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2 毫秒
21.
目的:观察改良跗骨窦入路斜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改良跗骨窦入路斜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5~69岁,中位数37岁。均为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其中单足23例、双足2例,SandersⅡ型骨折19例、Ⅲ型骨折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8 d,中位数5 d。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2个月测量患足B9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足功能,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5个月。术前、术后1 d、术后12个月的B9hler角分别为15.96°±1.45°、34.26°±3.11°、34.07°±3.02°。术前、术后1 d、术后12个月的Gissane角...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Fas抗原和caspase-8 在细菌氧化还原蛋白azurin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凋亡中的调控机制及作用。 方法: 用150 mg/L浓度的azurin处理U2OS 细胞,分别作用6、12、24和48 h。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Fas 抗原的表达。用荧光试剂盒检测caspase-8 的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azurin和抗-Fas-抗体诱导的骨肉瘤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加入caspase-8活性抑制剂IETD-FMK后凋亡百分率的变化。 结果: Azurin诱导U2OS 细胞凋亡后,与对照组比较,Fas 抗原表达强度增加(P<0.01),caspase-8活性升高(P<0.01)。Fas 抗原表达和caspase-8 活性随着azurin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至24 h后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Fas抗原的表达与caspase-8 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73,P<0.01)。表达增强的Fas 抗原具有转导凋亡信号的功能,抗-Fas抗体借此增强azurin诱导U2OS细胞凋亡的作用。Caspase-8 活性抑制剂IETD-FMK能阻断caspase-8 活化而抑制 azurin 或抗-Fas抗体诱导的U2OS细胞凋亡,与抑制剂组比较,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差异(P<0.01)。 结论: Fas 依赖途径可能为细菌氧化还原蛋白azurin诱导U2OS 细胞凋亡主要机制之一, caspase-8活性上调可能在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正>踝关节外侧疼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因创伤后腓骨肌间室内的腓骨长短肌腱的滑脱及撕裂引起,常合并腓骨肌上支持带的损伤。腓骨长短肌是足行外翻动作的重要解剖结构,若其损伤常会影响足踝关节的功能。但是非创伤及非肿瘤性的踝关节外侧疼痛非常罕见。第4腓骨肌导致踝关节外侧狭窄综合征从而引起踝关节外侧疼痛极为少见,国外可见文献个案报道,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病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24.
微创技术治疗跟骨骨折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苗旭东 《中国骨伤》2018,31(7):591-593
正跟骨骨折发病率占跗骨骨折发病率的60%,全身骨折的2%~([1])。不及时或治疗方法选择错误常导致患足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致残率可高达30%。传统的"L"形经外侧扩大入路切复内固定术一直被视为治疗移位跟骨骨折的首选方法,但这一方法常会发生术后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和内植物外露等诸多并发症~([2]),极大地影响了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成了足踝创伤外科医生们积极探索的目标和动力。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各类跟骨骨折的治疗中并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这些微创技术方法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5.
二氧化锆梯度复合羟基磷灰石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自制的新型骨科生物复合材料--二氧化锆(Zirconia,ZrO2)梯度复合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化学沉淀法制备ZrO2超细粉和HA粉体后,采用干铺-烧结法制备ZrO2梯度复合HA的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分别行以下实验①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分2组(n=10),分别按50 g/kg注射材料浸提液和生理盐水,观察小鼠毒性表现、死亡数和体重变化.②建立L929细胞生长代谢标准曲线.③细胞毒性实验分3组材料组(材料浸提液)、阳性对照组(0.64%苯酚的培养液)和阴性对照组(RPMI-1640培养液),分别与细胞悬液培养,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相对增殖率(relative proliferation rate,RGR)计算及毒性分级.④体外溶血实验分3组,分别取10 ml材料浸提液、灭菌蒸馏水(阳性对照组)和0.9%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各加入抗凝稀释新鲜兔血0.2 ml,测定溶血率.⑤骨和肌肉内植入实验分4组(n=3),分别于双侧臀部肌肉和股骨外髁处植入生物复合材料,于术后3、6、12和24周处死动物,分别作组织切片和电镜扫描.结果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3周内小鼠无死亡;3 d内各组动物未见中毒症状或不良反应;材料组体重增长3.57±0.49 g,对照组为3.62±0.61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929细胞生长代谢标准曲线表明,L929细胞接种量与细胞的增殖代谢率在接种细胞数为1~8×103个/孔范围内呈正直线相关.③细胞毒性实验阳性对照组细胞体变小成圆形,核固缩,贴壁细胞聚集成团,毒性级为Ⅳ级;材料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形态正常,数量增多,毒性级分别为Ⅰ级和0级;MTT比色法检测,阳性对照组明显低于材料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与材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溶血实验阴性对照组的体外溶血率为0,阳性对照组体外溶血率为100%,而材料组的体外溶血率为1.66%,符合ISO规定的溶血率<5%的标准.⑤兔肌肉和骨内植入实验植入体内后,无明显异物反应;材料与受体骨发生牢固的生物键合,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结论ZrO2梯度复合HA生物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合作为生物骨科材料.  相似文献   
26.
