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目的:制备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透皮扩散特性。方法:以混合乳化剂Tween80/Labrasol 1:4,助乳化剂无水乙醇,油相:油酸/Gemseal402:3,水相,泊洛沙姆407制备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测定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pH、稳定性等理化性质。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比较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和乳膏的经皮渗透特性。结果:制备的微乳澄清透明,呈现轮廓分明分布均匀的球形,平均粒径(27.8±0.3) nm,且PdI(0.2±0.004),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均较好。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和雷公藤甲素乳膏24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4.33±0.17)、(7.07±0.16) μg·cm-2,2种剂型中雷公藤甲素的渗透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透皮速率分别为1.9871,0.9149 μg·cm-2·h-1。结论: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和乳膏均具有缓释释药效果。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显著提高了雷公藤甲素的经皮渗透量及透过速率,且较乳膏强,可为雷公藤甲素经皮给药制剂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古今用药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系统收集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古今用药,归纳古今常用有效药物,分析用药规律和比较用药趋势。 方法: 收集治疗UC古今方,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归纳用药规律和古今用药差异性。 结果: 共收集治疗UC古方461首,今方286首。频数分析显示古今治疗UC高频药物分别为甘草、当归、干姜、木香、茯苓和甘草、木香、茯苓、陈皮、厚朴等药物。相关分析表明,多组治疗UC药物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聚类分析进一步指出了UC方中的药物配伍关系,t检验提示古今治疗UC用药趋势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由统计数据推导得出古方治疗UC以补气血、温脾胃为治疗规律;今方以补益肺脾之气、清热化湿解毒、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健脾胃为治疗规律。古今方在治疗UC用药趋势上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3.
雷公藤减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雷公藤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尤为显著。但严重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肝肾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故雷公藤的减毒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主要研究雷公藤的经皮给药对其减毒增效的作用,但目前雷公藤的应用困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故对2006年至2016年近10年来雷公藤减毒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包括传统的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和现代的制剂减毒、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以及其相互的联合应用等,分析雷公藤的减毒现状和困境,对比现存减毒方式间的差异,为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比较挥发油不同加入方式(直接加入法、微乳法和β-环糊精包合物法)对止痛凝胶贴膏剂的影响,确定该制剂中挥发油的最佳加入形式。方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赋形性为指标,比较凝胶贴膏剂基质的物理性质;以阿魏酸和藁本内酯为指标成分,比较挥发油3种加入方式对止痛凝胶贴膏剂中指标成分体外释放度的影响;以挥发油含量为考察指标,比较该制剂的稳定性。结果:与空白基质比较,挥发油的加入降低了基质的黏附力,但对赋形性无影响;挥发油以直接加入法、微乳法和β-环糊精包合物法方式加入时,制备的止痛凝胶贴膏剂中阿魏酸的24 h累计透过量分别为563.45,419.50,454.40μg·cm~(-2),藁本内酯依次为871.40,550.07,792.60μg·cm~(-2);与β-环糊精包合物法、直接加入法相比,微乳法制备的止痛凝胶贴膏剂稳定性最佳。结论:挥发油的加入对止痛凝胶贴膏剂基质的物理性质、体外释放量及稳定性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微乳法对基质的黏附性影响较小、稳定性较佳,但该方式有效成分的体外累计透过量不及直接加入法和β-环糊精包合物法制备的止痛凝胶贴膏剂。  相似文献   
35.
朱卫丰  赵加茜  刘小林  管咏梅  金晨  杨明  陈丽华 《中草药》2017,48(16):3322-3326
目的建立金水宝胶囊发酵虫草菌粉多糖的指纹图谱。方法沸水回流提取金水宝胶囊中的发酵虫草菌粉多糖,经酸水解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后采用HPLC法分析,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OOG-4252-EO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5 mol/L磷酸盐缓冲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 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结果对组成发酵虫草菌粉多糖的11种单糖成分进行鉴别,并建立了发酵虫草菌粉多糖指纹图谱。通过指纹图谱分析10批金水宝胶囊中各单糖成分,相似度均大于0.99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发酵虫草菌粉多糖指纹图谱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够客观评价金水宝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36.
