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索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是否存在尿路上皮细胞及其形态特点。方法:取5只老年雄性SD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取尿道、前列腺及膀胱组织,完成病理切片和HE染色,观察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SD大鼠3种组织内CK7、CK20和尿斑蛋白Ⅲ(UroplakinⅢ,UPⅢ)的表达情况。另取10只老年雄性SD大鼠,同法将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前列腺侧叶组织取出碎冰保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大鼠,以UPⅢ阳性设门检测不同部位前列腺组织中是否存在UPⅢ阳性的细胞及其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可观察到SD大鼠前列腺导管开口处存在形态与膀胱和尿道尿路上皮细胞相似的尿路上皮细胞,但该细胞未呈现典型的伞状细胞结构;其免疫组化CK7和UPⅢ阳性、CK20阴性。随着前列腺导管延伸至管腔底部,CK7和UPⅢ的表达逐渐减低,直至消失。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表明前列腺腹侧叶及侧叶组织内有UPⅢ阳性的细胞,该细胞分别占各组织内细胞总数的(55.96±3.85)%和(50.76±3.99)%。结论: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存在与膀胱尿路上皮相似的尿路上皮细胞,但该细胞未呈现典型的伞状细胞形态结构;该细胞免疫组化CK7和UPⅢ表达阳性。  相似文献   
32.
33.
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胃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素-生物素法(streptaridin peroxidase,SP)对68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同期收集的25例正常胃黏膜行P16蛋白检测。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率比较,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比较,低分化、未分化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8.57%,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1.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P16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且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两步酶法分离小鼠睾丸支持细胞以及在体外培养、纯化、鉴定过程中的优越性。方法:选取7~8d雄性昆明小鼠,用胶原酶Ⅳ及胰蛋白酶两步酶法分离小鼠睾丸组织获得支持细胞,利用细胞差速贴壁特性纯化支持细胞,利用倒置显微镜、PI染色、特异性抗体标记的方法从多个维度鉴定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结果:培养72 h后支持细胞呈片状平铺于培养皿底层,相互接触,连接成片。用波形蛋白特异性鉴定证实本实验分离所获得的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经过PI染色提示这些支持细胞为具有活性的支持细胞。结论:本研究提示两部酶法是一种简便且高效的分离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5.
<正>患者,女,76岁,2018年6月因"间断左腰部疼痛5年余,左锁骨上区包块1个月余"入院。入院前1个月患者因左锁骨上区包块就诊于外院,行血常规、胸片、胸部CT、腹部彩超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胃镜示少许胃黏膜慢性炎,癌胚抗原10.75ng/ml、糖基抗原6.93U/ml、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6.38μg/L、鳞状细胞癌抗原20.60ng/ml均轻度升高。该院考虑左锁骨上包块为淋巴瘤、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转移性肿瘤等疾病可能性小,为进一步明确病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microRNA-4286、-193a-3p和-27b分子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50例BPH和50例PCa患者,取其病灶组织,采用反转录PCR法(RT-PCR)检测组织中microRNA-4286、-193a-3p和-27b分子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PCa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microRNA-4286在PCa组织中明显高于BPH,而microRNA-193a-3p和-27b表达则明显降低(P0. 05)。microRNA-4286、-193a-3p和-27b分子在PCa组织中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Gleason评分密切相关(P0. 05)。结论 microRNA-4286、-193a-3p和-27b分子可作为诊断PCa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2μm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09年3月~2009年9月采用2μm激光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31例,年龄为83~95岁,平均87.8岁.激光功率为70W.观察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术后拔除尿管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比较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和电解质的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32~60 min,平均45 min;拔除尿管时间(2±1)d,膀胱冲洗时间为6 h.围手术期未发现心、脑及肺等严重并发症.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和电解质的无明显变化.结论 2μm激光在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围手术期安全、手术时间短,明显缩短了拔除尿管和膀胱冲洗时间,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采取改良仰卧位的优势。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接受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顺序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观察组C,每组各30例。对照组A采取常规头低脚高截石位,对照组B采用头低脚高"人"字形体位,观察组C采用改良仰卧位。比较三组手术体位摆放用时、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及相关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设计改良仰卧体位摆放时间较常规采取截石位与"人"字形体位短(P<0.05)。结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中采用改良仰卧位,能够缓解常规体位拆卸托腿架带来的体力消耗,缩短摆放体位时间,预防常规体位术中可能带来的压力性损伤与术中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 女3例;年龄(40.2 ± 11.5)岁。术前均行泌尿系B超、CT尿路造影和输尿管逆行造影等检查评估肾积水程度和输尿管狭窄情况。病变位于左侧2例, 右侧4例;上段狭窄4例, 中段狭窄2例;患侧肾盂分离3.2(2.1, 4.2)cm, 输尿管狭窄长度为3.8(2.5, 4.3)cm(1.0~5.0cm), 术前血肌酐90(71, 97)μmol/L。所有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自体舌黏膜补片输尿管成形术。术中充分暴露并纵行切开输尿管狭窄段, 根据狭窄情况切取长2.5~5.0 cm、宽1.0~1.5 cm的舌黏膜, 修剪后与狭窄段输尿管吻合修复输尿管狭窄。术中均于患侧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1根。分析围手术期结果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肌酐和患侧肾盂分离情况。结果 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190.8 ± 59.0)min, 术中出血量中位值40(20, 63)ml, 术后术区引流管留置时间6(4...  相似文献   
40.
确诊醛固酮腺瘤和单侧肾上腺增生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肾上腺醛固酮高分泌组织,改善预后,选择肾上腺全切术还是部分切除术,尚存争议。本文对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安全性、术后皮质醇水平、术后复发及手术技术等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