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改进气管插管护理流程和制度,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应用HFMEA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改进气管插管的护理流程和制度。结果实施改进的气管插管护理流程和制度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率由2009年的0.188降低为2010年的0.113。结论应用HFMEA改进气管插管护理流程和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教育,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制备一种马钱子总碱(TASS)的新剂型,以期提高TASS的载药量和经皮渗透性能。方法采用热溶剂-高压均质法制备马钱子总碱脂质液晶纳米粒(TASS-LLCN),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TASS-LLCN的处方,并对优化后制备的TASS-LLCN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同时,采用Franz扩散池法比较TASS-LLCN凝胶和TASS普通凝胶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初步考察TASS-LLCN凝胶的经皮渗透行为。结果 TASS-LLCN的最佳制备处方为甘油单油酸酯(GMO)1 403.19 mg、GMO-泊洛沙姆407(GMO-F127)质量比为7.25∶1、载药量为9.48%,预测包封率为64.01%;制剂质量评价显示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6 nm左右,Zeta电位为-33.1 mV,pH值6.83,稳定性良好;透皮实验显示,TASS-LLCN的24 h累积透过量和渗透速率均大于TASS普通凝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TASS-LLCN的皮肤滞留量大于TASS普通凝胶,说明药物在皮下形成储库,有利于药物的持续释放。结论 TASS-LLCN可显著提高TASS的载药量和经皮渗透性能,是一种潜在的具有缓释作用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73.
何良飞  陶玲  管咏梅  陈丽华  朱卫丰  金晨  吴璐 《中草药》2018,49(12):2817-2825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制剂性能和体外透皮特性。方法 MTT法确定雷公藤甲素与阿魏酸的配伍比例。采用注入法制备雷公藤甲素阿魏酸醇质体,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处方,并对其粒径、包封率、电位、分析方法学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醇质体的体外透皮实验。结果雷公藤甲素与阿魏酸的配伍比例为1∶100。醇质体优化处方为乙醇体积分数为20%,磷脂质量分数为2.2%,超声时间为90 s,制备出的醇质体外观为澄清液体,微有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46.75±2.39)nm,Zeta电位为(-46.32±3.76)m V,包封率为(67.72±1.10)%。醇质体中阿魏酸、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透皮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醇质体粒径小、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有良好透皮吸收特性,可为雷公藤有效成分的局部透皮制剂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究川芎挥发油对雷公藤甲素体外透皮性能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川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KM小鼠下腹皮肤,分为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甲素配伍川芎挥发油1∶10、1∶50、1∶100组(以下简称“配伍1∶10“”配伍1∶50”“配伍1∶100”组),将各组小鼠皮肤与相应乳膏各0.2 g充分接触24 h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接收液中雷公藤甲素的累计透皮量(Qn),并计算透皮吸收速率(Jss);再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为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川芎挥发油和雷公藤甲素配伍前后的细胞存活率。结果 共鉴定出62个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包括Z-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β-瑟林烯等。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配伍1∶10组和配伍1∶50组24 h内雷公藤甲素的Qn(P<0.01)和Jss有所升高,而配伍1∶100组的Qn(P<0.05)和Jss有所下降。与雷公藤甲素组比较,雷公藤甲素浓度在36、72、1...  相似文献   
75.
笔者对上海市某3所二级以上综合性和专科医院的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以期促进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上海市某3所二级以上综合性和专科医院的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80名,纳入标准:1年以上儿科ICU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执行护理常规的注册护士.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优选基质处方及工艺将藏药骨关节止痛方制成贴膏剂.方法:以初黏力、持黏性、剥离强度、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中心组合优化筛选凝胶贴膏剂的处方;通过流变仪测定不同载药量凝胶贴膏剂的复数模量与复数粘度并制备凝胶贴膏剂,确定最佳成型工艺参数;采用Franz扩散池对贴膏剂经皮渗透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筛选所得凝胶贴膏剂的处方为:甘油22 g、水65 g、无水乙醇35 g、PEG4004 g、甘羟铝0.7 g、柠檬酸1.5 g、羧甲基纤维素钠0.9 g、NP7004 g.凝胶贴膏剂经皮渗透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凝胶贴膏剂局部释药性能良好.结论:优选的凝胶贴膏剂处方及制备工艺可行,膏体表面光滑无气泡,色泽均一且细腻,黏附力各方面良好,没有膜残留,均匀性、渗透性良好,可为临床制剂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优选虫草多糖脂质体制备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发酵虫草菌粉多糖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以药脂比、卵胆比与水油比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条件进行优选,鱼精蛋白测定发酵虫草菌粉多糖脂质体的包封率,透射电镜及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形态和粒径.结果 逆向蒸发法制备发酵虫草菌粉多糖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大豆卵磷脂与药物的比例为20:1,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为2:1,乙醚与磷酸盐缓冲液的比例为3:1.结论 采用最佳工艺制备的发酵虫草菌粉多糖脂质体包封率较高,形态和粒径较均匀,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研究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有效成分体外透皮吸收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促透剂.方法:选择氮酮、油酸、卡必醇、肉豆蔻酸异丙酯4种促透剂,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HPLC同时测定接受液和皮肤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考察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丹皮酚、白鲜碱、梣酮及甘草次酸的累积透过量、透皮吸收速率、时滞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结果:3% IPM对良肤乳膏中有效成分的促透效果较其他促透剂好,对丹皮酚、白鲜碱、梣酮、甘草次酸的促透倍数依次为1.52,1.24,1.73,3.21倍(P<0.05),并且对甘草次酸的皮肤滞留量增加倍数为1.96倍(P<0.05),对其他成分的滞留量影响不显著.结论: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不同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和皮肤滞留量的影响有差异,其中3% IPM既能促进良肤乳膏中4种有效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又能增加甘草次酸的皮肤滞留量,可作为良肤乳膏的促透剂.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