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5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1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7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33篇
内科学   192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85篇
综合类   827篇
预防医学   234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237篇
  2篇
中国医学   228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17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10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脑挫裂伤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96例手术治疗的脑挫裂伤患者资料,其中显微手术236例,常规手术160例,将两组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显微手术组中线复位程度较常规手术组明显.术后24 h后显微手术组患者颅内压较对照组低.显微手术组术区再出血、再次手术、脑梗死、癫痫发生率优于常规手术组.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6月显微手术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显微手术有利于提高脑挫裂伤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经鼻蝶神经内镜结合磨钻辅助下切除垂体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5—2012-01 48例择期行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磨钻辅助,术后行视力、神经影像和内分泌检查,总结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肿瘤全切除37例(77.1%),大部分切除8例(16.7%),部分切除3例(6.3%);术后视力好转22例(84.6%,22/26),视野缺损好转9例(81.8%,9/11),头痛消失或好转10例(71.4%,10/14);术后3个月复查,48例患者平均PRL水平由术前(298.31±143.14)μg/L降至术后(46.38±31.47)μg/L,平均GH水平由术前(48.14±20.38)ng/L降至术后(13.29±5.5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脑脊液漏者5例,暂时性尿崩症者13例,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一过性麻痹2例,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结合磨钻辅助可进一步增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药理剂量维生素C体外杀灭流感病毒A/CA/7/09 (H1N12009)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流感病毒A/CA/7/09感染人类正常呼吸道上皮细胞(NHBE)后,立即或8h后分别加入2.5~20 mmol/L维生素C、维生素C+过氧化氢酶和不含维生素C的NHBE培养基,或直接在流感病毒A/CA/7/09中分别加入上述培养基.培养4~12 h后,分别收集培养基上清液,通过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 TCID50)法对病毒进行定量检测.利用高压液相层析法(HPLC)测量样品中维生索C含量和Clark型氧电极法测量样品中过氧化氢浓度.结果 药理剂量的维生素C可杀灭体外游离的流感病毒,也能杀灭体外培养细胞内的流感病毒;维生素C杀灭病毒的效应与剂量相关:2.5 mmol/L的维生素C可杀灭约90%的流感病毒,20 mmol/L的维生素C可杀灭所有病毒;维生素C在病毒感染不同时间窗的杀灭病毒效应不同,在病毒感染8~12h内,维生素C杀灭病毒的效果最好;4 h内可清除感染NHBE细胞的所有流感病毒;感染后期维生素C杀灭病毒的效果最差.维生素C杀灭病毒的效应可被过氧化氧酶完全抑制.结论 药理剂量的维生素C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可能通过生成过氧化氢发挥杀灭细胞内外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环状非编码RNA(circRNA)是指一类不具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poly(A)尾巴的一类非编码RNA,其通过共价键形成环形结构,它们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机制调节蛋白质的编码。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irc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等多种细胞功能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导致多种疾病(如恶性肿瘤、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发生。本文综述了circRNA在眼科疾病中的潜在作用和可能机制,以期能够为相关眼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不同阶段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优缺点。方法:检索国内数据库,收集关于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对比研究的文献,并手工检索全文,利用Meta分析对所得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共7篇文献(879例)符合标准,其中腔镜组435例,传统组444例。通过Meta分析发现,在术中出血量(WMD=-11.98,95%CI:[-19.76,-4.21])、患者满意度(WMD=24.62,95%CI:[2.55,237.49])、术后镇痛药需求(WMD=0.26,95%CI:[0.10,0.64])等方面腔镜组具有明显优势;而术后住院时间(WMD=0.16,95%CI:[-0.29,0.60])、引流量(WMD=11.87,95%CI:[-3.35,27.10])、并发症(WMD=0.58,95%CI:[0.27,1.27])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WMD=24.38,95%CI:[11.60,37.17])腔镜组长于传统组。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减轻术后疼痛,而在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并发症等方面与传统手术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长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累及颅中窝的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月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的16例累及颅中窝的颅底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病理示脑膜瘤7例,软骨肉瘤4例,骨肉瘤、浆细胞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各1例。术后平均随访(36.3±26.9)个月;MRI复查未出现残留肿瘤再生长或复发;术后6个月KPS评分(75.5±12.4)分,mRS评分0~2分16例;末次随访,15例面神经功能为House-Brackmann分级1级,2级1例。结论 对于累及颅中窝的颅底肿瘤,经颧骨-颅中窝入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 探讨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研究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的解剖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咳血患者行MSCTA检查,男93例,女27例,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52.4岁.对其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等三维后处理,获得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开口位置、分支类型等解剖信息.结果 对120例咳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进行统计,发现起源正常支气管动脉271支(271/292,92.8%),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21支(21/292,7.2%).分支类型R1L1型最常见占34.3%,其次较为常见的类型为R2L119.2%、R1L015.2%、R1L210.1%.右侧支气管动脉起源于右前壁(100/105,95.2%);左侧支气管动脉起源于左前壁(67/78,85.9%);共干支气管动脉起源于前壁(28/36,77.8%).结论 MSCTA可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有效评价支气管动脉的三维影像解剖特征,对辅助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手术插管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并能同时对肺部疾病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