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急性期神经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组织重塑、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方法 7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维持内环境稳定等),而观察组给予药物+神经康复治疗(体位训练、被动运动、翻身练习、搭桥练习、牵张练习、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共治疗4周。治疗后2组分别采取血氧水平依赖型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 MRI)对梗死灶ADC和FA值,大脑皮层激活区位点和面积定量检测,客观评价脑组织重塑变化。同时采用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与生活质量诺丁汉健康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f MRI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梗死灶ADC和FA值升高数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皮层激活区位点和面积增加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生活质量诺丁汉健康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康复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脑功能,提高临床效果,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定量、敏感、准确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102.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21世纪抑郁障碍是世界第一位的精神心理疾患,到2020年将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疾患。1996年WHO公布的"针灸治疗有效疾病目录"和2016年美国医师协会临床实践指南都确认了针灸抗抑郁的疗效。我们自2000年开始关注此病,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出"疏肝调神"针灸理论,  相似文献   
103.
针刺加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是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湿疮。其病因复杂,在慢性阶段以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主,但是疗效一般,而且容易反复。根据慢性湿疹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笔者结合针灸学理论,采用针刺加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针刺对Ⅳ型变态反应模型豚鼠的影响.[方法]选用白化豚鼠36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后2组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 外用致敏及反复激发方法复制豚鼠Ⅳ型变态反应模型;针刺组电针曲池及血海穴,治疗10d后取材,观察耳厚度与质量、真皮内炎症细胞数及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耳厚度和质量显著性升高(P<0.01),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数、中性与嗜酸性粒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并出现慢性湿疹的病理改变;针刺组可显著降低模型豚鼠耳厚度与质量(均P<0.05),一定程度降低炎症细胞数(P>0.05),并可明显减轻皮肤慢性湿疹的病理改变.[结论]针刺具有一定的抗Ⅳ型变态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针刺曲池、血海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以风团、瘙痒为表现的慢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由变态反应所致。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曲池、血海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电解损毁孤束核对电针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白穴与胃特异性联系的初级中枢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21只,随机分成四白穴组、阳白穴组和假损毁组,每组7只.在大鼠体内埋置胃电极,通过电解损毁孤束核(NTS),观察电针四白穴、阳白穴对胃肌电的作用.结果:电针四白穴后,快波峰簇数明显增加,与针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NTS损毁后,快波峰簇数较针后明显下降(P<0.01).电针阳白穴对大鼠胃肌电无明显的兴奋作用;假损毁组,假损毁NTS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兴奋作用无影响.结论:NTS参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兴奋作用,是四白穴和胃特异性联系的重要中枢之一.  相似文献   
107.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腹针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90例及针刺组90例。确定治疗处方、针刺深度、手法、留针时间、疗程。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评分,由第三者进行盲法评价,对结果进行意向性治疗分析判定疗效。结果腹针组90例,结果优49例,占54.4%,良24例,占26.7%,可13例,占14.5%,差4例,占4.4%,总有效率95.6%:针刺组90例,结果优42例,占46.7%,良22例,占24.4%,可19例,占21.1%,差7例,占7.8%,总有效率92.2%。结论经统计学处理分析,表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针组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进行质量评价,为抑郁的针灸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利用Review Man-age4.2.7软件对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发表的针灸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评估,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83个临床试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评价其质量。结果本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普遍不高。结论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加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规范报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中医认为,春季阳气升发,百草发芽,人体阳气亦随之升发,人们应注意养阳,饮食上少酸多甘以养护脾胃。另外,春季又是旧病易发的季节,因此要注意预防疾病。下面说说早春里的中医养生之道。养阳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评价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针灸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改良后的Jadad计分表评价其质量,对纳入的试验作系统评价,同时按远期疗效指标的不同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1篇,研究对象1 7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 显示,针灸治疗组与对照组远期疗效痊愈率相比,OR为3.42,95% CI[2.64,4.43],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针灸治疗组对比对照组复发率,OR为0.45,95%CI[0.23,0.91],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其中干预措施仅为单纯针刺的P=0.02,I2=6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检验,其合并OR为0.52,95%CI[0.19,1.4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1).结论 针灸治疗颈椎病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但需要高质量、大样本、更规范疗效指标的研究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