背景:当前在中国,踝关节融合术作为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和病损给患者带来的长久功能和利益来讲,仍然是一个现实可行的手术方法或“金标准”,但术式众多和融合率结果参差不齐,融合术后功能评价及结果亦不知晓。目的:介绍经前外侧骨双螺纹加压钉(I.CO.S)行踝关节融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利用I.CO.S对24例踝关节严重病损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术。男15例,女9例;年龄23-68岁,平均45岁;严重创伤后关节炎和(或)距骨体部分坏死患者16例,踝关节骨关节炎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手术均采用踝关节外侧入路,腓骨下段截骨,利用摆锯截骨,在距骨颈基底部跖侧和距骨外侧突双螺纹空心钉(I.CO.S)3n压固定,术后石膏支具固定直至融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14—64个月)。术后2周切口I期愈合,4周可见骨痂形成,12周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足部外形改善。X线片及CT示胫距关节牢固融合。所有患者术后踝关节僵硬但没有并发症出现,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19例优,3例良,2例可。结论:采用2枚经距骨双螺纹加压钉(I.CO.S)行踝关节融合的手术方法简单可靠,融合率高。其优点为切口显露良好,对胫距关节干扰小,再次植骨,外踝旁靠植骨提高了植骨强度。  相似文献   
27.
TRAIL基因与顺铂协同诱导横纹肌肉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TRAIL)和顺铂联合应用对人RD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将重组腺病毒载体(Ad)介导的TRAIL基因作用于人RD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通过电镜、MTT比色法、RT-PCR及流式细胞仪方法,观察和分析其对RD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作用的效果,并与联合应用顺铂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MTY法显示顺铂浓度为1.0μg/ml、5.0μg/ml和10.0μg/ml对RD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8%、23.4%和43.8%;按MOI值1000转染腺病毒Ad/GT-TRAIL对RD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41.2%,再联合Ad/PGK-GV16后,生长抑制率上升到52.5%;Ad/GT-TRAIL联合Ad/PGK-GV16再加用顺铂后的生长抑制率为72.7%。顺铂作用3d后的凋亡率为7.41%;Ad/GT-TRAIL联合Ad/PGK-GV16作用3d后的凋亡率为12.95%;Ad/GT-TRAIL联合Ad/PGK-GV16再加用顺铂作用3d后的凋亡率为23.24%,而1640对照组的凋亡率为2.19%。顺铂作用后,细胞的cFLIP mRNA表达下调,与细胞凋亡增加的改变相一致。结论 Ad/GT-TRAIL能有效诱导横纹肌肉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横纹肌肉瘤细胞的生长,联合应用顺铂后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苏拉明单独及联合顺铂杀伤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细胞毒性试验检测苏拉明单独及联合顺铂作用48h后对骨肉瘤细胞MG-63的杀伤作用,并观察苏拉明单独作用48h后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苏拉明单独作用能够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的增殖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100、200、400μg/ml苏拉明作用后细胞毒性指数(CI)分别为11.21%、28.95%、30.44%,与对照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00、200μg/ml的苏拉明作用48h后能够使MG-63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周缘伸出较多细长突起,细胞密度减低。苏拉明与1.25、2.50ttg/ml的顺铂联合作用后存在交互作用(P〈0.05),1.25、2.50μg/ml顺铂作用后CI为13.59%、16.18%,顺铂1.25μg/ml+苏拉明100μg/ml、顺铂1.25μg/ml+苏拉明200μg/ml作用后CI为25.90%、34.89%,顺铂2.50μg/ml+苏拉明100μg/ml、顺铂2.50μg/ml+苏拉明200μg/ml作用后CI为39.94%、43.65%。结论苏拉明可以单独用于骨肉瘤治疗,且可增强顺铂对骨肉瘤细胞MG-63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9.
骨外软骨瘤(extraostealchondroms)系生于骨以外软组织内的软骨瘤,可发生于肌腱、腱鞘、关节囊或骨膜附近.临床上非常罕见,国内1984年尹青山等报道2例.1例发生于胸大肌内,1例位于右足底软组织内;高天师1987年报道1例臀部巨大骨外软骨瘤。1997年4月,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宋某某,男,73岁,汉放,左手掌大鱼际巨块逐年增大10年余,体检:左手掌大鱼际处有一类园形约5×6cm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结节状,触之稍痛,局部皮肤略发红.谁之轻移动,X线表现:左手掌软组织内有一高密度圆形影,其间有呈环形钙化影、相邻1、2掌骨骨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