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治疗的25例不伴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16例;年龄65~82岁,平均73.5岁。损伤节段在T10-L3之间,共36个节段。所有患者均伴有5%~20%的椎管占位。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ria—loguescores,VAS)和Oswestq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侧位x线片测量患者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通过轴位CT测量椎管占位程度,对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结果9例(25%)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无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病例出现。在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椎体中线高度、矢状位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测量评估方面,患者术前与术后各个时间点比较,术后评估结果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椎管占位5%一20%的无神经功能损害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而言,PVP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不增加病椎椎管占位程度加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92.
DHS加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9年8月~2005年1月,笔者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加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7~84岁。左侧20例,右侧22例,均为不稳定性闭合骨折。按Evan标准分型:Ⅲ型18例,Ⅳ型2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1h~12d,平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伴有上肢水肿的颈椎病患者的发病机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4年来收治的16例伴有上肢局部水肿的颈椎病患者(其中9例伴有颈椎不稳症状;7例伴有颈交感神经激惹症状),通过手术行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观察其水肿消退情况。结果本研究组患者上肢局部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最快术后1d基本消退,最慢半年余,逐步消退。结论颈椎病患者上肢水肿的发生可能与颈椎不稳及颈交感神经受激惹有关,应用颈椎减压及融合治疗可达到逐步消除水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进行回顾总结。[方法]3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经Anderson-D'Alonzo分类Ⅱ型31例,Ⅲ型2例,无Ⅰ型病例。所有患者行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9例同时行Gallie法内固定。[结果]术后进行颈椎正侧位片随访6~52个月(平均7.9个月),32例获牢固骨性愈合,融合率97%。[结论]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DRFS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6例难治性腰椎滑脱病人采用DRFS治疗。结果:经过8-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14例病人滑脱功能恢复良好,椎间已完全融合。结论:DRFS通过轴向撑开,提拉钉张力提拉,复位良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前路自锁式自稳型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江北医院骨科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的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固定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ROI-C固定组(简称ROI-C组...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齿状突骨折本身及其相邻节段损伤的外科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37例齿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21 ~65岁,平均36岁.单纯齿状突骨折25例,其中Ⅱ型20例,浅Ⅲ型5例;合并相邻节段不稳12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6例;齿状突骨折合并C2/3不稳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C1/2及C2/3同时不稳2例;神经损伤12例,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6例.手术在稳定齿状突骨折的同时,兼顾相邻节段不稳情况,选择个性化的固定方式.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有脊髓损伤者采用Frankel评分标准,术后随访X线或CT片评价骨折愈合、植骨融合及颈椎稳定性情况.结果 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明显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气管食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JOA评分(12.1±2.1)分,术后3个月(15.4±3.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64,P=0.000);临床JOA改善率(90.8%±11.6%),优良率98%.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除1例B级无恢复外,其余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术后佩戴颈托3个月.9个月内X线片复查示骨折愈合良好,植骨融合者在3~6个月内均获骨性融合(平均4.5个月);颈椎序列良好,颈椎伸屈侧位片显示颈椎稳定;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结论 根据齿状突骨折本身特点结合有无合并相邻节段不稳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在稳定齿状突骨折同时将相邻不稳的节段固定,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8.
99.
100.
原发性横纹肌结核临床报道较少,笔者遇到2例,报告如下:例1:女,20岁。因右锁骨上肿物渐增大2个月,于1989年7月26号入院。2个月前患者发现锁骨上有一“花生米”大肿物,无明显诱因,无红肿热痛,耸肩不受影响,但不能负重,入院查体:体温36.7℃,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右锁骨上可扪及约3×3×1厘米结节,质地硬,活动局限,肌肉紧张时固定不动,压痛不明显,边界不清,无波动或搏动感,肩关节活动不受限,其他表浅淋巴结未扪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