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基于规范化培训学生临床需要及应试要求,在编写内容、编写形式上有所创新。经络腧穴学部分引入经典原文,以表格形式总结200个常用腧穴的主治病证、操作方法;刺灸法部分规范操作程序,将20种常用针灸技术的核心技术要点以流程图形式加以提炼;针灸治疗部分以案例导入48种典型疾病,突出问题导向,示范诊疗程序。  相似文献   
112.
缪刺法是《黄帝内经》记载的一种针刺方法,有专门篇章论述,主要用于疼痛的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然后世医家对此少有阐发,作为针灸专业的学生,也很难从针灸教材掌握其内涵。现结合笔者临床跟师心得,从缪刺法概念、病因病位、适应症、中医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论述,归纳总结《内经》缪刺法治疗疾病范畴,并列举了吾师符文彬教授临床应用"缪刺"法的治病奇验。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评价围绝经期抑郁症针灸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研究随机对照文献,计算机检索CBM(1979-)、CNKI(1979-)、VIP(1989-)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1998-)、PubMed(1966-)、EMbase(1980-)和Cochrane Library,所有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10月1日,并手工检索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而后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0对每个纳入试验进行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0.24软件。用GRADE profiler软件和标准评估证据质量。结果:本系统评价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057例患者,Meta分析得出针灸结合西药在有效率[OR=2.76,95%CI(1.38,5.51)]和痊愈率[OR=2.91,95%CI(1.82,4.65)]上都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针灸与西药的比较上,无论有效率[OR=1.08,95%CI(0.64,1.83)]、痊愈率[OR=1.04,95%CI(0.70,1.56)]还是HAMD评分(第2周[WMD=-0.35,95%CI(-3.43,2.72)];第4周[WMD=0.01,95%CI(-1.96,1.98)];第6周[WMD=-0.19,95%CI(-2.57,2.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西药疗效相当。GRADE证据质量等级为低级。安全性方面,针灸(针灸结合西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5%)明显少于西药对照组(12.5%),显示针灸比西药治疗相对安全。结论:针灸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措施,不良反应较少,在结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降低HAMD评分上显示出可能有效的趋势,单纯针灸和西药疗效相当。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治疗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4.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different syndrome types.Methods:One hundred and seventeen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treated group (59 cases),treated with normal acupuncture,and the control group(58 cases),treated with sham acupuncture, operated once every other day,9 times in total(in 18 days) as one therapeutic course,and a succeeding 3-month follow-up study was carried out after terminating the therapy.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was ...  相似文献   
115.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薮,该书对针灸学理论从治则治法到临床应用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文章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颈痛的条文,发掘该书对针灸治疗颈痛在经脉循行、辨证论治及刺灸操作方面的贡献,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通过整理发现以下规律:①颈痛与十四正经皆相关,其中与太阳、少阳、督脉关系最为密切。②根据发病部位不同,颈痛有手太阳、足太阳之分;根据病因不同,颈痛有从肾论治、从风论治之别。③颈痛取穴以足太阳经为主。④颈痛的特色刺灸操作为"火针劫刺"颈部阿是穴。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解结针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倒,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解结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次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经统计学比较,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解结针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确切,优于普通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不同刺激量针刺对脑缺血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每日针刺2次组(35例)和每日针刺1次组(32例),用rugl—Meyer评价法评定患者瘫痪侧上下肢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ADL分级法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疗程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AD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2疗程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ADL均较治疗1疗程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2组在2个时间点的效果均优于治疗1组(P〈0.05)。结论:“颞三针”针法是治疗脑缺血的有效针刺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每日的针刺量、延长针刺治疗的疗程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8.
眼针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眼针配合运动针法治疗。以Brunnstrom六阶段评估法和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偏瘫和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偏瘫上下肢功能达到Ⅳ期及以上者均明显增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眼针配合运动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3级肌力以下患者Brunnstrom分级和Barthel指数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穴取大椎、颈百劳、肩中俞;对照组接受假穴位治疗,针刺点为百劳、肩中俞穴位各向外旁开1 cm.两组均留针20 min,期间予以红外线照射辅助治疗.采用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疗效,对各种有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5.5%,对照组为52.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常规穴位针刺的疗效优于假穴位对照组(OR=2.670),患者既往的颈痛发作频率(OR=1.055)和发作持续时间(0R=2.446)均对疗效有影响.结论:针刺对于治疗颈椎病颈痛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既往的颈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电针对mi R-21阻滞剂介入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Bcl-2、c-fo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2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百会、大椎)、电针2组(mi R-21阻滞剂+电针);每组再分为2 h、6 h、12 h、1 d、3 d、7 d 6个时间段组;采用电凝闭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检测各组不同时间段病灶侧海马细胞凋亡数及Bcl-2、c-fos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不同时间点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及Bcl-2、c-fos阳性细胞数均不同程度升高,电针1组、2组可降低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数及c-fos阳性细胞数,升高Bcl-2阳性细胞数,且电针1组作用优于电针2组。【结论】电针治疗脑缺血的作用与其能升高Bcl-2表达,抑制c-fos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mi R-21通路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