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陈玲  傅文  于涛  符文彬 《新中医》2020,52(20):204-206
践行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经典、强临床”的高素质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临床思维,提高临床能力,基于不同层级学生精准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 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特色针灸临床教学分层培养。通过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建设多元化分层培养教学资源,构建特色针灸临床教学分层培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火灸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气虚型癌因性疲乏(CRF)的临床疗效。方法:气虚型CRF的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雷火灸组30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雷火灸组取腰背部两侧膀胱经节段和腹部任脉节段,予雷火灸温补法,每日1次,每次30min。常规护理组予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均治疗14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疲乏量表(BFI)、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白细胞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FI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白细胞计数较化疗5d后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FI、中医证候积分和白细胞计数比较,雷火灸组较常规护理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P0.05)。雷火灸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为36.7%(11/30),雷火灸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雷火灸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疲乏程度,改善气虚症状,且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8例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单纯采取温针灸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肥胖度(A)、体脂百分率(F%)、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较入院时提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水平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空腹瘦素(FL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FINS、F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结论:予以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起到明显减肥、降脂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1扶阳固本在针灸治疗脑病中的作用 中医脑病学是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系统阐述脑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等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脑病的针灸治疗,以其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优势明显等特点,在现代脑病治疗中十分重要.据统计,针灸临床较为常见并有较好疗效的病症达59种[1,2],基本包括神经病学各大类疾病.因此脑病是针灸治疗病种的重中之重[3].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临床路径教学法在《针灸学》临床教学的应用,并认为通过:(1)针对教学目的,注重因材施教;(2)重视临床路径,规范临床带教;(3)重视师生交流,提高带教质量;临床路径教学法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了临床教学效果,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符文彬教授基于“整合针灸”思维,提出从心胆论治抑郁共病强迫障碍。临床上运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治疗模式,综合采用针刺、精灸、皮内针等疗法,选用心经、心包经、胆经相关腧穴,或以心、胆、心包的俞募穴相配伍,配合任督二脉及补肾纳气相关腧穴,共奏宁心安神之效,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及强迫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患儿,男,12岁。初诊日期:2020年9月29日。主诉:阴痒伴情绪焦虑9月余。现病史:2020年1月初学业压力大,出现阴痒、伴红肿,小便细短,于外院就诊建议行包皮割治术,因疫情原因暂不行手术。2020年2月底出现情绪焦虑,于广东省某医院心理睡眠科诊断为“(1)焦虑症;(2)狂躁症”,予碳酸锂缓释片、德巴金、阿立哌唑口崩片及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服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2020年3月阴痒加重,  相似文献   
8.
介绍实效比较研究(CER)的概念和特点,探索其应用于腹针临床疗效优化研究的科研方法学思路.CER设计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在真实医疗环境中评价综合疗效,而非随机对照研究(RCT)强调的单纯效力,其研究策略涉及4个类别和3个主题,涵盖临床证据的获取、存储管理、比较和应用,对综合比较不同针灸疗法和选穴组方的优势与疗效规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建立临床注册系统,可实时获取来源于不同中心的超大样本数据,能够有效克服因样本含量不足造成的抽样误差,对系统总结和优化腹针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实效比较研究模式充分体现了针灸临床实际,为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疗效提供有力的科学数据支持,体现了腹针临床中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等优点,有望实现腹针组方和治疗技术的循证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针灸治疗抑郁发作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复发率。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9-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抑郁症”,或“抑郁发作”或“抑郁性神经症”和“针灸”或“针刺”或“电针”或“穴位注射”或“毫针”或“头针”或“耳针”和“治疗”,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针刺治疗抑郁发作性心境障碍的基础理论及临床观察的文献,对基础理论的文献进行观点归纳,以及对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进行筛除,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把属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概述中引用2篇关于抑郁发作的背景文章,未算入收集文献。共收集到87篇关于针灸治疗抑郁发作的文献,10篇为基础理论,选取论述病因病机的文献6篇,论述治则治法的3篇;其中属于电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有17篇,选取了4篇;属于头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有10篇,选取了2篇;属于毫针疗法临床研究有24篇,选取了6篇;属于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研究有2篇,选取了2篇;属于耳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有2篇,选取了1篇;属于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有22篇,选取了3篇。共纳入27篇,排除60篇。资料综合:①祖国医学中没有“抑郁发作”的名称。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古代医籍,大多把它归属于中医学中的“郁病”范畴。《内经》中首先提出了情志内郁致病的思想。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郁病总的发病机制。②现代学者以“行气、调中”、“调理脑神”、“调神疏肝法”为主要治则治法,还有学者采用了分期治疗的方法,即早期行气解郁、中期下气开结和后期益气宁神。③抑郁发作中医疗法主要有电针疗法、头针疗法、毫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耳针疗法、运用针刺和中药结合心理疗法综合疗法。④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发作性心境障碍方法各异,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存在诊断标准不统一、不明确,针灸治疗机制研究较少,多数的临床研究缺乏规范化设计,操作方法缺乏规范等问题。结论:针灸治疗抑郁发作性心境障碍的有一定疗效,且具有副作用少、安全、经济、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通过对针灸治疗抑郁发作进行研究,寻求一种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将会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抑郁的社会经济负担方面具有重大的医学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阴虚风动型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 坏死因子α(TNF-α)和辅助性T 细胞17(Th17)/调节性T 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26 例阴虚风 动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 例)和观察组(63 例)。2 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保护神 经药物等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治疗12 周。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Barthel 指数(BI)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血清炎症因子(IL-6 和TNF-α)、Th17、Treg 水平和Th17/Treg 比值变化,并评价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 全性。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60/63)高于对照组的84.13%(53/63),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2)治疗后,2 组患者自汗、舌质暗、气短乏力及肢体麻木等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 低,且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3)治疗后,2 组患者BI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NIHSS 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4)治疗后,2 组患 者血清IL-6、TNF-α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且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 (5)治疗后,2 组患者Th17 水平、Th17/Treg 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reg 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Th17/Treg 免疫平衡调节能力优于对照组(P < 0.05);(6)2 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镇肝熄 风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阴虚风动型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低炎症因子水平,恢复 Th17/Treg 细胞平衡,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