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8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41.
选择122例2型糖尿病患,分为合并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各组又分别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定其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和胰岛、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及血清瘦素水平。结果示2型糖尿病患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成正相关关系(P<0.01),与血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在合并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成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642.
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在胃癌家系成员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PCR方法检测胃蛋白酶原C基因(pepsinogen C gene,PGC gene)多态在辽宁庄河地区胃癌家系成员基因组中的分布,并进一步分析遗传因素对庄河地区胃癌发生的影响.方法研究材料为61例胃癌家系成员外周血及42例健康人外周血,通过PCR方法检测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家系成员组等位基因1出现的频率(0.564)较正常组(0.3659)高且有统计学意义(x2=5.09,p<0.05).等位基因1纯合基因型在胃癌家系成员组中的分布频率为0.36,较正常组(0.15)高且有统计学意义(x2=5.65,p<0.05).结论庄河地区胃癌家系高发胃癌与PGC多态有关.本实验结果说明该地区胃癌高发的原因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而且与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43.
目的 探讨胶质肉瘤(GSM)的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0年7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行开颅手术的13例GS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临床特征、术前影像学特征及术后分子病理表现。术后进行随访,直至患者死亡。结果 GSM患者共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3~70岁,平均51.69岁;大部分患者主诉为头晕、头痛,病灶主体位于幕上。术前核磁共振成像提示主要为团块状,T1WI、T2WI大部分为混杂密信号,T1增强提示环形强化或者不规则强化。术后病理诊断示,病灶均含有胶质母细胞瘤成分和肉瘤成分,网织纤维染色为阳性。分子免疫学提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波形蛋白、S-100蛋白、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蛋白均为阳性。术后3例行放疗,8例行替莫唑胺化疗,随访发现复发5例,其中3例原发病灶复发,1例经脑脊液颅外转移,1例患者转移至延髓、第四脑室。总体中位数生存期9.20个月。结论 GSM罕见,主要依靠病理特征确诊,容易复发,一般向邻近脑组织和自然解剖途径转移,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644.
目的 对余甘子叶中槲皮素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余甘子叶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液相色谱测定余甘子叶中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50:5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外标法定量.结果 槲皮素在10~10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1.89%,n=9);分别对不同产地的样品进行了测定.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回收率好,可作为余甘子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45.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加速病人康复、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提高社会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临床营养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估工具的历史、深入解读各种工具开发背景及适应证,旨在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化实施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646.
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修饰是一种动态可逆的转录后修饰,主要由甲基转移酶催化mRNA上腺苷酸发生甲基化,去甲基转移酶将甲基去除,然后m6A甲基结合蛋白特异性结合mRNA从而完成m6A甲基化修饰。m6A甲基化修饰通过调控RNA的代谢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对化学治疗药物的耐药性,进而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胃癌位居全球常见癌症的第5位,其相关病死率位居世界第4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最新研究报道,m6A甲基化修饰在调控胃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m6A甲基化修饰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胃癌转移机制的阐明、新的候选治疗靶点的发现及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7.
为了进一步提高肺癌的诊断率,我们检测了肺癌患者与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及胸腔积液中的癌胚抗原(CEA)含量,以探讨其在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86例患者均是我院1992年至1997年收治的病例。其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胸膜转移45例,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32岁~83岁,中位年龄51岁;肺良性疾病组41例,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26岁~79岁,中位年龄45岁,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34例,肺部细菌感染所致胸腔积液7例;另取健康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8岁~62…  相似文献   
648.
目的:探讨miR-3163调控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6(CEACAM6)对顺铂耐药胃癌细胞AGS/DDP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GS/DDP细胞及亲本细胞株AGS中miR-3163和CEACAM6表达。将AGS/DDP细胞分为DDP+miR-NC、DDP+miR-3163、DDP+si-NC、DDP+si-CEACAM6、DDP+miR-3163+pcDNA和DDP+miR-3163+pcDNACEACAM6组。MTT、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Western blot确定miR-3163与CEACAM6的相互作用。结果:与AGS细胞比较,AGS/DDP细胞miR-3163表达显著降低(0.58±0.06 vs 1.00±0.06),CEACAM6表达显著升高(0.61±0.06 vs 0.24±0.03,P<0.05)。与DDP+miR-NC组比较,DDP+miR-3163组AGS/DDP细胞增殖抑制率[(36.32±3.21)%vs(8.41±0.83)%]、凋亡率[(23.14±2.33)%vs (7....  相似文献   
649.
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测定全血中亚砷酸盐(As)、二甲基砷酸(DMA)、一甲基砷酸(MMA)和砷酸盐(As)。萃取后的上清液经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原子荧光检测定量。四种砷形态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500μg/L,检出限为10.0μg/L,低、中、高三个浓度加标样品平均回收率为78.4%~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0%~9.12%。本文所建立的全血中四种砷形态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应用于实际接触人群中砷形态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650.
建立同时测定芪龙壮儿口服液中19种化学成分的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比较不同批次样品的质量差异,为该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方法测定了10批芪龙壮儿口服液中尿囊素、L-脯氨酸、焦谷氨酸、大麦芽碱、腺苷、L-苯丙氨酸、鸟苷、L-色氨酸、咖啡酸、毛蕊异黄酮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芒柄花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和黄芪甲苷的含量,并利用Hiplot开源科研绘图平台及MarkerlynxXS软件对含量数据进行聚类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综合评价不同批次芪龙壮儿口服液的质量差异。19个化学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1.9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