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患者葛某,女性,39岁,已婚,上海市南汇县人,某农场医院护士。于1984年3月18日起无明显诱因感全身乏力,四肢关节酸胀并伴有头晕。次日下午上述症状加重,感有畏寒,体温38.5℃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调查山东省冠县4~18岁在校(园)学生屈光不正患病状况.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通过随机整群抽样从冠县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屈光不正现况调查.所有学生接受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散瞳验光、眼内压、眼前节、眼后节等检查.屈光不正与性别、年龄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3 112例4~18岁在校(园)学生接受检查,其中完成散瞳验光检查3 111例,完成视力检查3 094例.近视患病率为31.3% (95%CI:29.7%~33.0%),年龄较大[OR:1.49 (95%CI:1.45~1.54),P<0.01]、女性[OR:1.31 (95%CI:1.09~1.57),P<0.01]和城镇学生[OR:2.54(95%CI:2.11~3.07),P<0.01]的近视患病率较高.高度近视总体患病率为1.4% (95%CI:1.0%~1.8%),散光的总体患病率为32.4%(95%CI:30.8%~34.0%),屈光参差的总体患病率为6.2%(95%CI:5.4%~7.1%),高度近视、散光和屈光参差患病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P<0.01),其中散光和屈光参差的患病率与居住地有关(P<0.01),但均与性别无关(P>0.05);远视患病率为8.2%(95%CI:7.2%~9.2%),并随年龄增加而下降[OR:0.72(95%CI:0.68~0.76);P<0.01].较好眼裸眼视力≤20/40和≤20/200者分别有675例(21.8%)和85例(2.7%).单眼或双眼裸眼视力≤20/40的880人中,837人(95.1%)是由于屈光不正导致的.结论 山东省冠县4~18岁在校(园)学生的视力损害主要由以近视为主的屈光不正导致,且呈现出随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3.
    
张春雷  罗军  胡媛媛 《安徽医学》2011,(9):1378-1380
自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启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蜀山区严格按照省、市的部署,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大力推进,目前,改革的主要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并取得阶段性成果.1主要做法[1-7]1.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细胞色素P45a2El(CYP2EI)基凶RsaI/PsiI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食管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数据库中1990年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有关CYP2E1基冈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篇病例对照研究共19个试验,其中食管癌患者1663例,对照26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c2vs.c1:OR=0.64,95%Cl=0.50—0.81,JP=O.0003;c2/c2vs.c1/c1:OR=0.70,95%CI=0.56—0.89,P=0。003;c1/c2vs.c1/c1:OR=0.54,95%C,=0.38—0.75,P=0.0003;c2/c2vs,(c1/c1+c1/c2):OR=0.73,95%CI=0.58—0.92,P=0.008;(c1/c2+c2/c2)vs.c1/c1:OR=0.48,95%vs:0.34—0.70,P=0.0001];汉族的亚组分析结果也显示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c2vs.c1:OR=O.71,95%CI=0.57—0.89,P=0.002;c2/c2vs.c1/c1:OR=0.75,95%CI=0.59—0.95,P=0.02;c1/c2vs.c1/c1:OR=0.62,95%(1,=0.46—0.84。P=0.002;c2/c2vs.(c1/c1+c1/c2):OR=0.78,95%CI=0.61~0.99,P=0.04;(c1/c2+c2/c2)vs.c1/c1:OR=O.56,95%CI=0.40—0.79,P=0.001]。结论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佩示CYP2EI基凶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其RsaI/PstI位点的e2等位基阒可能是食管癌的保护或抑制冈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Orem自我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护士给予其"替代护理";实验组31例,采用自我护理模式,以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ADL)水平为评估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实验组在训练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Orem自理模式有助于患者最大程度地发挥自理潜能及早回归家庭、社会,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实施临床护理时进行人性化护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纳入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时加强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症状消失用时及住院时长,并观察两组患儿期间哮喘发作次数。结果①研究组小儿患者症状消失用时和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②研究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也少于对照组。以上均表现为P0.05。结论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采取护理措施可以加强人性化护理,有利于促进患儿症状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估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方案分为S组、SK1组和SK2组,每组20例。S组患者术后镇痛采用舒芬太尼2μg/kg,SK1组患者术后镇痛采用艾司氯胺酮1 mg/kg+舒芬太尼2μg/kg,SK2组患者术后镇痛采用艾司氯胺酮2 mg/kg+舒芬太尼2μg/kg。在术后1、4、24、48 h,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镇痛效果,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患者镇静效果。术前及术后48 h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记录患者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呼吸抑制、精神症状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1、4、24 h,SK1组和SK2组患者的NRS评分均低于S组(P<0.05);术后48 h,各组患者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SK1组和SK2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各组患者的SD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各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Ramsa...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黄褐斑患者用氨甲环酸片低剂量长疗程口服联合Q-1 064nm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1月本院住院部及门诊黄褐斑患者12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相同Q-1 064nm激光治疗,其中有60例患者联合应用氨甲环酸片低剂量长疗程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评分为(1.22±0.07)分,对照组治疗后评分(2.81±0.26)分,P 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率为15%,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P 0.05。结论低剂量长疗程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Q-1 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患者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结外 NK/ T 细胞淋巴瘤行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病理诊断为结外 NK/ T 细胞淋巴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培门冬酶组和左旋门冬酰胺酶组,两组均采用放疗以及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联方案化疗。在治疗结束后评价并对比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以及毒副反应。结果:共搜集结外 NK/ T 细胞淋巴瘤患者171例,其中培门冬酶组86例,左旋门冬酰胺酶组85例,近期疗效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比较,经Logrank 检验,P =0.000<0.05,培门冬酶组的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液学毒性及恶心、呕吐等反应,恶心、呕吐、过敏、高血糖等发生率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比较,P >0.05。结论:培门冬酶较左旋门冬酰胺酶可明显提高结外 NK/ T 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