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扶正活血方结合长皮膏治疗乳腺癌术后坏死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坏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采用内服扶正活血方结合外用长皮膏,对照组18例单用长皮膏外治.结果:①内服扶正活血方结合外用长皮膏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达95.45%,单用长皮膏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88.89%,经统计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4.55±15.25天,对照组为46.28±19.90天,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扶正活血方结合外用长皮膏内外合治组治疗乳腺癌术后坏死创面的疗效优于单用长皮膏外治组.  相似文献   
22.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的研究大多从肠神经系统(ENS)、神经递质、结肠Cajal细胞(ICC)、水通道蛋白、胃肠激素和自由基分泌等方面进行,因此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一个重要环节。该文从建立便秘动物模型和复方中药研究发病机理两方面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研究尚存的问题和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3.
董佳容  蒉纲  毛旭明  陆金根 《陕西中医》2021,(12):1763-1765
便秘是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临床常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肛门堵塞感、腹部不适、口臭、食欲减退、乏力等。便秘发病机制复杂,给患者带来严重生活困扰。陆金根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其病机为虚、滞、瘀、郁四个方面,并根据临床表现,将便秘分为气阴两虚、肺气不宣、腑气不通、血瘀、情志不调五种证型,提出“以补开塞,塞因塞用”“整体论治,辨证施治”“重视调护情志”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扶正祛腐化瘀法治疗乳腺癌术后创面不愈83例临床疗效。方法:内服扶正祛瘀生肌方结合长皮膏外敷为主治疗乳腺癌术后创面83例,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83例患者痊愈72例,显效7例,有效3例。痊愈率86.75%,痊愈时间20~58天,平均(36.71±9.53)天。8周未愈患者继续治疗,1例患者因肝转移未坚持治疗创面未愈,其余均愈。结论:扶正祛腐化瘀法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术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5.
从病名渊源、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辨证论治四个方面,对历代中医古籍关于便秘的论述进行了系统归纳、分析与整理。认为虽然病名不一,但对便秘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而且论述全面深刻,外及六淫,内涉五脏六腑与气血津液;治法有攻有补,有柔有润,标本兼顾,对于现代临床便秘的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从病名渊源、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辨证论治四个方面,对历代中医古籍关于便秘的论述进行了系统归纳、分析与整理。认为虽然病名不一,但对便秘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而且论述全面深刻,外及六淫,内涉五脏六腑与气血津液;治法有攻有补,有柔有润,标本兼顾,对于现代临床便秘的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
董佳容  万华  周阿高 《光明中医》2008,23(12):1886-188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乳癌术后方”的临床疗效,并初步评定其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乳癌术后方”治疗3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半年,观察神疲乏力、出汗等14个临床症状的情况,同时检测机体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并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①治疗前后相比患者的神疲乏力、出汗和面色6光白症状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②口干、胸胁胀痛、胃脘嘈杂、心烦易怒、纳呆、失眠、便秘或便溏、夜尿频症状也有显著改善(P〈0.05)。③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达87.5%。④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比及CD4/CD。比值的异常病例率均有非常显著下降(P〈0.05)。结论:“乳癌术后方”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T细胞及NK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8.
"乳癌术后方"抗高转移小鼠乳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华  吴雪卿  董佳容  于小鲲  冯佳梅  李欣荣  陆泳  陆德铭 《肿瘤》2007,27(9):691-693,709
目的:初步探讨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方法:采用4T1乳腺癌小鼠为实验模型,口服中药"乳癌术后方",观察其抑瘤及抗肺转移作用,并对荷瘤小鼠T细胞增殖功能、T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IL-10、IL-12、IFNγ-等免疫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显示"乳癌术后方"对荷瘤小鼠瘤体积抑制率及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42.70%、13.14%,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1);中药与CTX同时使用还能将CTX的抑瘤率再提高13%(P<0.01),肺转移抑制率再提高近10%。与模型组相比,"乳腺癌术后方"能明显上调荷瘤小鼠T细胞和B细胞活性,下调巨噬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并能抑制荷瘤小鼠淋巴细胞IL-10的生成,增强IFNγ-及IL-12的产生,使之更接近正常小鼠水平。结论:"乳癌术后方"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荷瘤宿主的免疫抑制、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9.
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试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对10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中医症状采集,以统计分析并辨证分型.结果:出现气虚证81例(75.00%),阴虚证77例(71.30)%,血虚证25例(23.15%),冲任失调证57例(52.78%),肝气郁结证37例(34.26%),肝肾阴虚证22例(20.37%);气虚证、阴虚证相兼60例(55.56%),气虚证、阴虚证、冲任失调证三证相兼34例(31.48%).年龄、病程、雌孕激素受体表达、腋下淋巴结转移、服用三苯氧胺等均对辨证分型无影响.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辨证分型错综复杂,以气虚证及阴虚证或二证相兼为最常见;其次为冲任失调证或三证相兼.  相似文献   
30.
中药长皮膏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长皮膏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长皮膏纱布外敷,对照组(30例)采用凡士林纱布外敷,对两组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术后症状(如疼痛、水肿、渗液、疤痕等)以及疗程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25.17±4.61)d,对照组为(28.57±3.11)d,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疼痛、水肿、渗液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术后第10天,治疗组患者疼痛、水肿、渗液情况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创面完全治愈后,治疗组患者疤痕面积为(0.22±0.06)cm2,对照组为(0.25±0.05)cm2,两者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长皮膏对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具有疗程短、痛苦小、疤痕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