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1.
72.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痰瘀同治的芎蒌通脉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腺苷脱氨酶(ADA)的影响及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肝脏损害风险方面的作用。方法:60例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并接受糖尿病教育等一般治疗;对照组结合临床情况治疗,包括降糖、降压、降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芎蒌通脉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ADA、TG、TC、LDL-C、HDL-C及中医症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ADA、TG、LDL-C、TC、HDL-C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76.1%,对照组为55.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芎蒌通脉方治疗2型糖尿病痰瘀证患者能明显降低腺苷脱氨酶,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对糖尿病血管损伤、肝脏损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3.
李鹏辉  衡先培 《河南中医》2011,31(6):695-697
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中医“消渴病”的变证。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认为应在原有消渴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基础上,以血脉涩滞,瘀血痹阻为核心,结合中西医内治外洗方法,同时遵循辨证论治的前提进行治疗。笔者从经方验方加减、名师经验、中药制剂治疗、中药单方治疗、中医外治6个方面综述中医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防治目前尚属困难。通过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病机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新的防治策略和具体的防治方法。对于指导用中医中药防治糖尿病性胃轻瘫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胜红丸加减方对DGP患者醋氨酚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以抓阄的方式将DG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7例 )及对照组 (39例 )。治疗组服用中药复方胜红丸加减方之煎剂。对照组服用西沙必利 ,同时两组都常规服用小剂量肠溶阿斯匹林等 ,降糖治疗不变。疗程 1周。结果 :治疗组醋氨酚胃排空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胃排空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主要症状得分的降低率分别为早饱 74 4 %vs 38 2 % ,胃胀 84 2 %vs 4 8 6 % ,恶心 70 9%vs 4 2 9% ,呕吐 96 8%vs 72 6 %。并提示治疗组对餐后血糖的降低有促进作用。结论 :胜红丸加减方能显著促进DGP患者醋氨酚胃排空 ,对DGP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6.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总数的60%以上,且与代谢障碍的程度平行,病变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致死[1],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笔者就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检测方法及中医药疗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前瞻性研究益气活血法对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23例,气阴两虚型39例,阴阳两虚型14例,血瘀气滞型24例。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加生脉注射液分别静脉滴注,疗程2周。同时以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每搏心输出量(SV)、每分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结果:治疗后各组之间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以治疗后减治疗前的差值比较,发现益气活血法增加SV的顺序为:阴阳两虚型〉血瘀气滞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增加CO的顺序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血瘀气滞型〉阴虚热盛型;增加EF的顺序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血瘀气滞型〉阴虚热盛型。但气阴两虚型与血瘀气滞型之间CO、EF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无论辨证属于气阴两虚型、血瘀气滞型还是阴阳两虚型,都可因益气活血法治疗而获益;但辨证属阴虚热盛型者不提倡用益气活血法。  相似文献   
78.
论中医与循证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9.
糖尿病结肠功能紊乱是糖尿病极为常见的并发症。据我们糖尿病专科医院观察,发病率约为47.5%,突出的临床症状为便秘。虽该并发症一般不影响患者生命,但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危害性不容忽视。现代医学认为本症与糖尿病植物神经损伤有一定关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我们在临床医疗中采用病证合参、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经治的1694例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结肠功能紊乱病例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病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病变非常广泛,一旦发生,发展迅速,无论大、中、小血管,动脉,毛细血管,均可累及。西医降糖虽然有较好效果,但对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防治却缺乏有效的手段。临床实践证明,控制血糖可以延缓血管病变的发生,但发生只是迟早的问题,而中医药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较大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中医辨证产生的痰瘀同治方将可能通过祛痰活血来早期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