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9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目的对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进行科学评价,为有效控制中药质量提供一种可靠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指纹图谱技术结合星座图聚类法,测定不同厂家的18个批次清开灵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并评价产品质量。结果本法直观、准确地表达了产品的质量信息。结论本法是中药质量评价的一种直观、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2.
一类基于组效关系神经网络模型的中药药效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与药效相关的中药质量分析方法。方法 :分别选取非线性函数逼近能力较强的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并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 ,建立中药组效关系模型 ,进而用组效关系模型计算预测药效 ,据此评价中药质量。结果与结论 :将其应用于川芎质量评价 ,无论在训练误差、预测误差以及相关系数等方面 ,均明显优于PCR和PLSR方法 ,具有较理想的训练及预测精度和可信度 ,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川芎各化学组分与药效检测指标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可发展成为能反映药效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气血并治方与方中活血药、理气药等三组水溶性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脂质代谢、血液流变性及血管活性物质等的影响。方法:实验用Wistar大鼠,采用灌胃给药方式,检测给药后14天三组药物的指标变化。结果:全方和方中活血药组对大鼠胆固醇、理气药组对甘油三酯有降低作用及对高密度脂蛋白有升高作用(P<0.01,P<0.05):全方和方中活血药对血小板聚集有降低作用,并可降低大鼠的红细胞聚集性,理气药对血小板活化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气血并治方与方中活血药、理气能降低大鼠血脂、抑制血管活性和改善血液流变性,其影响环节和作用强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4.
目的从枳壳提取物中分离纯化高纯度新橙皮苷。方法枳壳提取物经大孔树脂处理后,用正丁醇萃取分离、浓缩,将浓缩物重结晶3次。正丁醇萃取物的浓缩是关键。结果优化的枳壳提取物中分离新橙皮苷的工艺使新橙皮苷的纯化得率达48.6%,纯度达98.7%。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为制备高纯度的新橙皮苷提供了一种经济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测定不同温度下红参提取液中加入不同量的活性炭吸附前后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中的14个人参皂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人参皂苷的吸附作用随加入量增加、温度升高而增强,但对不同皂苷的作用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6.
中风病发病前机体状态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风病发病前机体状态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提出了用于表征疾病在系统中发展状态的疾病发作强度指数,以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中风病高危因素和相关症状研究中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中风病发病前的症状数据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了中风发病前的系统状态演化行为.结果中风病发作前一个月以上到24 h以内的时段中,机体状态呈现出中风发作的可能性迅速升高(一个月以上)、中风发作的可能性降低(30 d~7 d)、中风发作的可能性再次迅速攀升(7 d~72 h)、中风发作的可能性缓慢升高(72~24 h、24 h以内)的演化轨迹.结论运用疾病发作强度指数表征机体系统在某一时空范围的整体状态,并考察其在连续时段中的演化规律,是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的新方法,能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针对化学组成复杂的中药,提出研究中药多维谱效关系。运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获取多维化学特征谱图信息,从细胞、整体动物和临床试验等不同层面上获取药效信息,采用多维信息处理技术,辨析中药多维谱效关系,进而建立基于谱效相关性的中药多维药效指纹图谱,推动中药质量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8.
目的:对优化均匀设计的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D、E、F进行不同配伍配比的进一步验证,观察和比较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病理环节作用强度和作用靶点的差异。方法:采用SD大鼠,100只,其中90只给予高脂饲料喂食7天后,随机分层分组:全方组;D、E原方配伍组;D、E优化配伍组;D、E优全之间组;D、E优化反伍组;原方配伍加F组;优化配伍加F组;气血并治方组分D主要为芍药苷约占49.12%、E组分主要为总黄酮约占30.0%,F组分主要为总酸约占32.07%;阳性药物对照组(血脂康,0.108 g?kg-1)和高脂模型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各药物组按药物配伍比例给予灌胃14天后,动物麻醉后取血测定血脂、血小板聚集性、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水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D、E原方配伍组及优化配伍组对胆固醇(TC)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优化配伍组降低TC的水平最低为(3.49±0.86)mmol?L-1;全方组、D、E原方配伍组和优化配伍组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而优化反配伍(D、E反比例)组则无作用;D、E原方配伍组、优化配伍组及优全之间组对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GPF1α)有显著升高作用(P<0.05),D、E优化组对内皮素(ET)有降低作用(P<0.05),其他各组对血管活性物质没有显著影响;全方组、D、E原方配伍加F组对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原方配伍和优化配伍的作用环节及作用强度有一定差异,加入F部位后对炎症水平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增强。  相似文献   
99.
目的:通过优化的均匀设计方法,以脂质代谢、血小板功能、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因子等药理学指标,对理气活血中药配伍(简称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进行配伍配比,寻找和辨识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组分及最佳配比。方法:将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通过大孔树脂按照不同极性分为6 组分,运用优化的均匀设计方法进行不同比例的配伍,观察各配伍组分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比较其作用强度和作用环节的差异。结果:通过优化均匀设计的药理实验和统计分析,与模型组比较,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的D 组分(主要为芍药苷,约占49.12%)、E 组分(主要为总黄酮,约占30.0%)配伍具有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P<0.01),同时对血浆内皮素(ET)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方中F 组分(主要为总酸,约占32.7%)具有抑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作用(P<0.01)。结论:气血并治方中药水溶性提取物不同配伍可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靶点或环节,其全方提取物的有效组分主要是芍药苷、黄酮类、总酸,最佳比例约为1:1:1。  相似文献   
100.
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扩大,如何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浙江大学药学院为例,提出以学科建设作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