儿童重症监护室非计划性拔管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非计划性拔管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现状及原因。方法2008年1—12月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科医院中3个重症监护室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儿共21例,根据意外事件报告单,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患儿的年龄、患儿身体约束不当、镇静不足、胶布固定无效和护理人力不足是造成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结论非计划性拔管率是重症监护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标准包括有效约束、有效胶布固定、有效的镇静,合理护理人力配置以及提高护士的评估能力将有助于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升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究长期摄入葛粉对糖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3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葛粉组,每组12只。基于高脂饮食联合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模型。葛粉组灌胃5g/kg体重的葛粉,其余两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周测量各组小鼠体重并进行疾病活动度评分,15周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和葡萄糖耐性,对小鼠结肠长度、肝脏及脂肪重量进行测量并通过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评估葛粉对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结果 高脂饮食联合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后小鼠体重出现非正常快速增长,葛粉饮食干预后增长速度降低。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小鼠疾病活动度评分显著升高,结肠缩短且伴随肝脏及脂肪组织重量的显著增加;葛粉饮食干预后,各相关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表明长期摄入葛粉能够缓解小鼠肠道炎症,抑制小鼠体重非正常增长,改善肝脏及脂肪组织脂质代谢;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小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血清TG、TC、LDL-C水平均有显著增高,糖耐性、HDL-C则出现显著下降;葛粉饮食干预后所有指标均有所改...  相似文献   
38.
目的:从水通道蛋白角度研究蚕沙的"化湿"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蚕沙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外湿侵体+正气耗损+过食肥甘"的方法,建立"湿阻中焦"证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肾AQP1、肺AQP1、结肠AQP3、皮肤AQP3、颌下腺AQP5蛋白的表达,qPCR法检测AQP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中AQP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肺AQP1、结肠AQP3、皮肤AQP3、颌下腺AQP5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蚕沙高剂量组肾AQP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肺AQP1、结肠AQP3、皮肤AQP3、颌下腺AQP5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蚕沙可能通过调节肾、肺、结肠、皮肤、颌下腺组织中AQP的表达,发挥"化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制备马钱子总碱(TASS)-白芍总苷(TGP)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TASS-TGP LLCN),并考察其体外经皮吸收行为。方法运用前体注入法制备TASS-TGP LLCN,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化TASS-TGP LLCN处方,并对优化后制备的TASS-TGP LLCN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同时,采用泊洛沙姆407(F127)作为凝胶基质制备凝胶,运用Franz扩散池法比较TASS-TGPLLCN凝胶和TASS-TGP普通凝胶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初步考察TASS-TGP LLCN凝胶的经皮渗透行为。结果 TASS-TGP LLCN的最佳制备处方为甘油单油酸酯(GMO)1.0 g,F127 0.25g,分散相60 mL,马钱子碱、士的宁及芍药苷包封率均大于50%,制剂质量评价显示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45.3±16.4)nm,pH值6.62,在透射电镜下呈立方体结构,大小均一;透皮实验显示,TASS-TGP LLCN凝胶的24 h累积透过量、渗透速率及皮肤滞留量均大于TASS-TGP普通凝胶。结论 TASS-TGP LLCN呈现促渗和皮肤贮库的双重效应,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0.
现代医学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其表皮角质层最薄,渗透力强,特别有利于药物吸收。而在中医学中,脐又叫做神厥穴,神厥穴"主治百病",能通全身,刺激神厥穴可起到调节全身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本文从脐部给药的历史沿革、剂型发展、用药情况、现代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将这一给药方式的优势运用在临床中,以及为挥发油相关制剂应用于脐疗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