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急性非肺源性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急症,多见于感染、中毒(包括吸入刺激性气体,如光气、氯气等)、贫血、休克、过量输液、外科创伤等原发病基础上。现将两所医院1998~2003年间35例急性非肺源性肺水肿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2.
本组15例误漏诊病例中误诊10例,漏诊5例。其中误为肺结核、肠结核1例,冠心病心绞痛2例,肺心病、肿瘤1例,胃病2例,神经官能症2例,单纯性甲状腺肿1例,支气管炎、肺气肿1例。漏诊5例中,4例均同时有肺气肿,1例有支气管哮喘。病案分析举例如下:例1、某男、54岁、1984年4月18日因劳累后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多汗、乏力、失眠、易怒而就诊,ECG示左前分支传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左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与正常人数字工作记忆的激活脑区差异及其记忆障碍的脑加工机制。方法:对12例左侧颈动脉狭窄/闭塞患者(其中左侧颈内动脉狭窄4例,左侧颈内动脉闭塞2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2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数字记忆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成像,采用AFN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活动图像。结果:左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的反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正确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脑激活图显示数字工作记忆的编码期、保持期、提取期患者组的脑激活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而且脑激活的左侧半球优势减弱,右侧半球出现代偿性激活,其中提取期最为明显。结论:左侧颈动脉狭窄/闭塞患者数字记忆任务的脑激活区存在损害,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能为早期诊断认知障碍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65.
本文扼要介绍了E8410冲击波肾碎石机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动物实验采用人肾石标本植入法制备18只狗肾石模型,冲击治疗均获成功,动物健康存活。系统医学安全试验证明冲击治疗安全可靠。临床前实验报告了心电防护、提高冲击命中率的措施和正常人受试情况。  相似文献   
66.
67.
68.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往往反复发作,难以治愈.陈新宇教授提出运用内经“五脏整体观”理论分析病因病机,指出咳嗽不仅与肺相关,肾虚、脾湿、肝火均可引起咳嗽.临床治疗中陈教授多用伤寒原方加减,文中以桂枝汤、小陷胸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为例,系统阐述了陈新宇教授在咳嗽治疗方面的经验心得.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 (DACI)与血糖、血脂、血尿酸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DAC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 5 0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 (NDACI)作对比分析。结果 DACI组与NDACI组相比在血脂、血尿酸水平、血纤维蛋白原及CT或MRI检查结果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DACI应以预防为主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等危险因素及进行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 ,可望改善DACI的预后  相似文献   
70.
背景由于在研究技术、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等方面的困难,视觉动态信息加工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在实际生活中,视觉接受的大部分信息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对动态视觉信息加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视觉信息加工机制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且对实际工作与生活中自然、高效的人机界面的设计以及特殊专业领域的人员选拔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目的通过注意追踪的研究范式考察了分心刺激的数量、颜色和形状特征变化对多目标注意追踪的影响.设计采用2×3×2的被试内设计,被试为在读本科生.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对象实验于2003-04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室完成.选择北京师范大学24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1名,女生13名,年龄17~25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颜色知觉正常.方法①实验仪器为PIV2.0计算机,显示器为Founder17英寸平面显示器.实验采用多目标追踪实验程序,被试通过键盘进行反应实验材料为"日"字形的字符."日"字的数量分别是5和9及13个.不同数量的"日"字经过3 s的随机运动,最后变成字母H和P及.实验采用的3个自变量分别是分心物的数量(2,6和10个3个水平),分心物与目标的颜色(一致和不一致两个水平),分心物和目标的形状变化(变化一致(│)/(│)或(│)/(│),变化不一致H/(│)或H/(│)).②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采用三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及配对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被试者按键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被试24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三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分心物数量变化的主效应达到了显著水平[F1(1,22)=6.040,P<0.05],当目标与分心物形状不一致/颜色一致时,分心物数量变化对目标识别速度的主效应达到了显著水平[F(1,23)=9.965,P<0.01].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分心物从2个增加到10个时的结果差异显著(RT10-RT2=109 m,P<0.01;RT10-RT6=69 m,P<0.05,单侧检验),这也表明分心物数量增加对目标识别产生了一定的干扰效应.②当分心物为2和10个时,无论颜色一致与否,被试对目标识别的反应速度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分心物数量很少和很多时对目标注意追踪与识别的影响不明显;而当分心物数量为6个时,无论目标与分心物颜色是否一致,被试对与分心物形状不一致的目标的反应速度均显著快于形状一致的情况(T颜色一致=1.926;T颜色不一致=2.044,<0.05,单侧检验),这说明在分心物为6个时,分心物形状特征对目标识别造成了显著的干扰效应.颜色一致性主效应不显著.这说明在分心物颜色变化对目标识别没有显著干扰效应.结论①分心物数量增加及其形状与目标的一致性对被试追踪和识别目标产生了一定影响.当目标与分心物形状和颜色均不一致时,分心物没有表现出干扰效应.②当目标与分心物空间特征(形状)一致时,无论颜色一致与否,分心物没有对目标追踪和识别造成干扰效应.③目标与分心物形状不一致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干扰效应;但颜色一致时对目标识别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