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例男性患者患2型糖尿病史16年,肾移植术后发生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和黏膜念珠菌病。临床药师综合考虑这些问题,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情况适时调整,从而使患者高渗性高血糖和黏膜念珠菌病得到控制。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作为多学科治疗团队中的一员,协助医师完善用药方案,促进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2.
体表定位穿刺失败后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深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时,应用超声引导的时机、准确性、成功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统计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450例患者,探讨超声介入的时机,寻找体表定位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影响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与血流量的因素.结果 共计穿刺450例患者,其中23例常规体表定位穿刺失败,占5.1%;失败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22例,改股静脉置管1例.超声检查发现体表定位穿刺失败的原因包括:①右颈内静脉缺如;②右颈内静脉位置变异:靠外、靠上、靠下,以靠外侧多见,占34.7%,1例位置较深;③重症患者因体位不合适导致穿刺不成功者占21.7%.结论 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易行,其临床普及应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3.
55岁以上活体供肾移植中供受者肾功能的恢复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使用年龄≥55岁的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北京朝阳医院近年完成的19例供者年龄在55岁以上的活体供肾肾移植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19例供者平均年龄58岁,肌酐清除率(Ccr)平均(81.7±2.2)ml/min;19例受者平均年龄34岁,血液透析时间平均4个月.移植肾术中常规0点穿刺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全部供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血肌酐术后1周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1年血肌酐和Ccr分别与术后1周和6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压和血糖无明显变化,尿蛋白(-).所有受者肾功能早期恢复,无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OGF)发生.7例接受Ccr低于80 ml/min供者肾源的受者术后血肌酐下降相对缓慢.在19例供肾中,3例肾小球硬化超过10%.结论 肾源紧缺是目前制约肾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放宽对活体供者年龄的限制无疑会扩大肾源,挽救更多尿毒症患者;高龄供者的活体肾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
目的记录几种类型黄斑病变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fVEP)变化,探讨mfVEP测试黄斑病变视功能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VERIS多焦视觉电生理仪测量31只黄斑病变眼和32只正常对照眼的mfVEP,将测试野分为上下两半,再分别由内向外分为3个环。两组对比分析每环mfVEP的二阶一次反应。结果黄斑病变眼上下半视野的中央环mfVEP的P1波潜伏期延长,N1-P1及P1-N2振幅降低,以下半视野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mfVEP可以检测出黄斑病变的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5.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策略。【方法】采用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8岁,平均随访时间10.5个月;单纯螺钉固定5例,解剖支持接骨板固定15例,肱骨近端锁定板固定9例,肱骨近端髓内钉固定1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术后早期均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0.5(3~2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标准,平均82(45~95)分,其中优10例,良1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1.3%。【结论】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骨质差异、全身状况、合并损伤,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并注意使用合适固定,保护血供,重视关节囊和肩袖修复,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6.
目的:以往膝关节术中放置硅胶膜减少术后肌肉黏连是预防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但术后需二次手术将膜取出.实验拟观察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在减少关节术后肌肉黏连的作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成年新西兰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在兔的左膝关节内侧切口,切除髌骨上方股直肌股骨面的薄层肌肉和大部分滑膜,实验组将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修剪至合适大小(0.8 cm×1.2 cm),完全覆盖在股直肌下方滑膜切除处,对照组不放膜.术后用石膏管型固定将兔膝关节固定在屈膝90°,持续3周后拆石膏,在术后8周将所有兔麻醉后处死,行病理学检查.检测损伤前及损伤后3,8周的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检测膝关节的局部黏连,组织变化,生物膜的吸收情况.结果:①大体观察结果:术后8周对照组黏连较严重,呈致密的纤维性黏连,限制膝关节被动活动.实验组黏连呈松散状,无关节强直发生.②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8周对照组有较多的厚而致密的胶原纤维形成,与骨皮质或肌肉组织黏连,实验组有较薄而松散的胶原纤维存在,无致密黏连存在.③兔膝关节屈曲角度比较:实验组术后3,8周膝关节屈曲角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兔中,术后3,8周膝关节屈曲角度间比较,术后8周时的角度均小于术后3周,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论:用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可减轻术后肌肉周围组织间的黏连,有效预防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57.
Background:Fracture of calcaneus often leads to pain,deformity,function of foot is impaired and even permanent function impairments are left.Many divergence existed in treatment of severe intra articular fracture existed,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dal surgery and deep study of biomechanics anatomy,especially building of BO theory,the therapeutic programs have become clearer.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高能量伤所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骨折按Schatzker分类:Ⅳ型骨折11例;Ⅴ型骨折18例;Ⅵ型骨折9例,均采用了切开复位,T型和L型钢板固定治疗.结果:3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5月(6-29月).功能评价采用Me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0%.结论:手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必须着重于早期正确处理软组织损伤、骨折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59.
60.
叶炀  张何  曾嵩  张地  胡小鹏 《中国病案》2023,(10):66-69
目的 探讨在外科学理论课程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为外科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34名学生为混合组,于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接受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35名学生和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32名学生分别为线下组和线上组,分别接受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直播教学。课程结束后以笔试成绩和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来比较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差异。结果 线上线下混合组学生笔试均分(84.38±4.68分),显著高于线下组(80.11±5.17分)和线上组(81.16±4.13分),混合组分别与另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学生满意度更高(混合组82.35%,线下组51.43%,线上组43.75%),并且其在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个人能力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线下教学与完全线上教学(P<0.05),但同时也存在着对个人学习能力要求高、学习压力较大的问题。结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但在实践中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