α6^bimCD71^bim,α6^bimCD71^bim,α6^bim这3种表皮细胞的检出率基本相似,两种消化方法可根据习惯选用。但中性蛋白酶联合胰酶消化对细胞活力影响小,消化时机容易掌握,对细胞损伤相对小,适用于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分选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抑制瘢痕血管增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 (VEGFR 2 /KDR)为靶点,观察其抗体对烧伤增生性瘢痕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 以人烧伤增生性瘢痕移植于裸鼠建立动物模型。治疗组KDR多抗分为10mg/L和5mg/L两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和空白对照组作对照,每周2次,治疗1、2、3周分别观察瘢痕体积、组织形态学、微血管定量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3周后的瘢痕体积(mm3 )、血管密度(个/mm2 )、Ⅰ、Ⅲ型胶原含量(阳性面积) ,KDR两治疗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形态学显示瘢痕组织内有大量的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和血管闭塞,成纤维细胞凋亡,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KDR抗体可通过抑制血管的形成治疗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5.
不同深度糖尿病大鼠烫伤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制作糖尿病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正常SD大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诱导成功1、2、3、4周检测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胶原含量,以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判断典型糖尿病性皮肤改变所需的时间。以恒温恒压烫伤仪制作烫伤模型,制模条件为0.5kg压力下,80℃,分别作用时间4.6、12s,48h后取材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烫伤深度。结果糖尿病大鼠诱导成功后4周,皮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含量为(31.40±3.45)U/mg、胶原含量为(12.60±0.57)mg/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出现典型的糖尿病性皮肤改变。HE染色烫伤时间4、6、12s时深度依次为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结论恒温恒压电热烫伤仪制作糖尿病大鼠不同深度烫伤模型简单、方便,重复性高,为研究糖尿病创面愈合提供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附睾炎后男性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与精液参数变化的关系。方法对40例急性附睾炎后男性患者血清中的AsAb和精液参数进行检测。根据血清AsAb分阳性和阴性,比较这两种患者精液参数的改变。结果40例急性附睾炎后男性患者血清AsAb阳性32例,占被检人数的80%。血清AsAb阳性组精子畸形率高于AsAb阴性组;而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a+b级活动精子率明显低于AsAb阴性组,两组间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急性附睾炎后产生血清AsAb,AsAb对精液主要参数有明显影响,是导致男性免疫性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迟缓爱德华氏菌是目前水产养殖中主要的病原菌,其感染谱甚广,危害巨大。因此,研制能有效预防这种致病菌的疫苗,将会极大的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法用OMP-LPS偶联物、OMP、LPS、FKC(福尔马林灭活全菌)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按相同程序分别免疫鳗鲡。通过溶菌酶活性检测、微量凝集反应试验,结果鳗鲡经OMP-LPS偶联物、OMP、LPS以及FKC疫苗免疫后,各免疫组间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远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OMP-LPS偶联组抗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E29L株的抗体效价较单纯的LPS组、OMP组,FKC组抗体滴度高,且持续时间长;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E29L株的攻击,OMP-LPS偶联组保护率为84%,高于单纯OMP组的80%,LPS组的44%和FKC组60%。结论 OMP-LPS偶联物、OMP、LPS、FKC添加佐剂ISA763,各组的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不添加佐剂各组(P0.05),除了FKC+ISA763佐剂组外,其余各组均与不添加佐剂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添加佐剂各组保护率都明显高于不添加佐剂各组,说明添加ISA763佐剂能够更好的启动鱼类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效果。方法 86例行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身麻醉维持,观察两组麻醉维持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前和插管后、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效果比单纯运用瑞芬太尼或者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显著,可以弥补单纯用药的不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各种创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外科住院患者中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创面细菌培养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创面培养179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51株,占28.5%。(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95.8%、92.3%;头孢西丁、阿莫西林/棒酸的敏感率为53.8%、46.2%;对环丙沙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替卡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的敏感率依次为19.2%、16.7%、12.5%、12.5%、7.7%、7.7%;对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0。 结论 创面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株多重耐药严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阿米卡星的敏感率高。临床应重视创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