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36只家兔所做的动物实验,其中24只家兔造成脊髓损伤。通过血气分析,发现伤后家兔的动,静脉血都出现了氧分压,氧饱和度,及氧含量的明显降低。经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后。PO2,O2sat及O2ct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2.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0只家兔造成轻瘫、重瘫和全瘫三种实验模型。用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通过运动功能,脊,髓诱发电位、光间和电镜的对比研究及统计学处理,发现自血光量子疗法能改善脊髓血液循环,保护神经元和传导束的细胞、亚细胞结构、促进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3.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2004-01/2007-12收治的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骨缺损进行微创植骨的患者11例,局部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在电视透视引导下定位,做5~8 mm的切口。通过植骨器撑开软组织,切割、钳夹、取出纤维瘢痕组织,并打通硬化封闭的髓腔,形成新鲜植骨床。通过套筒将自体骨、异种骨或人工骨植入。植骨后每2周复查X射线片,观察植骨块吸收、骨再生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10例患者植骨后一般情况好,无发热,伤口无明显肿胀、渗出等炎症反应,均为一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均在植骨后2~4个月(平均2.9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恢复正常负重。1例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骨不连患者3周内出现炎症反应,植骨后8个月仍未愈合。提示微创植骨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愈合较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4.
家兔用改良Allen氏系统造成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分别测定血液和脊髓组织TXB2、6-keto-PGF1和ET-1含量;以及脊髓组织灰质、白质和总血流量,研究紫外线照射和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实验发现:损伤组血液和脊髓组织TXB2含量升高、6-keto-PGF1α含量下降、ET-1含量升高,脊髓组织灰质和白质血流量以及脊髓组织总血流量均  相似文献   
45.
微创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微创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的方法。方法: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后环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结果:治疗15例,随访优良率86.7%,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骨折后或骨折术后为了缓解疼痛临床上常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镇痛。近年来研究发现NSAID在镇痛的同时对骨折愈合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一发现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笔者就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7.
背景:临床上常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文献报道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会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但其究竟如何影响肝肾组织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肝肾组织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2008-0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8月龄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300~32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双氯芬酸钠先骨折后药物组和双氯芬酸钠先药物后骨折组,每组8只。 方法:大鼠卵巢去势后饲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组。生理盐水组和先骨折后药物组先进行双侧股骨中段骨折造模,再分别灌注生理盐水10 mL/(kg•d)和双氯芬酸钠5 mg/(kg•d)。1次/d,共3周;先药物后骨折组先灌注双氯芬酸钠5 mg/(kg•d)3周,再进行骨折造模。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骨折后2,3,4,6周摘取肝脏和双侧肾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学观察。 结果:双氯芬酸钠先骨折后药物组肾小球炎症反应;肾小管管腔扩张,上皮细胞水肿,细胞核消失,小管变性坏死,管腔内出现白细胞及细胞碎片和药物结晶;肾间质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双氯芬酸钠组肝小叶结构模糊,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部分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炎症反应;中央静脉和肝窦隙淤血。双氯芬酸钠先药物后骨折组同样造成肝肾组织损害,持续3周左右。 结论:双氯芬酸钠对骨质疏松性大鼠的肝肾组织有一定损害,尤其是肾脏组织。长时间应用双氯芬酸钠造成的肝肾组织损害是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硅灰石涂层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诱导能力。方法 将硅灰石等离子喷涂于Ti-6Al-4V表面,成骨细胞于其表面培养,测定培养液的碱性磷酸酶活性、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和骨钙素的含量,并观察硅灰石涂层表面成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果 培养7~12d,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13~21d,骨钙素内含量最高,涂层表面细胞增殖明显。结论 硅灰石涂层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诱导能力。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硅灰石涂层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诱导能力.方法将硅灰石等离子喷涂于Ti-6Al-4V表面,成骨细胞于其表面培养,测定培养液的碱性磷酸酶活性、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和骨钙素的含量,并观察硅灰石涂层表面成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果培养7 ~ 12 d,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13 ~ 21 d,骨钙素内含量最高,涂层表面细胞増殖明显.结论硅灰石涂层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诱导能力.  相似文献   
50.
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选择及适应证。方法 将 3 7例不伴桡神经损伤的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分为前外侧入路组和后侧入路组 ,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并对手术入路的术后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15例前外侧入路中有 3例出现桡神经损伤 ,2例完全恢复 ,1例部分恢复。 2种手术入路治疗的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均得到临床愈合 ,随访病人的肩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大多数不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宜采用后侧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